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7.1;G206 DOI:10.12339/j. issn.1673-8578.2025.05.018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isine Based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Case Study of English News Report\"Food and Drinks Incorporating TCM Gain in Popularity”//ZHANG Yanqing, XIE Tingting,PENG Yongmei,LI Yujie,LIU Jiamin
Abstract:Thispaperemploysmultimodaldiscourseanalysis toexplore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al Cuisine(TCMC)globaldisseminationvia CGTN'sreport“FoodandDinksIncorporatingTCMGaininPopularity”.Utilizing ELAN,wfoundthatimagery,text, andsoundefectivelyconveyTCMC'sculturalandhealthvalues.Challngesincross-culturaladaptationareaddressedthoughstrate gieslikeenhancedculturalinterpretationandrefinedlinguisticexpresionTheresearchprovidesinsightsforTMC'sinteational promo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s global dissemination.
Keywords:multimodal analy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isine;dissemination; CGTN
中醫藥膳基于“天人合一”哲學,體現了“藥食同源”的實踐,遵循“三因制宜”2]原則,形成了“食療一體質一證候”三元干預模型。然而,其國際傳播多為單向文化輸出,缺乏系統性解構,導致文化折扣現象[3]。文章基于視覺語法理論[4],對CGTN(ChinaGlobalTelevisionNetwork中國環球電視網)報道“Food andDrinksIncorporating TCMGaininPopularity\"進行多模態符號[5]編碼重組,研究突破了單一文本分析的局限,驗證了多模態協同傳播對受眾文化認知的調適效應,進而為中醫藥膳國際化傳播提供了優化方案。
1 理論框架
本研究以Kress和vanLeeuwen 的視覺語法(VisualGrammar)[為內核,整合模態間性(Inter-modalRelations)理論[7]與ELAN6.9軟件音頻分析框架,構建中醫藥膳傳播的多模態協同分析模型該模型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① 再現維度(解析視覺符號,如藥材顯微攝影、烹飪過程動態圖解),分析如何通過概念再現(ideationalmetafunction)構建藥膳的“天然性”與“科學性”認知; ② 互動維度(如解說詞中“nourish”“balance”等動詞的選擇,與聲學模態,如背景音樂節奏與解說語調的同步性),分析如何通過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metafunction)調節受眾情感卷入度; ③ 構圖維度(評估多模態符號鏈條,如“藥材特寫 $$ 功效字幕 $$ 消費者證言”的時空編排),分析如何通過文本功能(textualmetafunc-tion)強化意義連貫性。
此模型突破傳統單模態分析局限,為量化評估跨文化傳播中的模態協同效能(Multimodal SynergyIndex)提供方法論工具。
2 實證研究設計
2.1 數據收集方法
本研究選取CGTN發布的新聞報道“FoodandDrinksIncorporatingTCMGaininPopularity\"作為研究樣本。該報道全面呈現了中醫藥膳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流行趨勢,內容具有代表性。通過CGTN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獲取該報道的視頻資料,并確保視頻的清晰度和完整性。為了保證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還收集了與報道相關的文字資料,如新聞稿、采訪記錄等,以便進行多模態數據的相互印證和補充分析。
2.2 多模態話語分析工具的選用
本研究采用ELAN6.9軟件作為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核心工具,該軟件具備標注與分析能力,能夠對視頻資料中的語言、副語言及非語言元素進行細致劃分、定義、切割及標注。研究者可以從多維度對視頻資料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還可通過學習和借鑒相關文獻,構建適用于本項研究的編碼體系。該編碼體系綜合了視覺元素[8(包括畫面類型、色彩、構圖等)、聽覺元素(包括解說、音樂、音效等)以及文本元素(包括詞匯、語法、語義等)等多個維度,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工作提供了統一標準和框架。
2.3 具體分析流程
首先,將視頻資料(“Foodand DrinksIncorporatingTCMGaininPopularity\")導人ELAN6.9軟件進行初步剪輯與分段。其次,依據編碼體系,對各片段的語言、副語言及非語言元素進行細致標注,注重視頻細節,確保標注精準且完整。最后,分析樣本視頻:視覺上,關注食材和藥膳鏡頭分布以及暖色調畫面基調;聽覺上,留意解說詞詳略與語速清晰度;文本上,考量詞匯、語法及語義對數據標注的作用。
