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隨州,熱浪奔涌,實干新風浩蕩。產業前沿、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澎湃活力躍動不息;阡陌鄉野,環境蝶變,從“一時美”到“長久美”,爭先之勢銳不可當;街巷社區,方寸之地,“辦事大廳”變身“幸福客廳”,服務溫情可感可及。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干部作風建設,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問題。
面向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宏偉征程,隨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落實省委“干部素質提升年”部署要求,以“闖”的精神、“拼”的勁頭、“實”的作風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奮力推動“單項工作走前列、整體工作爭進位”,為隨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觀念之變,引作風之新
4月28日,隨縣50名年輕干部組建“青銳先鋒團”赴對標城市福建福鼎“求經問道”。學員們深入學習福鼎在產業鏈延伸與綠色轉型、三產融合與文旅開發、營商環境與招商引資等領域的先進經驗,跨越山海探尋發展密鑰。
對標爭先,前提是找準標桿。省委反復強調,持續激揚不甘落后的志氣、比學趕超的勇氣、開拓進取的銳氣,敢與好的比、敢與快的賽、敢與強的競高低。
年初,隨州市委錨定“建功支點”目標,將全年核心任務拆解為65項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大民生、重大活動,由市級領導領銜攻堅。
干部隊伍如何克服“本領恐慌”,變“被動應對”為“主動作為”?隨州多管齊下打通擔當作為“堵點”——
舉辦20期“建功支點·隨州干部素質提升大講堂”,由市領導和縣市區、市直單位“一把手”開展專題輔導,帶動2000余名干部同步學,破除內陸思維、摒棄跟跑心態。
市縣鄉三級機關每周常態化開設“機關干部素質提升課堂”,市直經濟職能部門錄制教學視頻開展“部門送學”,著力培養干部“學經濟、干經濟、懂經濟”的真本領。
成立“炎之有理”大思政課宣講團,分學科打造體系化特色師資庫,深入機關企業、基層一線開展宣講,強化干部在大局大勢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鄉鎮層面火熱開展“基層黨建大提升、產業項目大比武、人居環境大整治、矛盾糾紛大排查、民生服務大改善”活動,對黨政主職進行專題培訓,持續抬升鎮域發展底盤。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常抓不懈”,隨州干部隊伍穩扎穩打、有力有序。各縣(市、區)抬升發展標桿,爭先進位;鄉鎮縱深推進“五大活動”,強基固本;村(社區)深耕基層治理,創樹先進典型,讓作風之變真正惠及民生。
以清朗之境,拓全域之美
隨州市委書記馬澤江指出,隨州的出路在環境,未來靠環境,助力支點建設的關鍵在于“整體提升環境”。今年以來,隨州市將全部力量向“整體提升環境”聚攏,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城鄉環境,促推經濟量質齊升。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隨州以愈加優質的營商環境,釋放出強大的城市吸引力與感召力。
隨州市委組織部聚焦特色產業與企業需求,深化“公聘民用”、柔性引才機制;市工商聯搭建政企雙月懇談會平臺,一季度舉辦“楚商回鄉”活動92場,楚商簽約回歸項目57個;市市場監管局推行“一表申請”,設立“一業一證”綜合窗口,經營主體變更、注銷“一次辦”;金融監管分局制定融資方案,實現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在優化營商“軟環境”的同時,隨州同步提升城鄉“硬環境”,力促融合發展。
深化“清潔家園”行動,聚焦“掃干凈、碼整齊、清通透、分好類”專項治理,開展“百日攻堅”執法行動40余次。打造明星鎮街、潔美灣,評選“最美庭院”,創新設立“環境積分銀行”,累計兌現積分獎勵超百萬元。扮靚“面子”,抓實“里子”,讓城鄉環境有顏更有質。
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城鄉環境持續改善,必須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為擔當者賦能。
構建全流程監督體系,以制度管人管事;堅持“監督+激勵”雙輪驅動,容錯糾錯機制與正向激勵同向發力,讓干部“輕裝上陣”有底氣,“敢闖敢試”增銳氣;將監督“硬約束”轉化為發展“軟實力”,讓干部在擔當中成長、在作為中出彩。
一年一度的尋根節,是展示隨州形象的窗口,也是錘煉干部隊伍的“練兵場”。“尋根節讓每名干部都置身‘放大鏡’‘聚光燈’下,必須打破壁壘、協同聯動,方能合力為隨州增光添彩。”市委宣傳部文明實踐科科長羅成說。
以鼎新之力,擎發展之局
隨州正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特色產業撬動能級躍升。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走出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
緊扣省委戰略部署,隨州進一步強化爭先意識,聚焦做強經濟總量,錨定5年內突破2000億元目標,加速培育專汽應急、農產品加工、文旅三大千億元產業集群。
200余家專汽及零部件企業星羅棋布,年產近20萬輛的“隨州造”專用汽車馳騁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智能產線高效運轉,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浪潮涌動,“隨州智造”名片愈發閃亮。
一端深植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科學管理的田野沃土,一端通達國際視野與百億簽約,隨州香菇年種植規模近4億袋,全鏈產值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同時坐擁全國最大的食用菌交易集散地與出口基地,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香菇產業標桿。
旅游“1號公路”串珠成鏈,這條始于隨州南站的156公里環線,蜿蜒串聯美麗鄉村、精品民宿、旅游驛站、古建遺韻,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景廊道。
路通景通,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1號公路’貫通后,月光茶園、千畝櫻花海引客如潮,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超15萬元。”廣水市馬坪鎮獅子崗村黨支部書記王勇說。
發展無止境,干部素質提升更需久久為功。以思想之新引發展之勢,以環境之優聚澎湃之力,以產業之強筑騰飛之路,隨州滿弓勁發,新程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