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投降矣!”
80年前的8月15日,《大公報》頭版用5個前所未有的超大號鉛字和一個感嘆號向全國人民報告了抗戰勝利的消息。
10余天后的9月2日上午,《大公報》隨軍記者朱啟平在東京灣停泊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見證了中國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國接受日本投降儀式的全過程。他在長篇通訊《落日》中寫道:全體簽字完畢,看表是九點十八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陽事件,隨即侵占東北……現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
14年凝于這一時刻:從林海雪原到盧溝橋,從四行倉庫到雨花臺,從太行山脈到臺兒莊,從滇緬公路到昆侖關……中國人民以無數浴血奮戰、無數家園破碎、無數軍民犧牲,終于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斗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鄭重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說法僅能表明戰爭的規模,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這一稱謂更清楚地表明這場戰爭的性質和全貌?!?月15日,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原主任、研究員張士義以《東方主戰場: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為題,以演講形式向公眾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日本法西斯主義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日本出現的反共反民主思潮和極端反動的專制政治體制,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于日本明治維新后形成的軍國主義反動思潮,主張軍部在國家政權中占據特殊地位,把國家政權完全變成軍部控制下的政策工具,對內實行軍事獨裁、對外實行擴張侵略,最早成為世界東方的戰爭策源地。
結合大量史實,張士義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具有鮮明的反法西斯特征。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作戰時間長、作戰區域廣,是開辟時間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東方主戰場。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點燃法西斯全球擴張的第一把戰火,中共中央于是年9月20日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強烈譴責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日本立即撤退在華的一切海陸空軍。中國人民開始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1942年4月2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爐邊談話”中稱贊“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
中國戰場也是抗擊和消滅日本侵略者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的主戰場。中日雙方交戰的兵力最高時達到1000余萬人。其中,中國軍隊近500萬人、民兵200余萬人,日軍近200萬人、偽軍100余萬人。戰線長達1800多公里,戰火遍及中國10多個省區,中國直接和間接卷入戰爭的人口達4億之多。在長達14年之久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僅8年全國性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就進行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0余萬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總數的70%以上。日本戰敗后,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余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
中國戰場對日本侵略軍曠日持久的有力抗擊和巨大消耗,對日本法西斯的徹底滅亡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曾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敗于美國,而且更慘地敗給了中國。正確地說,敗給了中國人民?!?/p>
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人(其中中國軍隊傷亡380余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所遭受的精神創傷更是無法用數字衡量。
不同于蘇聯、美國、英國等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嚴重缺乏現代化武器和補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館長朱成山指出:“中國抗戰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堅持并最終取得勝利的?!?/p>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這首由楊靖宇將軍作詞的《第一路軍軍歌》,是當年東北抗聯戰士傳唱最多的歌曲之一。2021年至2024年年末,吉林省考古隊在紅石砬子山區共調查發現東北抗聯遺跡點3300多處,發掘面積4000平方米,出土抗聯遺物900多件。昔日抗聯戰士們的生存狀態與戰斗場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資料顯示,1939年冬,當地最低溫度達零下42攝氏度。在這樣的極寒天氣里,東北抗聯戰士依舊爬冰臥雪,風餐露宿,堅持抗戰。1940年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后兩名戰士犧牲。在沒有任何食物補給的情況下,楊靖宇同敵人周旋了5天,于2月23日下午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軍包圍,戰斗中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日軍對楊靖宇的遺體進行解剖,發現胃中沒有一點糧食,只有未能消化的棉絮、樹皮和草根。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旅法國際政治問題專家宋魯鄭指出,在美蘇等國卷入戰爭前,貧窮的中國幾乎完全憑借弱小的力量獨自抵抗日本法西斯,這種精神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來講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鼓舞。
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策應和支持盟國作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其他戰場勝利也起到了戰略配合的重要作用。宋魯鄭認為,如果當時中國稍作抵抗就選擇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恐怕將大不一樣。德、意、日加上中國的人口和資源,會形成極其龐大的戰爭力量。軸心國很可能實現會師中東的圖謀。一旦蘇聯在德日夾擊下崩潰,英國和美國也將獨木難支。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p>
