
泉州木偶戲作為中國傳統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作為泉州及閩南文化的核心象征,木偶戲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已成為這座千年古城的標志性文化遺產。它不僅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與傳承精神,還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領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基于此,筆者基于技藝傳承、藝術表現、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等維度構建價值評價體系,并計算各維度的權重,為泉州木偶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泉州木偶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通過將現代科技與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傳統表演,泉州木偶戲成功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成為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典范。例如,木偶戲《火焰山》以提線木偶的形式再現了孫悟空借芭蕉扇的經典故事,運用噴火、騰云駕霧等特效技術,充分展現了木偶戲的獨特藝術魅力;又如近年發展的新劇目《金蟬赴宴》,在傳統木偶戲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現代社會主題。與此同時,隨著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許多木偶戲劇團積極拓展市場,參與各類演出活動,并嘗試與旅游、教育等領域結合,開發出多樣化的演出形式和內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
盡管泉州木偶戲在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的興趣相對較低,提線木偶戲的傳承人才嚴重匱乏,導致技藝傳承面臨斷層的風險。其次,隨著現代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傳統戲曲在大眾文化消費中的占比逐漸下降,木偶戲的生存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此外,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目前泉州對木偶戲的資金投入仍顯不足,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最后,在商業化進程中,如何避免文化價值被稀釋,以及在商業化與文化保護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泉州木偶戲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為了攻克難題,筆者邀請泉州市木偶戲劇院專家團隊,基于“技藝傳承”“藝術表現”“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四個方面構建了泉州木偶戲的價值評價體系。依照指標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分,并對專家評分進行均值處理。具體結果如下: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用于多準則決策的數學方法,主要用于解決復雜系統中多個因素的權重計算。其基本步驟包括:構建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權重向量、進行一致性檢驗。
(1)根據專家評分結果,構建泉州木偶戲價值評價指標的兩兩判斷矩陣,如表2所示:
(2)針對準則層指標的兩兩判別矩陣,如表3所示:
(3)對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歸一化矩陣如表4所示:
(4)歸一化矩陣的每行平均值即為對應指標的權重,如下所示:
文化傳承(A1):0.6102;技藝傳承(A2):0.1986;
創新發展(A3):0.1207;藝術表現(A4):0.0706。
(5)一致性檢驗
最大特征值λ_m a x=4.12,一致性指標C I=0.04,R I=0.90,一致性比率CR=0.4/0.90≈0.044lt;0.1,因此一致性檢驗結果顯示,C R值符合標準,判斷矩陣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根據層次分析法計算,泉州木偶戲產品的4個核心準則權重如下:
在泉州木偶戲的評價中,文化傳承被認為是較為重要的因素,這體現了歷史背景和文化延續性對傳統木偶戲文化的重要性。同時,泉州木偶戲的社會影響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在各個評價維度中的權重較為均衡,表明木偶戲的價值并非單一因素所決定,而是綜合各因素的共同作用。數據還表明,木偶戲的觀眾認知度、文化推廣以及教育普及等方面同樣是其價值的重要體現。技藝傳承在評價中雖占較低比重,但其穩定性和對文化傳承的依賴使其仍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創新發展盡管權重較小,但適當的創新在提升藝術表現和吸引新觀眾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最后,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在現代社會文化環境中未成為決定性因素,所以應通過文化創新為傳統藝術注入新活力。
本研究通過層次分析法構建了泉州木偶戲的價值評價體系,從技藝傳承、藝術表現、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4個維度對其價值進行了系統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建議在泉州木偶戲的保護與發展過程中,進一步強化文化傳承的基礎作用,通過傳統劇目保護、傳承人培養和文化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感。同時,注重技藝傳承的穩定性,通過專業技能培訓和激勵機制,提升傳承人的技藝水平和傳承積極性。在創新發展方面,應適度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優化市場推廣策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提升木偶戲的現代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此外,通過優化劇情設計、提升舞美融合度,增強木偶戲的藝術表現力,使其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總體而言,泉州木偶戲的發展應尋求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平衡,推動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注:本文作者均來自仰恩大學管理學院。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T2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