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195.4 DOI:10.12339/j. issn. 1673-8578.2025.05.019
Research on Terminology in the Civil Aviation Chinese Textbook//YU Changsheng
Abstract:Withthevigorousdevelopmentofteglobalaviationindustryandtheincreasinglyfrequentinternationalexchanges,te textbook“CivilAviationChinese”forforeignpasengersplaysanimportanoleinthedevelopmentofChina’scivilaviationervices andcross-culturalexchanges.Teacuracyandstandardizationofcivilaviationterminologinteacingmateralsaredirectlyrelatedto foreignpassengers’understandingandxpeenceofcivilaviatioserviesinChia.Tearticledisussesindetailteteiologfeatures,advantages,ndistingprobesinte“CilAationhineseFghtstina”tetbook,ndfuthrproposateifor optimizing terminology.
Keywords: civil aviation Chinese terminology;textbook ;passenger
0 引言
民航漢語術語是指用于航空運輸領域的專業詞匯,這些詞匯具有高度專業性,是航空業從業人員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1]。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開放加深,人員跨境流動活躍,貨物運輸需求激增,推動民航業務需求攀升,同時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為民航注人活力。《民航漢語:飛往中國的航班》由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編制,供外航及外國乘客學習民航漢語,于2012年2月出版,含機場、飛行等四類術語。因我國民航業快速發展,民航漢語教材術語庫需要進一步優化。文章對教材術語進行研究,以提升其實用性和針對性,滿足外國乘客的學習需求。
1民航漢語術語分類
依據應用領域和功能,民航漢語大致可以分為三大范疇。
(1)操作術語,主要用于描述飛行操作和空中交通管理的具體過程和要求。常見術語包括“起飛”“著陸”“巡航高度”等。
(2)技術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航空器的技術參數和操作方法。常見術語包括“機翼”“渦扇發動機”“起落架”等。
(3)管理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航空公司的運營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常見術語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班時刻表”“地面服務”等。
2 民航漢語教材中的術語分析
《民航漢語:飛往中國的航班》從外國乘客乘機需求與學習規律出發,分為實用會話和分類詞匯。實用會話篇覆蓋訂機票、乘機、機上服務到行李提取等民航全流程服務用語;分類詞匯篇包含機場、機上、飛行、乘務等實用詞匯[2]。
2.1 實用會話篇
實用會話篇共20課,以典型民航場景為依托,通過結構化對話實現專業術語與日常用語融合。如“訂機票”一課,圍繞核心術語構建分層體系,涵蓋不同艙位、行程類型,定義契合國際標準,有助于乘客合理選擇。在乘機流程術語編排上,嚴格遵循民航規范,整合登機口與標識系統、安檢要素、登機牌及航班信息等地面服務核心術語,以系統化、結構化的設計助力學習者快速掌握民航漢語術語。
“機上服務”主題的部分術語體現了服務語言學的時間特征。教材以空乘人員、餐食、毛毯等基礎服務術語為框架,設計了多種規范式請求句式[3]。例如,“請給我一條毛毯”“請給我一杯水”等。此外,教材還納入無障礙服務、嬰兒服務等特殊服務術語,凸顯了我國民航業的人文關懷。
行季提取環節,民航漢語術語的設計聚焦于旅客動線管理的功能性需求。其中行李轉盤與機場航顯系統視覺標識協同。行李標簽通過國際標準化編碼解析,強化學習者對行李追蹤系統的認知。此外,教材還納入行李丟失、行李查詢、賠償程序等應急術語及其衍生術語。
2.2 分類詞匯篇
分類詞匯篇依據不同主題對民航相關詞匯進行了系統整理,見表1。機場術語系統收錄航站樓功能區核心詞匯。飛行術語便于乘客了解飛行階段,緩解飛行焦慮。機上服務術語則聚焦餐食、娛樂等服務相關詞匯4],還納入了安全帶、氧氣面罩、救生衣等安全相關術語,可以使乘客更好地享受機上時光以及保障緊急情況下的乘客安全。乘務部分相關術語主要錄入空乘人員稱呼、職責和服務內容,學習這些術語可以幫助乘客更加理解、配合空乘人員工作,共同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乘機環境。
表1分類詞匯篇詞匯整理

2.3 民航漢語教材術語的特征
