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曾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戰場。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開始蹂躪這片土地的寧靜,當抗日烽火從皖東的密林燒至皖南的山巒,從淮河兩岸蔓延到長江之濱,無數中華兒女奮起抗爭,在這片沃土上譜寫了一曲曲英雄壯歌。
這里的每一寸山河,都浸染著先烈的熱血;每一處村落,都回蕩著不屈的吶喊。從運籌帷幄的深謀遠慮,到親臨火線的身先士卒;從浴血奮戰的正面阻擊,到靈活機動的敵后周旋;從普通百姓毀家紓難、支援前線,到各界民眾勠力同心、共赴國難,那份“寧死不當亡國奴”的決絕,那份“守土衛國、寸步不讓”的堅毅,早已融入江淮兒女的靈魂。這是面對強敵時中華兒女的同仇敵愾,是絕境中開辟生路的智慧,更是為民族存續而戰的赤誠——它超越了硝煙彌漫的戰場,成為刻在江淮大地上的精神基因,至今仍在歲月中熠熠生輝。
今天,我們重溫這段歷史,正是為了銘記和發揚這份深埋于江淮沃土中的偉大抗戰精神,讓它在新時代繼續成為凝聚力量、引導我們砥礪前行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