中國戰場持續有力的抵抗,迫使日本放棄了侵占西伯利亞的“北進”計劃,使蘇聯避免了兩線作戰,也牽制了日本進攻南洋的“南進”步伐,還為蘇聯、美國、英國等其他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爭準備時間,使同盟國得以順利實施“先歐后亞”的戰略方針。
日本山口大學榮譽教授纐纈厚在《“安倍政治”與日本的戰爭責任》一文中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最大原因在于與中國的持久戰爭,無論兵力還是軍費,中國戰場的壓倒性比重決定了日本與同盟國軍隊(尤其是美國)的戰爭結局……日本投降的對象是中國和美國,但投降的原因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失敗。
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貢獻不僅在于本土抗戰。1941年12月7日,深陷侵華戰爭泥潭的日本鋌而走險偷襲美國珍珠港,并在短時間內席卷東南亞各地,英美駐軍望風披靡。已經獨力抗擊日本侵略者10年之久的中國,不顧自身困難,毅然派出10萬余人的精銳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解救敗退的英軍。1942年4月19日,中國遠征軍取得仁安羌大捷,救出英軍官兵7000多人和被俘的英美傳教士、新聞記者等500多人。
“中國遠征軍與英軍會合時,對方已斷水多時,雖然水源地距離部隊扎營處僅百余米,可每當英軍士兵想外出,日軍就會用機槍掃射?!睆埵苛x介紹道,中國遠征軍了解這一情況后,隨軍攜帶了水車。雙方會師后,英軍士兵并未急于奔向水車,而是激動地徑直去擁抱中國遠征軍士兵們。
中國軍人甚至參加了遠在歐洲的諾曼底戰役。1944年,盧東閣等20名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留學的中國海軍軍官作為盟軍海軍軍官,被分配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等戰斗艦艇上,參加了6月的諾曼底戰役,其中一些人直接參與了對諾曼底灘頭德軍陣地的炮擊任務。
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國還為盟國提供了機場、港灣以及大量的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據張士義介紹,抗戰期間,中國向盟國提供了大量高價值情報。比如,中共中央獲悉德國將于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時,立即將這一重要情報轉告在延安的蘇軍情報組。蘇德戰爭爆發后不久,蘇方曾以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名義致電朱德總司令表示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边@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意義的深刻洞察。
然而,戰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西方世界很少有人認真思考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貢獻,甚至在談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敘事時忽視中國的抗戰。但近十幾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在越來越多中外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貢獻在國際上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
2009年,英國著名軍事歷史學家安德魯·羅伯茨指出,中國在整個戰爭期間牽制了日本約一半的作戰力量,為盟軍獲勝作出極具意義的貢獻;2011年,英國軍事史學家馬克斯·黑斯廷斯提出,中國戰場是日本最終失敗的關鍵;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拉納·米特在其2013年出版的著作《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中指出,中國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參與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2022年,美國學者克里斯汀·穆爾里迪-斯通表示,如果不是中國軍隊堅決抵抗日軍的瘋狂進攻,英國、美國和蘇聯就不可能長時間集中精力于歐洲,直至打贏。
中國最早意識到德意日法西斯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反法西斯必須加強全球合作。1936年7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話時指出,東方的和平與戰爭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的敵人,同時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敵人。

中國積極倡導與推動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37年3月1日,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談話中極富預見性地呼吁:“我們主張中、美、英、蘇、法建立太平洋聯合戰線,否則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危險?!?938年2月,毛澤東指出,現在有三個反侵略的統一戰線,即中國的統一戰線,世界的統一戰線,日本人民的統一戰線。
1941年10月,延安召開了“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來自朝鮮、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馬來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名代表參加,成立了“延安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推動亞洲人民團結抗日;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化了;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26個反法西斯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建立;1942年1月4日,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成立,統一指揮中國、泰國、緬甸等地的聯合國家軍隊作戰,最大時范圍擴展至朝鮮半島。中國還在政治和經濟上積極支持朝鮮和越南人民的抗日獨立運動,使其抗日力量迅速壯大。
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得到了當時國際社會的公認,中國的大國地位由此確立,走上了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心。
1945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中國派出包括中國共產黨代表董必武在內的10人代表團與會,與美、英、蘇三國共同擔任輪值主席,為《聯合國憲章》的制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同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這是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直接見證,也承載著中國人民對捍衛戰后和平的莊嚴承諾?!?張士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