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學習感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峒山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峒山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聚”鄉村發展之“力”、“鑄”鄉村振興之“魂”,不斷書寫新時代鄉愁文章。
以鄉愁為紐帶,讓鄉村文化成為延續鄉村記憶的亮麗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7月親臨峒山視察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峒山將鄉村文化精神與特色文化產業有機結合,推進全面鄉村振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自改革開放以來,好幾代人從鄉村走進城市,鄉愁是他們特有的情感,是屬于他們的集體記憶。我們要當好鄉村文化的代言人,堅守“迭代”理念,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盡可能多地保持當地特有的原生態格局、原鄉土風貌、原民俗韻味,將鄉村文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
以黨建為引領,探索鄉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
多年來,峒山村蘊藏積累了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要以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為抓手,挖掘和弘揚“三大文化”精神實質,切實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讓鄉村文化“活”起來、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不斷提高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能力水平。還要發揮好黨組織和黨員作用,聯系服務群眾,傳播好黨的聲音。
以農民為主體,用特色創意展現鄉村特色文化魅力。
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鄉村振興和鄉村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形成強大內生動力,使鄉村成為理想生活之地。
要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大力培育文明向上鄉風民風;實施紅色文化弘揚工程,以紅色資源為鄉村旅游產業增收致富賦能;實施品牌創意工程,攜手周邊鄉村共享峒山IP流量。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引擎”,希望峒山村以創新為筆,以實干為墨,以文化為鑰,推動鄉村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并進,讓鄉村煥發新生機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