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科學精準選賢任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統籌選育管用,強化正向激勵,鍛造決戰決勝的中流砥柱”。干事創業,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組織部門必須積極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善于發現、培養并使用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著力消除妨礙干部擔當作為的各類因素,不斷強化干部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的行動自覺,真正讓干部成為推動振興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樹牢鮮明選人用人導向
營造“愿擔當”的濃厚氛圍
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會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會有什么樣的黨風。全省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真正讓吃苦的吃香、優秀的優先、有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要把事業為上貫穿干部選育管用全過程,堅持系統觀念、戰略謀劃,統籌當前和長遠、結構和功能、數量和質量,切實把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好建強。
一要提高知事識人水平。堅持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健全完善“五位一體”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全覆蓋開展崗位特質分析和領導班子結構分析,全面掌握干部的本質特征和主要優缺點。推深做實常態研判機制,前瞻性預測班子配備的動態需求,切實做到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真正將合適的干部用到合適的崗位上。
二要樹立正確選用導向。堅持讓有為者有位、讓實干者得實惠,聚焦鐵嶺“工業強市、文旅興市、環境立市”等主戰場,精準選配充滿激情、思路清晰、勇于擔事、作風務實、善作善成的“闖將”“干將”“猛將”進入領導班子。在“一把手”選配上,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大力選拔政治可靠、能打勝仗、敢于碰硬、個性鮮明的具有“亮劍”精神的“李云龍式”干部。對任職時間較長、踏實干事、實績突出的干部及時晉升職級、解決待遇。著眼于新一輪縣鄉領導班子換屆,結合專題調研和日常了解,擇優確定一定數量表現突出的年輕干部和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統籌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和崗位需求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加強選拔和交流任職力度,確保換屆時使用上有梯隊、選擇上有空間。
三要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嚴格落實《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規定》,精準識別“躺平式”“佛系型”“擺爛型”干部,堅決調整不在狀態、不敢擔當、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加強對“下”的干部后續跟蹤管理,通過談心談話、學習研討、檢視整改、工作復檢等方式,加強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對知錯改錯、表現特別突出、干部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影響期滿后按干部選拔任用等有關規定予以使用,做好干部“‘下’的后半篇文章”,從而推動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環。
涵養寬嚴相濟良好生態
解除“敢擔當”的后顧之憂
嚴管厚愛出戰斗力和凝聚力,關心鼓勁出向心力和創造力。全省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健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機制,推動干部銳意進取、干事創業”。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要推動厚愛激勵與嚴管約束相互促進,以嚴管有力度、厚愛有溫度的良好生態,更好激發干部干事創業。
一要推進全方位監督管理。不斷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全鏈條”監督體系,推動干部既“干事”又“干凈”。聚焦政治監督,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巡視巡察、專項檢查等方式,深挖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以“整改一件、警示一片”的震懾力保障政令暢通。緊盯“關鍵少數”,完善干部監督聯席會議機制,重點加強對“一把手”、年輕干部及重點領域的監管,深化政商“旋轉門”專項整治,規范“三重一大”決策程序,以制度剛性約束權力任性。延伸監督觸角,將監督從“八小時內”拓展至社交圈、生活圈,建立動態預警機制,綜合運用提醒、函詢、誡勉等手段抓早抓小,防止“小毛病”演變為“大問題”。嚴抓選人用人,高懸問責利劍整治違規用人、“近親繁殖”等頑疾,營造風清氣正選人用人環境。
二要落實實質性激勵保護。細化實化“三個區分開來”具體措施,研究制定實施重大事項風險報備操作辦法,推動容錯從“事后認定”到“事前報備”,劃清“為公”和“謀私”的界限,嚴肅處理誣告、陷害等行為,及時為干部澄清正名,理直氣壯地為干事者撐腰,讓敢于擔當者消除顧慮、輕裝上陣。
三要推動常態化典型選樹。找準典型選樹活動與推動高質量振興發展的切入點,注重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一線設立“英雄榜”,選樹敢擔當、善作為先進典型,加強正向宣傳引導,樹立一批可學可追可及的標桿,通過典型引路、見賢思齊,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充分調動干部推動振興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堅持實用實效教育培訓
激發“善擔當”的內生動力
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既要想干敢干,也得能干會干。全省組織部長會議強調,“打贏決勝之戰、推進全面振興,提升干部能力尤為重要”。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要突出前瞻性、實踐性和崗位適配性,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以更寬視野創新培訓理念、豐富培訓載體,系統重塑提升干部的思維和能力。
一要增強干部政治能力。落實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計劃,全面深化“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擺在“頭版頭條”,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常態長效,高質量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引導黨員真學真懂、篤信篤行,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
二要提升干部專業本領。以全面提升干部實戰本領為重點,打破“干什么學什么”的思維定式,創新“想干什么學什么、學成什么干什么”的培訓理念,分領域開設專題培訓班,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維護穩定等重點班次設置一定數量的“旁聽”座席,提前面向全市發布培訓計劃,鼓勵和支持其他領域干部自愿報名參加培訓學習。建立“學練用”閉環管理機制,把干部教育培訓與發現培養、選拔使用干部有效銜接,統籌事業需要和干部意愿,有計劃地對學有所成、練有所獲、實績突出的干部提拔使用或交流培養。
三要加強干部實踐鍛煉。統籌考慮事業發展、崗位特點和干部特質,每年拿出100—200個崗位,常態化、大范圍、跨層級地開展干部交流和任職掛職,謀劃實施“五個選派”工程,建立新的“八個一批”培養模式,探索“以副代正”“先到崗負責”試崗考察機制,不斷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振興發展的過硬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