(1)準確性。教材從語義、語法、語用三層面確保術語精準規范。語義上,對“登機口”等術語精準釋義,避免歧義;語法上,保證句子結構完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語用層面,結合不同場景恰當使用術語,如“安檢”相關表達貼合實際場景。術語的準確性源于編寫者的嚴謹考證,便于乘客準確理解運用。
(2)實用性。教材聚焦乘客乘機全流程,收錄訂機票、機上服務等各環節高頻術語。如訂機票時的“單程機票”“經濟艙”,機上服務中的“餐食”“毛毯”等,幫助乘客自信溝通,提升出行體驗。
(3)針對性。教材充分考量外國乘客語言文化背景,精選常用關鍵術語,規避“黑匣子”(規范名為“飛行事故記錄器”)、“襟翼”等專業生僻詞匯,契合其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
2.4 民航漢語教材術語的優勢
外國乘客學習教材術語,能熟練掌握民航漢語,在與工作人員溝通時更自信流暢,減少誤解,提升乘機體驗,也有助于提高航空運輸效率,減少因語言問題導致的延誤和錯誤,提升我國民航國際形象。此外,這些術語作為文化載體,承載著我國民航服務的文化內涵,如體現人文關懷的“無障礙服務”“嬰兒服務”等,讓外國乘客在學習過程中增進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國際航空的運輸發展。
3民航漢語教材中術語待優化的內容
術語覆蓋不全。隨著民航業創新發展,無人機物流、航空醫療救援等新興領域不斷涌現。然而,民航漢語教材術語覆蓋不全,未收錄如“無人機配送航線規劃”“無人機貨物裝卸標準”等重要概念。這使得外國乘客在接觸相關業務時,因缺乏語言知識儲備,難以理解業務內容,無法參與實際活動。
解釋方式單一。目前,民航漢語教材中的術語解釋大多采用簡單的定義式,缺乏對術語的多維度解釋。例如,對于“安檢”這一術語,教材僅解釋為“安全檢查”,沒有進一步說明安檢的目的、流程、方法等內容。這種單一的解釋方式使得外國乘客對術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掌握其內涵和應用場景。
缺少語境示例。以“行李超重”為例,教材只是給出了該術語的定義,未提供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示例,使得外國乘客在實際交流中難以正確運用所學術語,容易出現表達錯誤或理解偏差。
4民航漢語教材中術語優化策略
4.1 構建分級術語庫
將術語按照難易程度和適用范圍進行劃分。一級術語為基礎術語,涵蓋民航服務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詞匯,如“登機牌”“行李托運”等;二級術語為專業術語,涉及民航業務中的具體流程和操作規范,如“安檢流程”“行李分揀系統”等;三級術語為高級術語,包括民航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特殊服務場景,如“人臉識別技術”“無陪兒童服務流程”等。
4.2 引入真實語境和語料
教材應結合真實的航空通信記錄和對話實例引入真實語境和語料,幫助學習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我國民航服務中的實際對話和交流方式。具體可以從我國民航機場廣播、乘務員與乘客的對話、安檢人員的指示等場景中選擇語境和語料,注重語料的多樣性和代表性,涵蓋不同服務場景和對話情境。同時,還應對語料進行篩選和編輯,去除冗余和無關信息,保留核心內容和關鍵信息[5] 。
4.3 建立動態更新機制
民航業發展迅速,新技術、新服務不斷迭代。
為使民航漢語教材術語與時俱進,需要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定期修訂補充。密切關注行業前沿動態,搜集人工智能用于航班調度、區塊鏈用于航空物流等新技術信息,篩選出與教學相關的術語及表達方式,及時融入教材,對原有內容進行針對性修訂完善,確保教材知識的時效性與實用性。
4.4 開發新的民航系列教材
當前國內面向外航及外國乘客的民航漢語教材較少,內容有待優化。因此,民航企業、行業協會及跨文化組織應圍繞國際航線發展與運營需求,開展術語調研。組建由行業專家、語言學者及教材編者構成的審核委員會,規范現代民航漢語術語的篩選、定義、翻譯與編排。針對外航從業者、留學生、企業人員及外國乘客等不同群體,開發系列教材。在民航院校與企業試點試用,收集從業者反饋,經修訂完善后,正式出版推廣,滿足多元學習需求。
5結語
民航漢語教材術語優化是提升教材質量、滿足外國乘客學習需求的核心。通過構建分級術語庫、引入真實語料、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及開發系列教材等策略,可有效解決現有問題,增強術語的實用性與時效性。未來修訂應持續完善術語內容,為外國乘客提供優質學習資源,進而推動民航領域的跨文化交流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子奧.民航漢語文化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3):186-188.
[2]白輝,張艷玲.通用航空術語規范化問題研究[J].現代英語,2023(18):64-67.
[3]楊銳,劉海燕.國際中文傳播新路徑探索:構建“漢語 + 民航”式“空中絲綢之路”[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51(4):145-151,206.
[4]劉微微,鄭麗.民航文本詞匯特點與翻譯選詞策略:以DA42AFM為例[J].民航學報,2022,6(4):132-134,138.
[5]劉晶.對民航規章中安全教育培訓相關術語的認識和建議[J].民航管理,2023(1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