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9.3;G442 DOI:10.12339/j. issn. 1673-8578.2025.05.026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SLA Emotions: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Bibliometrics Visualization//LUAN Lan, WANG Dantong
Abstract:Influencedbypositivepsychology,thelinguisticcommunityhasincreasinglyfocusedonemotionresearchintheprocsf 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LA).BasedontheCNKIdatabase,relevantliteratureinthfieldofSLAemotionsfrom1985to2024is visuallnaldusingCiSpacesaremingtoploreteachoeie,ottopisndfrotiertrendsintieaWefur theranalyzethelimitationsofdomestic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LA)emotionresearchadproviderelevantsugestions forfuture studies in this field,thereby offering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research areas.
Key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motion ; CiteSpace;visual analysis;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0 引言
長期以來,國內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語言習得的認知機制上,這使得情緒等非認知因素在二語教學和學習中的重要性往往被邊緣化。21世紀初期,積極心理學的概念被引人二語習得研究,國內外相關研究不斷涌現[1],這表明情緒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學界的高度重視,但目前該領域仍缺少綜合運用文獻計量法等系統分析手段(要求時間跨度大、文獻樣本總量豐富、關鍵發展節點突出),并與反思展望相結合的綜述研究。鑒于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回顧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相關研究,梳理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熱點主題與前沿趨勢,討論當前研究的局限,并對國內該領域未來發展進行展望,從而為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發展提供一定參考與啟發。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問題
(1)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的基本情況是什么?(2)我國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的未來方向有哪些?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Excel和CiteSpace6.2.R6(64bit)兩大工具對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
1.3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統計數據來自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檢索時間為2024年9月3日,經初步處理共檢索到525篇文獻,又經數據清洗最終得到498篇文獻作為研究數據。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的分析方法,通過客觀數據支撐以及恰當的定性解讀,全方位揭示了國內二語習得情緒領域的基本情況、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2 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概況
2.1 年度發文量分布情況
圖1中,趨勢線回歸模型為 y=0 7423x+ 0. 8672, R2=0.5591 ,擬合度良好,表明模型預測值與實際觀測值間差異較小,該趨勢線能夠較好反映該領域的整體變化態勢。
圖1 年發文量圖

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概況可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5—1997年):濫觴階段。二語習得情緒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共14篇文章,發文量較少,約占總發文量的 3% ,年均不足2篇,研究多為非實證性探索。第二階段(1998—2005年):成長階段。發文量呈穩步增長態勢,共70篇文章,約占總發文量的 14% ,開始涌現出一些實證文章。第三階段(2006—2012年):上升階段。自2006年起,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2012年達峰值34篇,共發文186篇,約占總發文量的 37% 。受積極心理學影響,該階段逐漸開始觸及積極情感因素探索2,但仍亟須大量實證研究作為支撐。第四階段(2013—2019年):低谷階段。其間共產出105篇文章,占總發文量的21% ,年均縮至約15篇,呈現顯著下降,其間偶有回升,或歸因于研究焦點變遷、難度提升及評價體系調整。2018年前后,二語學習情緒研究邁人多學科交叉新階段,融合教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與神經科學等,特別是教育心理學中控制一價值理論的引入,極大拓展了該領域的研究視野。第五階段(2020年至今):回升階段。截至2024年9月4日,共發文123篇,約占總發文量的 25% 。研究成果顯著增加,主題更廣泛,情緒要素研究更多樣,涵蓋焦慮以及愉悅等積極情緒。
2.2 主要研究期刊分布情況
布拉德福定律將期刊劃分為三個區域:核心區、相關區和非相關區。里奧·埃格赫基于布拉德福定律提出了核心區期刊數量計算公式,即 R0= 2ln(eE×Y) ,其中 R0 為核心區期刊數量,E為歐拉常數(約等于0.5772),Y為該主題文獻收錄最多的期刊載文量[1]。
研究發現:(1)就總體發文量而言,該領域核心區刊物所載文章共計50篇,遠低于布拉福德定律1/3的理論預期值(166篇),這表明該領域核心區發文量仍需要增加。(2)就期刊發文量而言,《現代外語》收錄的二語習得情緒主題文章數量居國內首位,共計15篇,將該數據( Y=15 代人核心期刊區公式可得 R0≈6.5705 (取整為7),核心區刊物對加強二語習得情緒研究宣傳、提高研究人員對該領域的關注度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2.3 主要研究者及合作情況
核心作者代表特定領域的學術領軍人物,而作者共現圖譜中直觀展現了其學術貢獻度、科研影響力以及學術交流的緊密程度。
研究發現:(1)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發文共42篇,占該領域發文總量的 8.4% ,遠低于普萊斯定律所界定的 50% 標準。(2)該領域作者間合作密度較低,合作網絡較為稀疏,研究相對分散,這表明該領域跨團隊合作待加強。
2.4 主要研究機構及合作情況
機構合作網絡分析不僅可以揭示國內外機構科研協同創新的合作狀態與成效,還可以大致概覽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的地域活躍度。
研究發現:(1)就研究機構類型而言,高等院校仍是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的中堅力量,主要集中于外國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和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2)就研究機構學術影響力與合作網絡而言,華中科技大學表現突出,發文量最多,并表現出顯著的輻射效應。(3)就機構地域分布而言,整體分布不均衡,其中發文量較高的機構主要集中在武漢、深圳、廣州和北京
3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趨勢
3.1 關鍵詞突現分析
突現詞指特定時段內頻次顯著增長的關鍵詞[3]。第一,從關鍵詞突現開始時間來看,早期二語習得情緒研究側重外語教學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1世紀初外語教育的戰略地位。第二,從關鍵詞突現持續時間來看,“外語學習\"(2001—2010年)為突現時間最持久的關鍵詞,凸顯了其在二語習得情緒研究領域的核心地位以及持久吸引力。第三,從關鍵詞突現強度來看,“外語愉悅”(強度11.29)高居榜首,突現時間持續4年,這主要歸因于近年來積極心理學的廣泛影響。
3.2 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分析
以二語習得的研究為例,1988—1998年間,情緒表現、成因和影響研究構成研究重點議題,此后一直到2024年均保持較高熱度,其間歷經教育政策、課堂教學、大學新生和師生關系等一系列焦點演變,尤其是在近三年格外關注工作記憶(認知因素)、基礎教育和積極情緒。
4思考與展望
展望未來,該領域研究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創新理論框架。未來研究亟須整合現有理論框架,結合我國語言文化情境和我國學習者認知心理特征,提出新理論假設與模型,促進本土化和專業化的理論創新。(2)豐富研究對象。未來研究應當豐富研究對象,涵蓋更多教育階段的學習者、特殊群體、多語種背景及多元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者。
5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CiteSpace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所揭示的國內二語習得情緒研究特征、挑戰以及未來展望,不僅有助于研究者把握該領域的研究概況、熱點動態及前沿趨勢,還促進了其對該領域的縱深與橫向思考,從而為未來學術探索與教育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導向。
參考文獻
[1]李望平,蘇冬燕.國內核電公眾溝通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3):7-16.
[2]毛浩然.愉悅情緒對英語情感詞匯記憶的效應[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67-171.
[3]王娟,陳世超,王林麗,等.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數據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