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和各類群眾性主題活動組織機制,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爭做先鋒。”這一重要舉措,為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今年是五四運動106 周年。今天,我們紀念五四運動,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用好紅色資源,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高揚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在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當代青年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傾心鑄造熱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強大隊伍,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106 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這一愛國革命運動,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覺悟了的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從思想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由此,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引發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運動,開啟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光輝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p>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的永恒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走向繁榮昌盛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最高境界的楷模和典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維系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5000 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胸懷愛國主義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燦若星河。從蘇武牧羊、張騫出使西域,到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林則徐禁煙,再到五四運動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旗幟,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歷經磨難而愈挫愈堅、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才蓬勃發展、走到今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二、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是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敝挥袌猿謵蹏蛺埸h、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今天我們講愛國主義,這個道理要經常講、反復講。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的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流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因此,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是傳承和弘揚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
改革開放后,由于受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的滲透影響,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否定、歪曲、攻擊馬克思主義,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散布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奇談怪論。為此,鄧小平同志針對這些荒謬的言論深刻指出:“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等于不愛國。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么呢?”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愛國與愛共產黨、愛社會主義是高度統一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災難深重的局面。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發展道路,中華民族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奏響了愛國主義最為恢宏激蕩的偉大樂章。建黨100 多年、新中國成立70 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 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社會取得了巨大進步,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中獲得啟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我們理解愛國主義的歷史基點,也是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的現實根據。愛黨、愛社會主義,是愛國的靈魂。愛國,從來就不是抽象的,抽掉愛黨、愛社會主義靈魂的所謂愛國,是假愛國。愛國主義,是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這是當代愛國主義精神最本質、最重要的表現。
三、增強憂患意識、為國分憂擔責,是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的使命責任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斗’?!蓖ㄟ^五四運動,中國青年發現了自己的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現了自己的力量,并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濃烈的憂患意識,崇高的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團結、捍衛國家統一的情懷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永恒主題。愛國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政治原則,是為了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不懈奮斗的偉大旗幟,體現國家利益,代表民族意志,反映人民心愿,符合歷史潮流,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受到各族人民的尊崇和敬仰。中國共產黨人鄙夷那種只圖一己私利,不顧國家安危的賣國漢奸行徑。旗幟鮮明地將那些毫無良知、毫無廉恥、認賊作父、賣國求榮、茍且偷生的民族敗類,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把捍衛祖國利益、關心民族命運,不怕艱險、英勇奮斗,甚至流血犧牲而推動了社會歷史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言行,作為衡量一切階級、政黨、團體和個人功過是非的尺度。新時代我們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我們光耀千秋的杰出貢獻。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前進道路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需要大力倡導艱苦奮斗精神。這就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敢擔當、能負責、勇作為,始終保持敢于斗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善于斗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毫不畏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不負前輩的業績,讓青春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