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有企業改革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尤其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不斷將改革推向縱深,推動我國國有企業在企業結構、運行成效等方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的重大變化,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涌現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工程,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時代新征程,國企發展迎來新使命新任務,亟須找準新定位,探尋新路徑,打造現代新國企,培育發展新動能。
所謂現代新國企,是指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國有企業。進一步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新國企,既是順應國際競爭新局勢的必然之舉,也是更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所系,更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建設現代新國企與世界一流企業是一體兩面,核心目標都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整體看,世界一流企業更多注重空間維度上的橫向比較,參照物是國際國內的頭部企業?,F代新國企側重于時間維度上的縱向對比,參照物是傳統認知中的老國企。新中國成立之初,國營工廠更多是政府產業意圖的延伸,更像一個自成體系但沒多少權限的生產車間。改革開放之后,經過放權讓利、抓大放小、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等多輪改革,國有企業整體成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與市場經濟相融合,國資控股的獨立市場主體。不過,無論與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要求相比,還是與現代新國企目標相比,國有企業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建設現代新國企是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要求。所謂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其核心在于更好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和市場需求新變化,加快企業組織形態、經營機制、管理體系的變革,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塑造新優勢新動能。所謂布局結構新,側重點則在于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提高國有企業的戰略支撐能力、民生保障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在承擔好經濟責任的同時更好承擔政治責任、社會責任。
建設現代新國企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外部環境不確定、難預料成為常態,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任務艱巨繁重。國有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必須繼續深化改革,深入推進現代新國企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斷給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國企方案,為世界經濟繁榮作出更大貢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
二、建設“四新”現代新國企的實踐
堅持黨建引領,把好改革發展方向。華能內蒙古東部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黨委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利用黨委會“第一議題”、中心組學習研討等方式,不斷強化思想建設,準確把握改革方向,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集團公司決策部署上來,下大氣力推進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三會一課”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專題學習,研究解決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改革方向不跑偏,改革過程不變形,改革成效不走樣。圍繞改革目標和重點任務,實施“雙升雙優”示范引領行動,組織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聚焦改革深化提升、創建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中的重點、難點任務開展“揭榜掛帥”行動,組織廣大黨員、職工、技術骨干依托自身特點和能力開展“專精特新”行動,推動實現工作質量、效率效益“雙升雙優”。
堅持低碳轉型,實現布局結構新。公司堅持基地型、規?;_發為主,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工作思路,按照“儲備一批、開發一批、建設一批”的梯次發展原則,通過實施立足蒙東、輻射周邊的“跨區域”發展路徑,持續提高新能源資源和項目儲備能力。2024 年,公司累計取得新能源資源開發權730 萬千瓦;取得建設指標51.7 萬千瓦,核準(備案)83.5 萬千瓦。實施新能源建設工程安全、質量、進度、造價、技術和環?!傲灰惑w”全過程管控,推行新能源項目“標準化手冊+ 工藝卡”管理模式,引入“設計管理+PC”管理模式,應用智慧基建管理系統,確保基建安全。
堅持深化改革,實現公司治理新。公司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建設,用心打造新型黨委會、董事會和經理層三級治理體系,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切實提高公司治理程序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做到“目標一致、并行發力、有所側重、良性制衡、同生共贏”,切實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深化子企業董事會建設。制定了《深化子企業董事會建設實施方案》、《企業董事會建設及專職董監事配備管理實施意見》,建立了專職董監事人才庫,在7 家單位實行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一肩挑”,穩步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著力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持續完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體系,建立人力資源制度“圖譜”;實現經理層成員和中層干部任期制契約化全覆蓋管理;加大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力度,通過轉任非領導職務、轉任專職董監事、降職等方式退出管理人員25 人,管理人員退出率6.56%;擴大績效考核掛鉤工資力度,全年浮動工資占比處于75% 以上的高位水平。
