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創意、想法和學習能力上的優勢,讓他們更適合在無人機行業發光發熱。
2025年6月17日晚,重慶中央公園上空燈光璀璨,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在此震撼上演。隨著倒計時結束,大漠大智控的11787架無人機如離弦之箭,騰空而起,在夜空中有序排列,靈動變幻,依次呈現出“重慶,行千里致廣大”“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等獨具重慶特色的巨型圖案。剎那間,整個夜空被點亮,宛如夢幻星河降臨人間,吸引了無數市民翹首仰望,現場驚嘆聲、歡呼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非凡。
這場精彩絕倫的表演,成功打破“最多無人機組成的空中圖案”吉尼斯世界紀錄,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證官現場認證并頒發證書,共同見證了無人機表演發展史上的高光之夜。
這項“最多無人機組成的空中圖案”世界紀錄,再次刷新人們對低空藝術的想象。不久前,人社部公示擬新增17個新職業,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位列其中。在這場盛宴背后,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們正用代碼與創意,在城市夜空中書寫新興職業的傳奇。如今,他們用代碼操控上千架無人機進行編隊表演,堪稱“夜空作畫師”。
結緣無人機,邊學邊干
26歲的劉佳昕來自黑龍江,畢業于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經濟管理專業。劉佳昕本與無人機毫無交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街頭看到一場無人機表演,瞬間就被那充滿科技感和藝術感的酷炫畫面所吸引。“當時我就覺得無人機能在空中做出那么多復雜又整齊的動作,太酷了,好像把科技和藝術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懷著對這份新奇事物的熱愛,畢業后,她毅然加入長江千機,開啟了自己的無人機之旅。
剛加入公司,作為行業新人,劉佳昕對無人機技術一無所知,沒有任何相關工作經驗的她從助理崗位起步。隨著參與的項目增多,劉佳昕逐漸承擔起商務對接的角色。后來,隨著公司無人機表演團隊的壯大和分工細化,她開始擔任項目經理。在公司內部,項目經理實際上承擔的就是“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職責。劉佳昕需要對接客戶需求、制定飛行程序和方案、管理無人機群、操控地面站系統等,確保每一場表演都能完美呈現。
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劉佳昕瘋狂學習與無人機表演相關的知識。從無人機的基本構造,如機身材質、機翼形狀對飛行的影響,到復雜的飛行原理,比如伯努利原理如何作用于無人機飛行,再到編程技術,以及空域管制規則,哪些區域可以飛行、什么時間有限制等,劉佳昕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鉆研。
“那時候真的是邊學邊干,遇到不懂的就向同事請教,或者自己上網查資料,熬夜是家常便飯。”劉佳昕說,“為了弄清楚一個飛行軌跡的算法問題,我連續好幾個晚上查閱了大量專業文獻,眼睛都熬得通紅。”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劉佳昕逐漸掌握了無人機群飛行規劃的核心技能,開始獨立承擔一些小型表演的規劃工作。
在劉佳昕看來,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不僅是技術人員,更是藝術家。每一場表演,都像是在天空中講述一個故事,而她的任務就是用無人機作為畫筆,將這個故事生動地展現出來。劉佳昕說:“我們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和表演主題,設計出獨特的圖案和動作,然后通過編程,讓無人機精確地執行。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有創意和審美。比如在一場為旅游景區打造的表演中,客戶希望突出景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我們就設計了無人機組成高山、流水、古寺等圖案,并且通過巧妙的編程,讓這些圖案有動態變化,讓觀眾仿佛看到山水在流動,好似聽到古寺的鐘聲在回蕩。”
闖入新領域,成新職業先鋒
2025年5月29日晚,武漢江灘邊,微風輕拂,江水泛起粼粼波光。隨著一陣嗡嗡聲響起,1000架無人機從地面緩緩升空。起初,它們如同一群訓練有素的飛鳥,整齊地排列在夜空中。緊接著,奇妙的變化發生了,它們開始迅速組合、變形。當晚的表演中,“時空之門”在夜空中驟然開啟,仿佛帶領觀眾穿越星際;武漢特色的小龍蝦被“賽博化”的機器人“端”上天幕,上演“賽博吃蝦”;更有猿人形象步入“時空之門”,進化為現代人類,象征人類文明的巨大跨越,傳遞著人工智能與人類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觀眾們一邊驚嘆于眼前這不可思議的景象,一邊紛紛舉起手機,想要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瞬間。而這場如夢如幻的“賽博煙花”演出的“總指揮”,正是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劉佳昕。
這是劉佳昕獨立負責的第一場大型表演,1000架無人機,主題是“時空交響”。3個月前,客戶要求“要有未來感,還要有武漢特色”。她帶著團隊跑了半個月,在吉慶街看老師傅炸面窩,去東湖聽濤景區拍晚霞,甚至在深夜溜進黃鶴樓看燈光秀。而“賽博小龍蝦”的靈感源自一次消夜,她看到大排檔師傅將小龍蝦倒入油鍋,紅色外殼在火光中閃耀,突然想到:“如果讓機器人舉著小龍蝦飛上天呢?”在她的分鏡圖中,銀色機器人舉著通紅的小龍蝦,蝦鉗似乎在“動”——實際上是3架無人機快速交替閃爍,模擬鉗動的效果。
