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鄰里朋友嘴里的“破爛王”,突然成為近期市里辦展開講的“搶手人物”,藏友圈里的頂流“孫老師”。20多年的默默堅持,一個人的孤獨“戰斗”,從曾經的蒙頓少年、追光青年,硬生生熬成自帶光源的鋼鐵漢子。
孫瑞江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烈士家庭。三爺爺、五爺爺當年參加抗戰獻出了寶貴生命;四爺爺為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奮斗了一生;大奶奶在抗戰時期,曾因救助兩名受傷被日軍追捕的八路軍戰士受到政府表彰;父親也早年參軍入伍,駐守過祖國的邊疆。從小聽著英雄們的故事長大,耳濡目染的家族影響和教育,使走向社會參軍入伍成為他和父母家人在人生道路上達成的唯一共識。
2001年12月孫瑞江如愿入伍,成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的一員,肯吃苦、不服輸,五公里越野、輕武器射擊、擒拿格斗、攀登、警械使用、擒敵拳、硬氣功、特種武器使用,讓他成為當年同期入伍戰友中唯一一名特勤中隊成員,同時也練就一副虎背熊腰的硬身板。只要自己認準的事,干就干到精,做就做到極。
2005年12月光榮退伍后的孫瑞江,被分配到國鐵北京局石家莊工務段成為一名線路工。一次至今讓他刻骨銘心的更換鋼軌作業施工,徹底改變了他人生軌跡和方向。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酷暑盛夏,太陽炙烤下的大地穿透作業鞋,燙的腳板不敢落地,滾燙的鋼軌和工具隔著手套都能感受到燒烤的味道,渾身汗水都像水澆似的將衣服緊緊貼在身上,更要命的是隨著攜帶的大水壺的水量,根本滿足不了汗水流淌的速度。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苦的他,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鋼軌,第一次陷入了人生的迷茫之中。
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的兒時基因再次被喚醒,從那時候開始,有時間他就在周邊鄉鎮、古玩集市、舊貨地攤奔走徘徊,舊炮彈、破軍刀、老軍裝,各種槍械模型和圖片,只要與軍事有關的一股腦地往家搬。起初,家人和同事都認為是他的業余消遣,調劑一下自己的生活情趣,但隨著藏品的日漸增多和工資收入的入不敷出,“破爛王”的名號不脛而走。“家不像家、人不像人,整天鼓搗這些破爛貨,有本事開個展館……”在一次激烈的家庭爭吵后,大姐無意間脫口而出的抱怨,讓他靈光一現。
對呀!這滿屋子的“寶貝”開個展館應該沒有問題。說干就干,他急吼吼登門拜訪省內收藏圈內仰慕已久的一位大哥,當說明來意提出需求和贊助時,“你的寶貝,在我這里都是破爛,開展館一沒資金二沒場地三沒實力,兄弟別做夢了……”最讓孫瑞江難以接受的是,這位大哥對于老物件背后歷史脈絡和重要意義存在認識缺失和偏激。
每件老物件特別是軍品收藏,決不能也不可以用貴賤或者真假簡單來評判其價值,其背后都是一段歷史,都是一個時代特有的生命載體,更有可能隱藏著我們尚未揭曉的一段感人故事、重大事件。在隨后的奔走與拜訪中,這一點更加深深刺痛了他的敏感神經。陽泉是當年抗日戰爭的最前沿,自己接觸走訪過程中的許多朋友、藏友,居然都不知道抑或說不清,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黃崖洞保衛戰曾經就發生在這片英雄滴血、將軍隕落的故土家園上。
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夕,由他個人出資,以展示陽泉市本土抗戰歷史素材為主線,貫穿“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歷史的陽泉市紅色軍事展覽館正式開館,開館一個月就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
小試牛刀,反響良好。2019年6月,展覽館搬遷至小河村,更名“利劍國防教育基地”。同時,開辦少年軍校暨軍事特訓夏令營,僅僅兩月就累計培訓學員30 0人次,為社區、中小學生及各社會團體義務宣講100多場次,接待各級參觀者1萬余人次。如今,孫瑞江收集的各類珍貴軍品、紅色展品近8000件,已經成為深耕和傳承再現當地紅色基因、抗戰故事、英烈英雄事跡,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