堅持價值創造,實現經營機制新。公司構建整體控制、分級實施的“大營銷”工作體系,揚優勢,補短板,推動傳統火電和新能源電力營銷協同發展。一是電力營銷突出精準化、精細化和精益化。緊緊抓住交易電量和輔助服務“兩個市場”,處理好與地方政府、電網企業、電力客戶、發電企業“四個關系”,全力做大開機方式,利用小時保持區域對標第一。積極開展一次調頻、輔助服務深度研究,突出抓好發電權交易、綠電交易,增加收益逾10 億元。二是煤炭營銷突出量價雙保。面對東北地區煤炭市場下行趨勢,積極主動作為,加大對工業“龍頭”企業協調力度,在銷售淡季全力穩住煤炭銷售基本盤,實現量價雙保。三是供熱營銷突出減虧控虧。加強地企聯動,完善熱力營銷管理制度,積極推進非居民熱價調整,提高供熱收益。2024 年,海拉爾區、鄂溫克族自治旗、牙克石市三地實現熱價調整,每年將為公司增收6000 萬元,為公司供熱板塊減虧控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四是提質增效突出考核管理。深化“一企一策”考核落實,充分調動各領域各層級增收創效積極性,將一利五率、公司重點任務與重點挖潛任務有機結合,納入各單位業績責任書,實現更為精準、高效的年度考核體系;制定月度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及配套細則,形成一套涵蓋生產、經營、營銷、綜合管理等98項考核明細的“月度考核、季度兌現”的考核體系,公司利潤、EVA、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等關鍵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堅持科技興企,實現發展方式新。公司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揮好國資央企“三個作用”的根本,以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為指引,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依托科技賦能催生新質生產能力。一是建設電網友好型電廠,加強與東北電網公司、西安熱工院、東北電科院等“智庫”戰略合作,積極推進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二是建設安全、綠色、智能、效益、幸福“五個礦山”,重點開展了智能礦山建設研究,通過推動無人電動卡車項目實施,以電代油打造“零碳”工作面的方式,實現少人、減人、無人的目標。整合國內優勢資源成立科技創新聯合體,建設國家礦監局智能開采重點實驗室,成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企業,“高寒環境露天礦電動無人駕駛礦卡智能高效運輸系統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了院士專家團隊鑒定,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三是積極構建網源協同智慧供熱產業,“高寒地區長距離網源協同與城市智慧供熱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集團專家組驗收,開展區域、集團公司平均水平、優秀供熱企業、公司內部四個維度對標,供熱經濟性持續提高,同口徑供熱消耗處于集團領先水平,供熱電耗低于集團平均值1.15kwh/m2,熱網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四是建設集約化智慧化新能源產業。建設蒙東公司統一的新能源集中控制中心,以在各區域內組建新能源場站檢修維護基地的方式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目前已建設完成嶺東集控中心,實現了百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的遠程智能監管。
三、取得的成效及思考
在實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四新”現代新國企建設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公司緊緊圍繞集團公司“三六六”發展戰略,聚焦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主題,狠抓重點改革任務落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推動綠色轉型邁開新步伐,經濟效益邁上新臺階,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深化改革實現新成效,黨建質量得到新提升,為實現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極具競爭力的一流區域綜合能源公司目標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充分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重要作用,更好扛牢安全保供政治責任。公司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能源保供堅強有力。高質量完成了全國“十四冬”(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等重要時段保供任務,保熱保電工作得到了全國“十四冬”組委會高度評價,“十四冬”組委會專門發來感謝信。安全生產管理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巡查組作用凸顯,以“零非?!睘楹诵牡陌踩a基礎得到提升。
持續提升公司科技自立自強水平,以科技賦能有效催生新質生產能力。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管理機制,發揮科技信息辦公室作用,公司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工作穩步推進?!度^程數智化高寒長輸供熱系統研發與應用》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高寒環境露天礦電動無人駕駛礦卡智能高效運輸系統成套技術及應用》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并獲集團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智能化礦山建設最新成果“華能睿馳”取消駕駛室的無人純電動礦用卡車在上海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上向全球用戶正式發布,成為智能化礦山建設又一項“從0 到1”的重大突破。
扎實踐行新發展理念,助力守牢祖國北疆生態屏障。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在赤峰、興安等地分別獲取新能源建設指標220 萬千瓦、102 萬千瓦,同時立足蒙東向周邊省份輻射,在黑龍江再次取得50 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指標,成功取得呼倫貝爾市治沙項目開發權,密切跟蹤“吉電入京”項目進展,積極與黑吉兩省各開發主體對接,達成合作意向。公司首個域外項目肇源20萬千瓦風電項目成功投運,嶺東一期、兩個靈改等15個項目投產發電,巴林風電等8 個項目完成竣工驗收,滿洲里2×35 萬千瓦熱電聯產等9 個項目順利開工,持續向著“雙碳”目標作出蒙東貢獻。
切實增強挖潛增效能力,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聚焦“一增一穩四提升”總體目標,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導向性,動態優化生產經營策略,發電量、煤炭產量和新能源投產時間等核心指標管控有效,利潤缺口對應增補措施及時,全力確保公司實現保A 保領先目標。
著力建設創一流示范引領試點單位,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全力以赴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層層壓實責任,實施改革深化提升、創一流、價值創造工作“一臺賬”管理。加強三項制度改革,堅持“精干高效”原則,優化調整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力資源配置,2024 年共壓減全口徑用工338 人(壓減率5.3%),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事費用率分別優化了15.32 萬元/ 人、2.23% 和0.05%。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實現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才能確保公司各項改革目標方向明、定位準。只有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從黨和國家、華能事業發展大局出發,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才能確保公司治理水平新。只有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才能確保公司實現結構布局新。只有始終堅持價值創造,牢固樹立卓越運營理念,才能確保公司經營機制新。只有始終堅持聚力攻堅,在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第一線爭當先鋒、勇挑重擔,在補短板、強弱項上狠下功夫,才能確保公司發展方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