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9.3;H083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5
The Impact of Multimodal Presentation of the Term“Virtual Reality”on Colege English Audio-Visual Teaching//HE Yan
Abstract:Withtheadvance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theintegrationofvirtualreality(VR)technologyandlanguage teachinghasbecomearesearchhotspot.Thispaperfocusesonthemultimodal presentationoftheterm“virtualreality”anddeeplyanalyzesitsimpactoncolgeEnglishudio-visual teacingfromaprofessoaladtchnicalperspective.Byinterpretingheeoryof multimodalpresentation,analyzingexistingproblemsinspecificteachingscenariosandproposingoptimizationstrategiesbasedon theseisues,thisstudyaimstoprovidetheoreticalandpracticalinsightsforimprovingthequalityofcollgeEnglishaudiovisual teaching.Theresearchshowsthatmultimodal presentationcanefectivelyenhanceteachingoutcomes,butreasonableoptimizationi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and teaching design is required.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multimodal presentation;college English ;audio-visual teaching;teaching optimization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的推進,教育領域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1]高校英語視聽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核心環節,面臨教學模式陳舊、學習體驗單一等挑戰。虛擬現實技術憑借多模態信息呈現的獨特優勢,能夠構建沉浸式語言學習環境,為英語視聽教學變革帶來新契機[2]。多模態呈現理論強調通過整合多種符號模態,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與意義建構。然而,目前關于虛擬現實多模態呈現技術在英語視聽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在理論深度與實踐細節方面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從微觀視角出發,系統探討其對高校英語視聽教學的影響機制與優化路徑。
1“虛擬現實”術語的多模態呈現理論概述
1.1 多模態呈現的符號學解構
多模態呈現的符號學理論基礎源于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與克瑞斯的社會符號學。在虛擬現實環境下,“虛擬現實”術語的多模態呈現構建了復雜的符號系統。視覺符號層面,采用3D建模技術生成的虛擬場景,包含紋理、光影、色彩等元素,這些視覺符號通過空間布局與形態變化傳遞語義信息。聽覺符號方面,環境音效與語音解說構成了立體的聲音場域
1.2 虛擬現實術語的具身認知映射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是身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虛擬現實環境中,“虛擬現實”術語的多模態呈現為具身認知提供了實踐平臺。學習者通過身體動作與虛擬環境交互,將抽象的英語語言符號轉化為具體的身體經驗。以英語實驗課程教學為例,學生在虛擬實驗室中,通過手勢操作完成實驗步驟,同時聽取英文實驗指導。手部的抓握、移動等動作與英文指令緊密關聯,這種具身化的學習過程激活了大腦運動皮層與語言中樞的協同工作,使學習者對英語實驗術語的理解更加深刻。
1.3 多模態信息的協同處理機制
人腦對多模態信息的處理遵循協同加工原理,虛擬現實環境下的多模態呈現通過優化信息處理流程提升學習效果。在英語視聽教學中,多模態信息的協同處理體現在時空同步與特征整合兩個關鍵環節。時空同步要求不同模態信息在時間與空間維度上精準匹配。例如,在英語影視片段學習中,角色的口型、表情與英文臺詞須保持毫秒級同步,這種精確的時空對應關系有助于學習者更準確地理解語義。
1.4虛擬現實多模態呈現的技術架構
虛擬現實多模態呈現的實現依賴于復雜的技術架構,該架構由硬件系統、軟件系統與交互系統三部分構成[3]。硬件系統方面,高性能VR頭盔提供高分辨率顯示與低延遲的視覺體驗,內置的陀螺儀、加速度計等傳感器實現頭部運動追蹤;動作捕捉設備通過光學或慣性測量技術,實時捕捉學習者的肢體動作;力反饋手套等觸覺設備則為學習者提供觸覺反饋。軟件系統中,3D建模軟件(如Maya、3dsMax)用于創建虛擬場景與模型,游戲引擎(如Unity、UnrealEngine)實現場景渲染、物理模擬與交互邏輯開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支持語音識別與合成功能。
2 高校英語視聽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單模態信息處理的認知負荷累積
傳統高校英語視聽教學主要依賴視頻、音頻或文本的單模態信息呈現方式,這種單一的信息輸入模式容易導致學習者認知負荷超載。以英語聽力課堂為例,教師通常播放一段語速較快的英語新聞音頻,要求學生僅憑聽覺記憶完成填空或選擇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捕捉語音信息,進行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與信息記憶,同時還要完成答題操作。研究表明,當聽覺信息處理時間超過20分鐘,學生的工作記憶容量會下降30% ,對復雜句式和專業詞匯的理解準確率降低 22%。
