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化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社會變革,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從農業大國到城鎮化率超67%的歷史性跨越。在這一背景下,鄉村發展必須從城鄉融合的總體視角來謀劃,峒山未來的發展規劃更不能局限于村莊本身,必須置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與“城鎮化浪潮”的宏大坐標系中審視。
把握峒山發展的背景和依據,包括:始終圍繞踐行總書記囑托,守住鄉村的“根與魂”;始終圍繞滿足峒山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實現“鄉村可以更美好”目標;始終圍繞留住城市人的念想,構建城鄉共融生態。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存量提質增效”的新階段。這一判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全新視角——應立足城鄉關系重構的大機遇,實現“從農村看農村”到“從城市看農村”的思維轉變。對峒山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品牌打造提升的戰略機遇。
一是小村莊要有大格局,找準戰略定位。要跳出峒山謀劃峒山,在經驗總結中體現普遍性,在品牌塑造中彰顯代表性,讓峒山的故事既能體現“湖北特色”,又能折射“中國經驗”。
二是聚焦“雙向奔赴”的城鄉融合趨勢,激活發展動能。峒山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既要服務好戶籍上的峒山人,更要輻射城鎮的“新市民”。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創新業態模式,最終實現“兩個流動”:讓鄉村的生態、文化、農產品“流出去”,吸引城市人“?;貋怼?;讓城市的資本、技術、理念“沉下去”,助力鄉村“好起來”。
三是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模式,放大品牌價值。要系統總結峒山的做法,形成一套既符合鄉村規律、又適應時代需求的操作方案。在生態保護方面,總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在產業發展方面,提煉“三產融合”的實踐經驗;在文化傳承方面,探索“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模式;在治理創新方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機制樣本。這些模式的推廣,要提供“方法論”,讓其他地區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對標對表、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