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深刻復雜變化、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大國博弈日趨激烈、逆全球化思潮抬頭,這些都給區域經濟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需各方凝心聚力,注入新動能,探索新路徑。而即將在天津召開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總結上海合作組織成功經驗,擘畫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藍圖,凝聚“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合作共識,助力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發展走深走實。
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促使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3%,為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全球貿易展望和統計》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同比下降0.2%—1.5%。同期,世界銀行發布的《大宗商品市場展望》預測,2025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約12%,2026年進一步下跌5%。
上海合作組織大部分國家以能源礦產開采為主導產業,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將導致相關產品價格下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緩各國經濟發展動力。這種情況下,以合作謀發展無疑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突破口。
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共同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加大市場開放力度,增強了區域經濟合作的穩定性。2024年,該組織完成第三次擴員,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區域合作組織,合作空間明顯擴大。與此同時,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從最初的能源礦產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延展至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高科技合作;從貨物貿易延展至旅游、教育、醫療、文化、金融等服務貿易,經濟聯系更加密切,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5年來,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額接連突破3000億、4000億、5000億美元,并于2024年達到512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7%。2025年1—7月,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貨物貿易額達2931.8億美元,保持持續增長,顯示了良好發展潛力。
盡管全球經濟前景變幻莫測,但是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仍面臨諸多發展機遇,為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首先是各方的合作意愿明顯增強。上海合作組織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為主,發展仍是各國共同的利益訴求和最大公約數,例如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均提出了未來5年內實現GDP翻番的目標。區域合作可助力各國加速工業化進程,彌補短板,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是區域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可期。目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經濟總量約占全球四分之一,構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和互聯互通空間,且大部分國家處于快速工業化階段,合作空間有望提升。
再次是各國經濟互補性強,彼此成為主要貿易與投資伙伴。目前,中國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蒙古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和亞美尼亞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而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內既有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國,又有主要能源進口國;既有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又有主要農產品進口國,高度經濟互補性為深化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是大多數國家彼此相鄰,有利于構建互聯互通通道,形成新型區域供應鏈。中歐班列、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中吉烏鐵路、中俄新陸路糧食走廊、北極航道、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銜接打造面向東南亞的物流通道,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初具規模,為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創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此外,上海合作組織積累了豐富的區域經濟合作經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制定了區域經濟合作綱領性文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確定了區域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目標、合作方向及具體措施。與此同時,總理會議、部長級會議、專業工作組等多層級合作機制,以及銀聯體、實業家委員會、經濟智庫聯盟、上海合作組織大學等民間合作機制,都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有效機制保障。
為了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高質量發展,自2025年以來,中方以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為主題,相繼舉辦了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高官會議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交通部長第十二次會議、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產業合作大會、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等活動,以“上海合作組織+”模式吸引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參與研討,取得了積極成效。
第一,強化標準規則對接。今年,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俄羅斯聯邦技術調節和計量局聯合發起,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首次成立了標準化合作機制,旨在協調統一成員國間相關產業標準,進一步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促進商品和服務流通,強化區域貿易便利化的制度保障。
第二,搭建合作新平臺。中方倡議建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與各方圍繞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基礎、提供開源開放服務、加強產業合作對接、促進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務實合作,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普惠應用,提升各國的數字經濟能力,縮小數字鴻溝。
第三,創新合作模式。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通過打造新型區域供應鏈和產業鏈,在礦產開發、綠色轉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高科技合作等方面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模式,培育合作新增長點。
第四,拓展合作主體。中國積極助力建立城市國際合作機制,通過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城市間的深度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建設智慧城市、破解發展瓶頸,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打造務實合作的新支點。

第五,擴大合作領域。中國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產業應用等方面協同創新,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進程,激發區域經濟合作新活力。
在天津舉辦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必將在其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助力上海合作組織步入更加團結、更重協作、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發展新階段,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