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境界,是新時代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文化建設的理論結晶。在新的歷史起點擔負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就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指針,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嶄新路徑,引領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方向。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實現了“根脈”和“魂脈”的有機結合
文化傳承是走向未來的基石,也是當下賴以生存的寶貴財富。文化思想的持續不斷創新,是文化生命體不斷發展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基于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揭示了人類文化起源、內涵性質及其主要作用,對現代社會和文化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黨成立一百多年以來,始終高度重視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堅持以先進文化凝聚民心,以理論創新指導文化實踐,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接續奮斗中形成了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胸懷“兩個大局”,高度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指導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在文化理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原則、實現什么目標等根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文化建設理論創新方面的新飛躍。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大歷史觀貫通大文化觀,有力深化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石。
習近平文化思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根植于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建設生動實踐的思想結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習近平文化思想實現了“根脈”和“魂脈”的有機結合,賦予中華文化發展以生命力,激活了文化創新創造的空間,使得賡續中華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了雙重動力;堅持守正與創新有機結合,既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內核、立場和價值導向,又不斷結合現實之變、時代之變賦予其新的發展,以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立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征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思想共識,凝心聚力推進建設文化強國。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文化旗幟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國家強。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引領和導向作用,文化的繁榮發展往往會帶領社會發展前進。我們黨百余年來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工作,在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過程中,提出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重視文化對舊思想的改造作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更加重視文化自身的主動性和獨立性,確保我們黨始終是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并把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重要組成部分,系統協同、一體推進,推動了新時代文化事業生機盎然,全民族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現代化建設全局思考新時代文化發展的理論結晶,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規律,為經濟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文化底蘊。
習近平文化思想將文化理論與文化實踐一體貫通,為譜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篇章提供了文化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在新時代文化建設偉大變革中,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制度,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堅持不懈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精心組織系列重大主題宣傳,在全黨全社會營造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氛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形成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爭當先鋒的良好風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大力繁榮文藝創作生產,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指引。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的文化根基
文化源于人民實踐、服務人民生活。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制勝法寶,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立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根本導向。回顧我們黨領導文化事業的百年輝煌歷史,在文化建zhong hua hun設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為人民服務成為全黨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
新時代,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改革發展的歷程,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主線,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核心。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以人民立場為基本立場,與此一致,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價值取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價值導向,夯實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執政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滿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黨在新時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人民藝術、發揚學術民主,形成了“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氛圍;堅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實現從高原向高峰邁進,不斷創作出人民滿意的作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完善優化文化服務、文化產品供給體系,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高品質精神文化需求;堅持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文化為什么人的問題,彰顯了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
四、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總指引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征程。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和永葆強大生命力的關鍵,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了這一實踐品格。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我們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為什么進行文化建設、怎樣進行文化建設為主題對新時代文化建設進行統籌謀劃,涉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指明了方向,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總指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學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以“七個著力”對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開創新局面提出了實踐要求: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指明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線;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確保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會迷失方向;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及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指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表明了堅持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的決心。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理論指引。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作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賡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又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厚植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緊密結合,引領全體中華兒女肩負起中國式現代化新的文化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