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蘇外貿“半年考”交出了亮眼答卷,數據喜人、成就滿滿。這份成績的背后,固然離不開政策、金融、服務協同構建的“出海生態”,同樣離不開諸多江蘇青年企業家的銳意進取。他們用一個個攻堅克難的奮斗故事,將江蘇外貿從“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的轉型之路演繹得格外鮮活有力,他們是江蘇“外貿軍團”中的硬核力量。
一直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江蘇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開放的發展理念,在海外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這一進程中,江蘇青商以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創新的思維方式和無畏的勇氣,勇挑重擔,肩負起推動企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助力區域經濟繁榮的重要使命。
青年企業家們引領著江蘇產業轉型升級。他們深知,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斷創新,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他們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青年企業家積極布局,推動產業技術突破和產品升級,為江蘇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邁向中高端貢獻力量。
在這支“外貿軍團”中,既有年進出口額超百億美元的龍頭企業引領方向,也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前者以全產業鏈布局打通全球市場通道,后者憑借“單項冠軍”實力填補國際供應鏈空白,形成“龍頭領航、中小跟跑”的梯隊格局,讓江蘇外貿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始終保持抗風險能力。
創新,是江蘇青年企業家破浪前行的核心動能。面對貿易壁壘與技術競爭,出海的企業主動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他們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轉型;另一方面創新貿易模式,跨境電商、市場采購、數字外貿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如南京、蘇州、宿遷等地構建的跨境電商平臺,成功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快速對接全球終端市場,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的新突破。
協作,是江蘇青年企業家出海的獨特優勢。不同于單一企業“單打獨斗”,江蘇外貿形成了“產業鏈協同、區域聯動”的作戰模式。在產業層面,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配套企業嵌入全球供應鏈,例如無錫、常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從電池材料到儲能設備,形成“1+N”的產業出海矩陣;在區域層面,蘇南的高端制造、蘇中蘇北的特色產業互補聯動,蘇州工業園、連云港自貿區等平臺發揮政策紅利,為出海企業提供通關便利、金融支持等“彈藥補給”,持續釋放協作合力。
擔當,是江蘇青年企業家的鮮明標識。他們在全球化遭遇逆流時,主動拓展“朋友圈”,一方面深耕歐美傳統市場,另一方面積極布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RCEP成員國。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江蘇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4.8個百分點。數據持續增長的背后,江蘇一大批優質企業正發揮各自優勢,在“一帶一路”獲得新的發展空間。他們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將江蘇外貿的“硬實力”轉化為推動全球共贏的“暖力量”。
面向未來,江蘇外貿仍需以變應變。正如專家所言,需持續推動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產業升級,突破“卡脖子”技術;拓展多元市場,分散外部風險。在青商活力與“出海生態”的雙重驅動之下,江蘇仍將繼續發揮外貿“壓艙石”作用,為全國高水平開放提供“江蘇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