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份,我國外貿在全球經貿變局中走出了一條上揚線。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各地區、各部門加大穩外貿力度,廣大外貿企業積極作為,主動積極拓展外貿空間,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6月提高1.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8.0%,高于市場預期。
“我國貨物進出口保持較強韌性,是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積極推動外貿多元化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市場競爭力增強,以及穩外貿政策發力、為外貿企業創造良好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8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今年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一帶一路’效應逐漸顯現,是推動7月份我國出口超預期增長的主要因素。”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向《中國報道》記者解讀稱,與此同時,盡管4月份以來我國對美國出口額大幅下降,但與東盟、歐盟的外貿出口均保持高速增長,對穩外貿起到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1—7月份,我國對東盟、歐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額分別增長14.8%、8.2%和11.7%。隨著我國持續深化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外貿多元化對出口的支撐作用將繼續顯現。
業界分析認為,去年7月份,中國進出口額為2.14萬億元,相對較低的基數為今年7月份出口增速超出市場預期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搶出口”“轉出口”效應升溫也被認為是7月份出口加快增長的動因之一。
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調整對多個貿易伙伴征收的所謂“對等關稅”稅率,具體稅率從10%至41%不等。8月7日,該行政令生效。業界認為,這帶來了“搶出口”效應,部分外貿企業為搶在8月份美國“對等關稅”生效之前出貨,在7月份加大了出口力度。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看來,基數較低和“搶出口”效應只是變量因素,中國的制度優勢、超大的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的產業體系優勢、豐富的人才資源優勢以及持續強化的穩外貿支持力度,才是實現外貿質升量增的常量。以常量的確定性有效應對變量的不確定性,使得中國在全球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外貿成績斐然,諸多亮點凸顯出我國外貿在全球復雜經貿環境下所積蓄的新動能和競爭力。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間我國外貿發展的“含綠量”“含新量”不斷提升。在蘇劍看來,新舊動能轉換之下,從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看,傳統低附加值的箱包及類似容器、鞋靴等商品出口額繼續大幅下降,同時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新興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7月當月,我國集成電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長26.9%,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7.1%。前7個月,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綠色低碳“新三樣”出口額實現了14.9%的穩健增長;高技術產品進出口超5萬億元,對同期我國整體進出口增長貢獻率超四成,表現強勁。其中,高端機床出口增長23.4%,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增長17.2%,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62.2%。
“產業穩步升級給我國外貿發展帶來明顯的正向激勵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電動汽車、船舶、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的崛起重塑了我國出口競爭力,即便面對關稅壓力仍能有效穩住市場份額。此外,國貨潮品走俏海外市場,也讓各國市場充分感受到中國的生產力、創新力。
從貿易主體看,民營企業繼續發揮穩外貿主力軍作用。前7個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4.68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創下年內最高水平。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占中國外貿總值的57.1%,較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
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市場波動,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措施作用下,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廣大外貿企業積極主動作為,鞏固開拓市場,為外貿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廣大外貿經營主體應變求新,也有利于拓展外貿空間。
截至今年,中國連續16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在出口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國進口也在逐步回升。”付凌暉表示,7月份我國貨物進口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加快2.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有利于擴大全球市場需求,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中國力量。
隨著“兩重”“兩新”政策持續發力,與此相關的原材料進口也保持增長。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金屬礦砂、原油等重要原材料的進口量明顯增加。這些重要原材料的進口增加與國內生產活動、經濟活動的活躍度都有密切關聯。
8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根據聲明,自當日起,美國繼續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90天,保留加征剩余10%的關稅;中方繼續暫停實施24%對美加征關稅以及有關非關稅反制措施90天,保留加征剩余10%的關稅。
“關稅戰”擾動全球市場,此次中美關稅“休戰”再延90天,令雙方緊繃的情緒有所緩解。據路透社報道,將貿易“休戰”延長到11月上旬,為美國關鍵的圣誕季進口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尤其是電子產品、服裝、玩具等商品,將能繼續以相對較低的關稅進入美國。
毫無疑問,“終戰”曙光仍未顯現,美國政府不會放棄關稅這一對華戰略競爭的工具,中美間經貿往來依舊承壓。年內中國外貿走勢如何?“搶出口”效應減退是否會削弱下半年出口?未來幾個月支撐出口增長的動能何在?

付凌暉表示,從下半年情況看,我國出口增長仍具有不少有利條件,包括外貿多元化成效繼續顯現、出口商品競爭力增強、廣大外貿企業活力較強等。還要看到,各地區各部門圍繞外貿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力穩外貿,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政策效果也會繼續顯現。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口岸開放布局、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改革創新……今年以來,我國從推進綜合改革、重大平臺建設、經貿產業合作等多個方面優化發展環境,賦能外貿企業破局拓新。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幫助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優化出口退稅政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
張德勇認為,這表明,未來中國將根據形勢變化需要,適時強化政策支持力度,注重政策系統集成和協同發力,持續加力穩住外貿基本盤,扎實推動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
蘇劍建議,應進一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一帶一路”建設,增加與歐盟的貿易協商、溝通,穩定外貿出口,同時要做好自己的事,促消費、調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出口,這將有助于抵消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