標注完成后,整理統計數據,運用分析方法挖掘規律特征。通過剖析不同模態元素的相互關系,探究其在中醫藥膳意義構建與傳播中的協同效應。通過結合研究目的與理論框架,深入闡釋討論結果,進而總結中醫藥膳在CGTN新聞報道中的傳播特征與問題。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1 視覺模態分析
視覺模態技術參數分析表明,特寫鏡頭(占30% )(如竹筍、菊花)呈現藥材顯微結構和烹飪細節,暖色調畫面(占 60% )增強了健康感。文化符碼(占 40% )通過描繪傳統場景,如藥劑師稱量藥材,展現了“藥食同源”理念。報道中,特寫鏡頭強化了視覺沖擊力,聚焦廚師的烹飪技巧和擺盤細節,凸顯了中醫藥膳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性。傳統中醫診所與廚房場景的呈現,加深了受眾對中醫藥膳與中國文化聯系的理解。
3.2 聽覺模態分析
在聽覺模態方面,解說詞的平均語速約為每分鐘 150~180 個單詞,符合英語新聞解說的標準。音樂以傳統民族音樂為主,約占總時長的 1% ,強化了文化氛圍。音效在食材處理和烹飪環節適時出現,增強了真實感,聽覺模態的認知引導:聽覺元素在報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解說詞以清晰、流暢的英語,詳細介紹中醫藥膳的配方、功效及文化淵源。解說員的語調、語速和語氣有效引導了受眾的情感和注意力。舒緩的背景音樂增添了文化韻味,使受眾感受到寧靜、祥和的氛圍。
3.3 文本模態分析
標題強調“popularity”和“TCM”,字幕提供翻譯和解釋,旁白深入介紹中醫理論(占旁白 35% )。標題吸引觀眾關注中醫藥膳的獨特性,字幕和旁白共同構建敘事框架。字幕雙語翻譯和關鍵信息有助于國際觀眾理解,旁白提供額外信息,如中醫理論解釋。這種結合從多維度增強了報道的文化深度。
不同模態緊密協同,如制作展示中醫藥膳時,視覺畫面、解說詞與音效配合,助受眾明晰步驟;音樂搭配畫面色彩和場景,增強報道感染力與吸引力。但存在的問題如下:文化背景介紹欠深入,如“涼茶”直譯未恰當闡釋其內涵,影響國際受眾理解;語言表達方面,復雜句式和專業詞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播效果。
4 問題和建議
4.1 中醫藥膳在國際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
中醫藥膳在國際傳播中面臨多重文化與語言障礙。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飲食文化、價值觀念和健康理念存在顯著差異[9]。例如,西方受眾對中藥材的認知有限,常對其潛在副作用和安全性存在誤解。中醫理論如陰陽五行、經絡氣血等,對于缺乏中醫背景的國際受眾來說理解難度較大。西方飲食文化強調營養價值和口感,而中醫藥膳注重藥用價值和整體調理,這種差異導致西方受眾對其接受度不高。
語言障礙也是重要挑戰。中醫藥術語翻譯困難,許多術語如“氣血”等在英語中缺乏準確對應詞匯,導致翻譯不準確或難以傳達深層含義。此外,在中醫藥膳的配方和制作過程描述中,涉及大量專業詞匯和復雜語法結構,非母語受眾理解頗為困難。文化隱喻的翻譯也是一個難題,如何將中醫藥膳中的文化內涵和隱喻意義準確轉化為英語,是傳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4.2 提升中醫藥膳傳播效果的建議
提升中醫藥膳英語傳播效果,須構建文化闡釋、語言優化、受眾參與的多維度跨文化傳播策略1)深化文化闡釋:可以結合中醫文化背景,如用“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引出“藥食同源”;抑或通過制作紀錄片或短視頻,邀請專家解讀,以建立跨文化認知橋梁。2)優化語言表達:通過制定術語翻譯標準,如將“補氣”譯為“enhanceqi-promotingfunc-tion”,并通過加注解釋文化隱喻,確保文化內涵的準確傳遞。3)強化受眾參與:通過社交媒體舉辦互動活動,如線上烹飪比賽、知識問答,鼓勵分享經驗,增強認同感。利用大數據分析收集反饋,根據需求定制內容,提高傳播針對性和實效性。
5結語
文章通過多模態話語分析法,探討了中醫藥膳在CGTN新聞中的傳播特征及挑戰。結果顯示,CGTN利用圖像、文字、聲音等模態元素,成功傳遞了中醫藥膳的文化與健康價值,但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仍是其國際傳播的主要障礙。未來研究可擴大范圍,深人分析不同媒體報道,結合傳播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探究傳播渠道和其對受眾群體的影響,全面研究中醫藥膳的國際傳播情況。
參考文獻
[1]韋健,陳立群.中醫藥膳文化的對外傳播策略[J].文教資料,2020(7):93-95.
[2]孫凡,王宏宇,胡曉帆,等.中醫飲食療法對肌少性肥胖的干預策略[J].中醫藥,2025,56(2):9-11,15.
[3]洪丹妮.中國故事在海外傳播的“情感動員”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2.
[4]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6(1):24-30.
[5]李戰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話語分析外語研究,2003(8):1-8.
[6KRESSG,VAN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
[7]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1-10.
[8]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9]歐秋耘.跨文化翻譯傳播學視角下中醫藥術語譯介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9(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