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峒山12周年之際,我們相聚鄂州長港之濱,共學共研“鄉愁峒山”的獨特魅力,共商共塑“山水鄉愁”的峒山品牌。新時代鄉村振興大有可為,有山有水有鄉愁的峒山也一定大有作為。
要同畫一張圖,提升“鄉愁峒山”品牌執行力。這張圖就是品牌規劃圖,引導我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彰顯高站位。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融入到品牌規劃的全過程、各方面,做到高標準看齊、高起點謀劃。
體現個性化。深挖峒山的文化資源、自然稟賦和民俗風情,找準定位、凸顯特色,力戒同質化競爭,做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強。
突出實操性。明確發展定位、品牌標識、目標受眾,確保品牌建設可操作、能落地、見實效。
要共架一座橋,提升“鄉愁峒山”品牌承載力。這座橋就是資源聯通橋,真正讓政策、資金、項目、人才,聚在峒山、用在峒山。
建強組織。堅持黨建引領、深化結對共建,實現頭雁領航、群雁齊飛。
振興產業。立足峒山所能、市場所需、群眾所盼,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厚實品牌根基。
保護生態。推進環境整治、加強生態修復,讓峒山更秀美、更宜居,更有底蘊、更有活力。
培育人才。完善人才培育引進機制,確保各路英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樹立新風。堅持以人為本,完善村規民約,健全治理體系,推進移風易俗,培養文明鄉風,讓峒山成為人民群眾安心、安業、安身的溫馨家園。
要齊唱一首歌,提升“鄉愁峒山”品牌影響力。這首歌就是文旅融合歌,把峒山打造成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高地。
推動數字賦能。利用大數據、AI、VR等新技術,打造智慧旅游平臺,立體呈現峒山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詩意鄉愁。
堅持文化潤心。深挖峒山歷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手工技藝、打造文創產品、開發旅游項目,著力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開展活動聚氣。開展民俗表演、文體比賽等活動,邀請知名媒體、旅游博主前來助陣,持續擴大“鄉愁峒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