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頂梁柱”,應當在服務全省支點建設中挑大梁、走在前。長江新材公司肩負“產業報國、服務支點”使命,積極探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路徑,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為“七大戰略”的實施貢獻國企力量。
“五大工程”賦能融合發展
政治建設鑄魂工程。理論武裝固根本。建立“第一議題+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機制,將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要求轉化為“雙輪驅動”具體行動。戰略執行強保障。制定《黨建引領支點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將“七大戰略”細化為30余項黨建重點任務,黨委牽頭成立攻堅專班,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組織建設強基工程。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構建“1個黨委+4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黨組織架構,實現產業鏈全覆蓋。推行“共性+個性”考核,2024年支部考核平均得分為92分。如武漢砂石保障黨支部統籌多方資源,創新疏浚砂跨區域調運模式,緩解砂石區域供需矛盾,彰顯黨組織統籌發展能力。聯建共建聚合力。對內與集團單位協同,如與光谷信息共建“材智云”系統、與雙環合作煤炭集采降本30萬元;對外與省地質局、高校等合作,達成10余項技術合作、聯合申報國家級項目等。
隊伍建設賦能工程。“雙培雙帶”育骨干。近三年發展黨員17名,中層干部黨員占比87.6%。推行“雙通道”晉升與“賽馬制”考核,薪酬差距最高達4倍,實施超額利潤分享激勵創新。青年人才顯活力。引進碩士以上人才24人,選派年輕干部到一線鍛煉。“90后”團隊打造的“菇多多”香菇供應鏈平臺,半年交易額達3.5億元。
科技創新領航工程。黨員攻關破難題。設立黨員先鋒項目,實行“揭榜掛帥”機制。楊松林工作室攻克特種砂漿關鍵技術,使產品性能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黨員團隊主導供應鏈ERP系統,業務流程自動化率達80%以上。開放協同建生態。構建“國企+高校+院所”科創聯盟,2024年獲知識產權20項,新增高新企業2家。
文化建設凝心工程。品牌引領樹形象。打造“紅星領航,質引新材”品牌。開展“四亮四比四創”活動,黨員示范崗承諾踐諾率達98%。開展“廉潔家書寄清風”活動,形成“家庭助廉”長效機制。群團聯動促和諧。工會通過技能比武培養技術能手,團總支通過“青年大講堂”培育青年骨干。
黨建引領彰顯多維價值
政治價值充分彰顯。完成12項省級重點保供礦權任務,彰顯“國企姓黨”的政治擔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管理100%覆蓋。
經濟價值跨越提升。2024年營收172.81億元,年均增長71.34%;資產規模達74.6億元。供應鏈營收實現倍增,綠色建材占全省疏浚砂市場60%以上,礦產掌控8宗戰略礦權。研發投入占比升至1.8%,高新企業從0到2家,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標桿企業”。主體信用評級達AA,資本運作實現突破。
社會價值貢獻突出。帶動上下游企業超100家(70%為中小企業),穩崗1.2萬個。“科研平臺+產業轉化”機制輻射創新,綠色特種砂漿技術產業化,帶動產業鏈協同。疏浚砂利用年減長江淤積1400萬噸;助農增收超千萬;國土整治新增良田2100余畝。
深化融合中貢獻“新材力量”
面向“決勝500億”目標(2025—2027),長江新材將持續深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強化政治引領,構建“第一議題—戰略解碼—執行落地”閉環。創新組織體系,打造“鏈上黨建—數字黨建—融合黨建”新模式。優化隊伍機制,完善“選育管用”制度,實施人才強企升級計劃。驅動科技創新,鞏固“黨建搭臺—科創唱戲—產業轉化”生態。力爭到2027年,實現黨建引領效能、服務支點建設能力、黨建品牌影響力“三個顯著提升”,新材料產業營收破百億元。
(作者系長江產業集團總經濟師,湖北省長江新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