為了創作出更精彩的表演,劉佳昕經常會從生活中尋找靈感。有一次,為了籌備一場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表演,她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還走訪了許多老街巷,收集素材。
在老漢口的里份,劉佳昕看到斑駁的墻壁、狹窄的小巷,仿佛看到了歲月的痕跡。她與當地居民交談,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那些平凡而又溫暖的回憶深深打動了她。最終,在她的精心設計下,無人機群在夜空中依次變幻出黃鶴樓、長江大橋、老漢口里份等標志性建筑和場景,勾起了無數武漢人的回憶,演出大獲成功。演出結束后,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激動地找到劉佳昕,眼中閃著淚花說:“看到那些畫面,就像回到了小時候,謝謝你們讓我找回了那些美好的回憶。”那一刻,劉佳昕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所在。
然而,無人機表演并非一帆風順,各種突發狀況時有發生。有一次在表演過程中,突然遭遇強風,部分無人機出現了晃動和偏離預定軌跡的情況。劉佳昕臨危不亂,迅速根據現場情況調整程序,她的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眼神專注而堅定。她一邊緊盯著屏幕上無人機的實時數據,一邊在腦海中快速計算著調整參數,讓無人機重新回到正確位置,成功化解了危機。“那一刻真的很緊張,但作為規劃員,必須保持冷靜,迅速做出判斷和應對。要是慌亂了,整個表演就全毀了。”劉佳昕說。
無人機行業是一個新興領域,劉佳昕成了湖北首批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盡管年紀不大,但她已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從業者。入行5年來,劉佳昕已負責了200多場無人機表演。每個周末,她都會在不同的城市進行表演。如今,執行一場千架無人機的飛行表演,她只需帶領2名“飛手”即可圓滿完成。
實際上,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工作不限于表演規劃,還涵蓋城市治理、物流配送、應急響應和文旅策劃等多個領域。如今,一場大型表演動輒上千架甚至上萬架無人機協同作業,無人機應用的領域也愈發廣泛,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持續創新,講好空中故事
劉佳昕對自己誤打誤撞進入無人機行業深感幸運,決心在這個領域持續發展,創造出更多精彩的表演。無人機表演在不斷創新,“無人機+煙花”、掃碼發紅包等玩法頻出。未來,無人機將更小、續航更久,表演精度也會大幅提升。無人機表演的間距可以從1.5米縮短至0.8米,視覺精度提升后,甚至能達到“空中大屏”的效果。與此同時,表演難度逐漸增加,有的表演需要精確到秒,有的變化復雜,有的還需要與其他環節配合。“容錯率很低,而且常常是實時直播,壓力很大。”劉佳昕自己負責的演出,從未坐下來欣賞過。
這些年,劉佳昕帶著無人機到各個城市表演,見證了無人機從一線城市擴展到三線、四線城市,從市中心飛到高原和沙漠。劉佳昕看著無人機技術越來越先進,表演效果越來越好,感到非常自豪。她認為,無人機是表演的一種載體,最重要的是表演內容,要將科技與藝術融合。傳統的無人機表演多依賴點陣排列呈現靜態或簡單動態畫面,而劉佳昕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表達——像打造“天空劇院”一樣,用連貫的畫面講述完整的故事。
隨著低空經濟興起,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這一職業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并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這讓劉佳昕感到無比自豪,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劉佳昕說:“這個職業得到國家認可,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加入,也會有更規范的行業標準和發展空間。以后,我們在工作中,無論是技術培訓、職業晉升,還是行業交流,都會更加規范和有序。”
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已然成為新職業,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光。劉佳昕團隊成員以90后、00后為主。在她看來,無人機行業作為新興領域,充滿無限可能,而年輕人在創意、想法和學習能力上的優勢,讓他們更適合在這個行業發光發熱。
劉佳昕常聽朋友夸她的職業很酷,但在她看來,酷的背后也有苦楚,頻繁出差、多地輾轉自不必說,熬夜加班更是常態。如今,每當夜幕降臨,劉佳昕依然會忙碌在各個表演現場,操控著她的“天空畫筆”,為夜空書寫新的故事。
劉佳昕覺得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這個新職業能帶來價值感,打算深耕無人機行業,繼續指揮“千軍萬馬”,以天空為幕布講述更多故事,“我們在天空中講述中國故事,傳遞美好,這種感覺真的很棒。未來,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的人看到無人機表演的魅力,讓無人機在更多領域發揮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