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充滿創意的歷史題材電影,讓我們明白任何時代小人物的生存狀態都值得被關注,他們經營人生的智慧和勇氣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劇情簡介】影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由大鵬編劇、導演并主演。故事發生在唐天寶年間,中年男子李善德(大鵬飾)雖勤勤懇懇地做了許多工作,卻依舊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官員。然而,一次意外的召見為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他被委以“荔枝使”的重任,若能順利完成,便有望實現榮華富貴的逆襲;但若失敗,等待他的將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盛世背后的荒誕故事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描繪的長安是金榜題名者眼中的都城,滿是成功后的喜悅;“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盧照鄰刻畫的長安街車水馬龍,煙火氣息撲面而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詩中的長安盡顯大唐的威嚴氣度,彰顯盛世輝煌。
在電影《長安的荔枝》中,長安城的繁華從古詩中穿越至觀眾眼前,具象地展現在大屏幕上:寬敞的朱雀大街兩旁,店鋪鱗次櫛比,人潮涌動,叫賣聲不絕于耳;皇宮內苑中,瓊樓玉宇熠熠生輝,燈火通明,霓裳羽衣隨風飄舞,絲竹管弦之聲悠揚動聽,處處彰顯著盛唐的富麗堂皇。這座錦繡的長安城,不僅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之地,也寄托著像李善德這樣的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錦繡盛世的背后也有裂痕,一個圍繞新鮮荔枝的荒誕故事悄然揭開序幕。李善德在長安摸爬滾打多年,依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九品小官。當“荔枝使”這份看似風光的“美差”落到他頭上時,起初他也心懷一絲幻想,以為這是改變命運的契機。可當他弄清任務的本質后,才驚覺這不過是上司精心設下的陷阱。
這份任務的核心是:必須在六月一日貴妃生辰之際,將嶺南的新鮮荔枝送達長安。要知道,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而荔枝有“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特性,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于沒有退路可言的李善德來說,他只能硬著頭皮踏上前往嶺南的征程。
抵達嶺南后,李善德面臨諸多棘手難題。當地官僚敷衍扯皮、荔枝保鮮的技術瓶頸、長途運輸的路線規劃,每一項都足以令他望而卻步。然而,他憑借明算科入仕的優勢,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知識,進行反復演算。他試過用冰鑒陶甕保鮮,反復推演不同的運輸路線,精確計算馬匹換乘時間和驛站補給點。在此過程中,年輕商人蘇諒被他的執著精神打動,主動助他一臂之力;種荔枝的阿僮則將保鮮秘笈傾囊相授,助他在保鮮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經過多次的失敗與改進,李善德終于設計出一套完整可行的運輸方案:采用截枝浸蜜的方法延長荔枝的保鮮期,并借助大唐密集的驛站網絡,實現快馬接力運輸,將運輸時間縮短至11日。方案既定,李善德望著嶺南的荔枝園,心中既有將要完成任務的釋然,又藏著對未知的隱憂,最終他帶著荔枝成功回到長安。
李善德原本以為能順利推進計劃,卻遭遇各部門的推諉。直到他面見右相楊國忠,獻上方案并獲得刻有“國忠”二字的金腰牌后,情況才發生轉變。這副腰牌仿佛擁有魔力,使得原本冷漠的官員瞬間變得恭敬,各個部門也為他敞開大門。然而,權力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李善德目睹了更多的黑暗。楊國忠一句“增加荔枝數量”,意味著更多的荔枝園將被毀掉。李善德雖心懷不滿,卻無力反抗,只能奉命行事。
六月初一,荔枝如期出現在貴妃的生辰慶典上,在眾多奇珍異果中,它顯得如此平凡。李善德在完成任務后,再也無法忍受這勞民傷財的荒誕之舉,在楊國忠面前宣泄心中的不滿,痛斥“取之于民,用之于上”的行徑,發出“錦繡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的詰問……最終,李善德因忤逆右相而被流放嶺南。
電影通過李善德從嶺南到長安運輸荔枝的故事,將權力傾軋下百姓的生存狀態呈現得淋漓盡致。所謂盛世,并不是處處都是歌舞升平、安居樂業,很多底層百姓的命運被權力操控。跨越五千里送荔枝,剝開了盛世的華麗外衣,露出了內在殘酷的現實。
廟堂之外的世俗溫情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馬伯庸創作小說《長安的荔枝》的靈感便源自于此。他以歷史名句為錨點,深挖“妃子笑”背后被遮蔽的運輸細節,讓那些在驛路煙塵中被忽略的小人物走到臺前。而電影充分尊重創作初心,復刻了原著中“五千里荔枝轉運”的核心情節,堪稱“從書頁到銀幕的無縫轉譯”。
相較于電視劇版為擴充篇幅而新增宮廷權謀劇情,電影版忠實原著、取其精華的減法思維,讓小人物的命運掙扎更具感染力。影片沒有用冗余情節稀釋焦點,而是牢牢鎖定李善德從“保命”到“抗爭”的心理轉變,用兩個小時的緊湊敘事,讓觀眾跟著角色在嶺南的泥水里摔跤、在長安的官場上碰壁,沉浸式感受九品小官在權力碾軋下的每一次喘息與抗爭。這種對原著精神的堅定,讓小人物的命運不再是模糊的群像標簽,而成為有血有肉的個體敘事。
影片的故事性很強,李善德所處的困局構成了整個故事的核心。他從最初僅求保全家人性命的卑微起點,到為完成任務而竭盡全力的執著堅持,再到最終對權力的勇敢反抗,每一步都浸透著艱辛與不易。身為九品小官,他在龐大的權力體系中猶如螻蟻般渺小,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堅韌在權力羅網中探尋一線生機。
除了李善德,鏡頭下的其他小人物也各自書寫著不同的人生故事:因為合作不斷熟悉,商人蘇諒從最初追逐利益到后來仗義相助李善德;面對官府的強行征用,阿僮始終堅守自己的荔枝園;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李善德的妻子一直默默支持著丈夫……這些小人物的演繹交織成一幅鮮活的底層人物生存圖景,讓觀眾了解到唐朝繁華盛世背后另一面的真實圖景,正如馬伯庸在原著后記中所言:“歷史的塵埃里,藏著太多小人物的悲歡。”
在視聽語言表現方面,影片也可圈可點。“長安夜騎飛花落”的場景令人眼前一亮,導演大鵬將木棉花瓣與疾馳的馬蹄巧妙并置,以浪漫的意象反襯小人物的悲壯。而嶺南荔枝園的篝火戲,通過晃動的持鏡與暖色調光影,營造出庶民世界的鮮活氣息,與長安宮殿的對稱構圖、冷色調形成鮮明對比,使觀眾在視覺沖擊中感受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長安的荔枝》是一部充滿創意的歷史題材電影,讓我們明白任何時代小人物的生存狀態都值得被關注,他們經營人生的智慧和勇氣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編輯 謝云鳳 8733214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