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肅穆之感油然而生,序廳里抗聯英烈浮雕越發清晰——戰士們肩并肩持槍而立,眼神如炬望向遠方,同仇敵愾的氣勢撲面而來。
在整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斗爭環境最艱苦。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東北抗聯歷史,2005年7月,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開工建設。2007年5月建成開館,館名由中紀委原常務書記、抗聯老戰士韓光題寫。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總占地面積6.9公頃,建筑面積504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展廳共有12個展室,以“林海雪原,抗聯英雄”為主題,串聯起東北抗聯14年的艱苦斗爭史,通過史料、照片、實物及場景復原,生動再現了抗聯將士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以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鑄就保家衛國鋼鐵長城的英雄壯舉。
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眾多陳列品中,參觀者駐足最久的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曾經使用過的“靖宇馬刀”。馬刀長1.04米,刀身長0.9米,刀柄長0.14米,刀寬0.03米。據《撫順地方史》“蔣國恩回憶錄”記載:1935年前后,蔣家是西河掌村的大戶,當時西河掌村屬于“外三堡”的三不管地區,被群眾稱為“紅地盤”,抗聯部隊在此活動最為頻繁。楊靖宇就是在此地發展了200余名抗日戰士,并在這里設立了“司令部”。楊靖宇平常帶隊臨時出村不帶馬隊,他的馬刀等物品就由蔣國恩保管。這把馬刀曾藏在西河掌村蔣家老房的磨盤下。2006年,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文物征集人員在“外三堡”地區尋訪時,從收藏家姜貴岐手中發現了它。將軍長眠地下,馬刀見證歷史。現收藏于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的“靖宇馬刀”,見證了東北抗聯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和當地民眾對東北抗聯的深厚情誼。
轉過展室,“密營”場景震撼呈現:原木營房半埋雪地,火盆余燼未熄,戰士們圍坐擦槍,還原了抗聯將士在林海雪原的艱苦歲月。展區地圖上,楊靖宇、周保中、趙尚志等將領的轉戰路線如紅色血管般蜿蜒逶迤,勾勒出南滿、吉東、北滿游擊區的壯闊圖景?!翱孤撚⒘覊Α鄙乡澘讨?12位英雄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擁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承載著不朽的歷史篇章。
走出展館,駐足凝思,歷史的風雷依舊在耳畔回響,紅色的記憶在血脈中奔涌。14年烽火早已散盡,但抗聯將士用血肉鑄就的抗聯精神,正在孩子們的歌聲里、在老人們的絮語中,成為永恒的記憶、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