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傳統產業的升級煥新、新興業態的積極拓展以及精準政策的有力托舉,江蘇的汽車企業正在國際市場的風浪中穩步前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穩中求進的出海之路。
在全國最大的汽車出口陸路口岸——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的海關集中查驗場,每天都能看到出口汽車排起的長龍,這熱鬧的景象正是我國汽車及相關產業外貿出口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這股洶涌的出海浪潮中,江蘇的汽車、汽配零件等企業無疑是其中的弄潮兒。它們憑借著傳統產業的升級煥新、新興業態的積極拓展以及精準政策的有力托舉,在國際市場的風浪中穩步前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穩中求進的出海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出海軍團”中并非只有四輪汽車和汽配企業在“沖鋒陷陣”,電動三輪車等品類也憑借自身優勢,在海外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江蘇外貿出口中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這些不同類型的產品,共同構成了江蘇汽車及相關產業出海的強大陣容,在全球市場上書寫著江蘇制造的華章。
電車“圈粉記”
伴隨著遠洋貨輪悠長的汽笛聲,在國內市場一路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如今正加快腳步開拓全球市場。在這波出海熱潮中,“南京智造”以創新為動力、合作為助力,在充滿考驗的“深水區”里,成功拓展出全新的增長領域。
“剛進入海外市場時,到處都是機遇。”行業內人士直言,隨著全球汽車企業加快向新能源轉型,搶占海外市場的本土車企數量也在快速增加,曾經廣闊的“藍海”漸漸變成了競爭激烈的“紅海”。再加上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穩定,一些國家還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汽車貿易保護政策,讓企業的出海之路更是困難重重。盡管如此,仍然有不少有勇有謀的企業邁向世界舞臺。走進南京長安汽車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南京長安”)的智慧工廠,就像置身于未來的工業世界。AGV智能小車沿著設定好的軌道高效穿梭,方向盤、輪胎、座椅等零部件如同精密的拼圖一樣精準組合。在這里,平均每102秒就有一輛全新的汽車完成裝配,從生產線上駛下。
這些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市場持續暢銷,還成功打入了全球傳統車企的核心市場——歐洲。今年三季度,首批140臺歐版深藍S07在南京下線,這批專為歐洲市場打造的車型已于5月起運,經過45天的航行后,抵達英國、德國、挪威。
在“不缺油”的中東市場,創維汽車(江蘇開沃汽車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也演繹著新能源汽車“逆襲”的傳奇。中東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如何提高汽車電池性能、建設充電網絡、應對極端天氣等,都給車企帶來了巨大挑戰。而創維汽車憑借智能網聯、高溫適應性電池技術以及全產業鏈協同的優勢,與阿聯酋、沙特等國家開展深度合作,以“技術+產業”雙輪驅動的模式,推動品牌占有率不斷上升。
如今,南京車企的出海模式越來越成熟。從KD(散件組裝)到本地化生產,再到海外并購、合資,南京車企正深度融入海外市場。5月6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創維汽車以當地組裝的形式正式進入印尼市場,投資建設的KD工廠也同步落成,強勢開拓東南亞市場。
傳統汽配企業也出海
今年前5個月,鎮江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436.2億元,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5.5%。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眾多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積極開拓,汽車及汽配零件產業便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江蘇哆瑞咪發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鎮江汽配產業出海的佼佼者。公司總經理李玲表示:“企業布局出口貿易,中亞五國是全新增長點。去年公司銷售達到980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1.2億元。”為了更好地助力企業發展,5月底,鎮江市商務局、鎮江市貿促會與丹陽市政府聯合組織丹陽多家汽車零部件及戶外用品生產企業前往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現場了解口岸通關情況、調研市場需求,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鎮江,不僅汽配企業表現亮眼,汽車相關的制造企業在海外市場也大放異彩。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今年新開發委內瑞拉、巴拿馬、伊拉克、哈薩克斯坦等市場,銷售渠道正在拓展中。”在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將不同型號的農機打包裝箱。據沃得農機海外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福瑞介紹,1—5月,沃得農機海外銷售額突破12.5億元,同比增長34%。而產品質量穩定是沃得贏得海外市場的關鍵因素,“我們去年開始涉足棕櫚收獲行業,研發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研發出適合東南亞棕櫚園用的棕櫚撿拾運輸機,此外,整稈式甘蔗機、水稻插秧機等產品也贏得海外用戶。”劉福瑞說。
這些企業的持續“爆單”背后,是一條“鎮江制造”的創新升級之路。鎮江舉行智能農機裝備產業合作對接活動,聘請陳學庚院士為鎮江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發展首席顧問;鎮江高新區與江蘇科技大學聯合打造先進船舶海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首批入駐辦公……政產學研聯手,持續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表示,外貿進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要用好政策“組合拳”,主動靠前服務,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企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全力支持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破浪前行。鎮江市市長徐曙海也表示,鎮江組織工作專班,通過市縣聯動、部門聯動的形式,對30家重點外貿企業進行動態監測和幫辦服務,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加強穩企服務,支持外貿企業“走出去”開拓多元市場。
“三蹦子”闖全球
除了四輪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被俗稱為“三蹦子”的電動三輪車也在海外悄然走紅。它兼具實用性與經濟性,不僅填補了國內短途運輸的空白,更憑借獨特優勢叩開了全球市場的大門,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出海記”:2023年出口量約60萬輛,同比增長20%,出口額近50億美元,增長25%;2024年出口量增至65萬輛,出口額達55億美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無錫等產業聚集地表現尤為突出,2024年當地電動車及摩托車出口企業達299家,出口金額近33億元,同比增長46.6%。進入2025年以來,江蘇多家電動三輪車企業的海外訂單量持續保持在高位。
中國電動三輪車能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離不開成熟的產業集群支撐。目前全國電動車相關企業達151.7萬家,產業主要聚集在江蘇徐州豐縣、無錫錫山區、河南洛陽、山東臨沂等地。江蘇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區域,擁有約18萬家電動車相關企業。其中,徐州豐縣作為全國最大的電動三輪車產業基地,聚集了全國10強中的7家整車企業及1000多家配件生產企業,2022年整車產能達500萬輛,占據國內60%以上市場份額和95%以上的電機市場份額,“世界‘電三’看中國,中國‘電三’看豐縣”的口號實至名歸。
作為電動三輪車行業領軍者,位于徐州的淮海控股集團(下文簡稱“淮海控股”)在海內外多地布局生產基地,其供應鏈及營銷網絡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5個月,徐州海關為該企業簽發原產地證書98份,受理報關單486票,貨值同比增長57.67%。“憑借中國-秘魯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我們的產品在秘魯享受零關稅待遇,今年累計減免關稅約20萬元。”淮海控股集團副總裁邢紅艷說。
然而隨著海外市場的擴張,不同客戶對于個性化定制生產的需求愈發突出,定制訂單占比超60%。為此,淮海控股也在不斷轉型升級,采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全球化定制產銷全流程精細、敏捷管理,為車輛質控和出海訂單高效交付提供可靠保障。這些基于數字化轉型的深度變革,不僅讓淮海控股在應對全球復雜定制需求時更加游刃有余,更直接推動了海外市場的業績攀升。2025年上半年,淮海控股電動三輪車海外出口量達13萬輛,營收7億元,同比增長50%。
從城鄉小巷到全球市場,江蘇電動三輪車的出海之路,既是性價比優勢的勝利,也是產業集群實力的體現,更是企業不斷創新的成果。未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深入應用和海外市場的持續開拓,這款“國民交通工具”有望在全球舞臺上書寫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