2.2 抽象語言符號與現實場景的映射斷裂
英語視聽教學中,教材內容往往涉及大量國外文化、商務、生活等場景,但傳統教學難以構建真實的語言應用環境,導致抽象的語言符號與現實場景之間的映射關系斷裂。例如,在學習酒店預訂英語對話時,學生僅通過課本上的文字對話和錄音進行學習,無法直觀感受酒店前臺的實際環境、工作人員的服務流程以及對話時的肢體語言等情境要素。這種脫離現實場景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停留在字面層面,難以把握語言在實際應用中的語用規則與文化內涵。
2.3被動式學習導致的交互反饋缺失
現有高校英語視聽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缺乏有效的交互與及時的反饋機制。以英語影視配音練習為例,學生在完成配音后,通常只能得到教師給出的成績或簡單評價,無法獲得關于發音、語調、語速等具體方面的詳細反饋。由于缺乏專業的語音分析工具與系統的反饋指導,學生難以發現自身問題,也無法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傳統教學中的交互多局限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簡單模式,缺乏多樣化的互動形式與深度的語言交流。
2.4模態轉換過程中的信息損耗與失真
在高校英語視聽教學過程中,不同模態之間的轉換常常伴隨著信息的損耗與失真。當將英語文學作品改編為視聽材料時,原著中豐富的心理描寫、細膩的情感表達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很難完全通過聲音與畫面呈現出來。例如,在將《傲慢與偏見》改編為影視片段用于教學時,原著中伊麗莎白復雜的心理活動和微妙的情感變化,在影視改編中往往只能通過演員的表情和臺詞進行有限展現,許多細膩的情感細節與思想深度被削弱。
3“虛擬現實”術語的多模態呈現對高校英語視聽教學的應對策略
3.1 構建多模態協同的認知減負系統
為緩解單模態信息處理帶來的認知負荷,可基于認知負荷理論構建多模態協同的認知減負系統。在英語視聽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多模態呈現優勢,將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模態信息進行有機整合[4]。例如,在學習英語商務談判主題時,創建虛擬商務談判會議室場景,學生佩戴VR設備進入場景后,不僅能聽到雙方談判的英語對話,還能看到談判桌上的文件資料、雙方人員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變化,通過手勢操作拿起文件時,不僅能查看具體內容,還能獲得觸覺反饋。
3.2 建立具身化語言學習的場景映射體系
針對抽象語言符號與現實場景映射斷裂的問題,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具身化語言學習的場景映射體系。在英語視聽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創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場景,使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通過身體參與實現語言學習與現實場景的深度融合。以英語醫療急救主題為例,構建虛擬醫院急診室場景,學生在場景中扮演急救人員,通過身體動作完成傷員檢查、急救操作等任務,同時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
3.3設計智能交互反饋的動態學習路徑
為解決被動式學習導致的交互反饋缺失問題,須設計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互反饋系統,為學生提供動態的學習路徑[5]。在虛擬現實英語視聽學習平臺中,可集成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英語對話練習、影視配音等學習活動時,系統實時分析學生的語音數據,從發音準確性、語調自然度、語法正確性、表達流暢度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并生成詳細的反饋報告。
3.4優化多模態信息轉換的保真處理流程
為減少模態轉換過程中的信息損耗與失真,應優化多模態信息轉換的保真處理流程。在將文學作品、教材內容等轉化為虛擬現實多模態教學資源時,采用先進的數字處理技術與創作方法。對于文學作品改編,運用動作捕捉、面部表情識別等技術,精準還原原著人物的情感與行為。例如,在改編《簡·愛》為虛擬現實視聽作品時,通過高精度動作捕捉技術記錄演員的細微動作與表情變化,結合專業的英語配音,最大程度保留原著的情感深度與思想內涵。在文本到語音的轉換過程中,利用情感計算技術,根據文本內容的情感基調調整語音的語調、語速與語氣,使語音表達更符合語義情境。
4結語
“虛擬現實”術語的多模態呈現為高校英語視聽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與實踐路徑。通過對多模態呈現理論的深人剖析,結合教學中現存問題提出的針對性策略,能夠有效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視聽學習質量。多模態呈現技術通過構建沉浸式學習環境、促進具身認知、優化信息處理等方式,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面臨技術成本較高、教學資源開發難度大、教師技術能力不足等挑戰。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更高效、便捷的虛擬現實多模態教學應用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小紅.數字化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5(1):67-70.
[2]孫敏,王琳,譚燕.基于VR技術的高職英語虛擬場景教學平臺的設計開發與應用[J].中國信息界,2024(8):37-39.
[3]楊艷.人工智能賦能的高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策略探討[J].現代英語,2024(21):51-53.
[4]周紅.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英語廣場,2024(29):85-88.
[5]張曼娉.高校英語專業視聽說教學的優化策略[J」.英語廣場,2024(S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