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沃的土壤、濕熱的氣候、赤道附近南北緯20度以內的地理位置科特迪瓦具備可可樹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可產業也自然而然成為科特迪瓦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根據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員會統計,可可出口收入占該國總出口收入的 40% ,可可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為600一800萬人。翻開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員會出版的關于該國可可產業發展歷程的專著,扉頁上的一段文字如是寫道:“科特迪瓦,可可天堂:這是關于一種農產品、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之間互利共生的故事。”
“一流原料、三流利潤”的“可可王國”
非洲西部、幾內亞灣之畔,科特迪瓦以生產和出口的可可占世界總量的近 40% ,穩坐“可可王國”寶座。當前,科特迪瓦的可可產量全球第一,其鄰國加納位居次席,但只有科特迪瓦的三分之一,全球可可產量近三分之二出自這兩個西非國家。
然而,科特迪瓦的可可產業也面臨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升級的急迫需求。2024年,科特迪瓦可可產量約為200萬噸,其中可可豆出口超過140萬噸,本地加工率僅為 30% 。根據國際可可組織統計數據,全球巧克力市場產值約千億美元,其中只有 6% 的產值流入可可出口國, 2% 的產值回到可可生產農戶手中,大多數科特迪瓦的可可種植農戶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一流原料、三流利潤”的剪刀差,成為這個幾百萬可可從業人口國家難以言說的痛。為此,科特迪瓦政府立下雄心:2030年,實現全國可可豆 100% 本地加工。要完成從“賣豆”到“賣鏈”的驚險一躍,缺的不是可可,而是能把可可豆變成可可脂、可可粉、巧克力的現代化工廠,以及這背后的產業鏈思維。
“政府計劃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抓手,把科特迪瓦提升為中等收入國家。要實現這一目標,科特迪瓦還需在提高各類農產品加工技術水平、吸引外資等方面繼續取得突破。”科特迪瓦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索朗熱·阿米奇亞表示。
100% 本地加工的“作戰圖”
面對可可豆 100% 本地加工的“軍令狀”,科特迪瓦政府將口號拆解為可量化、可落地的“作戰圖”。
5萬噸級工廠“上馬”。2019年,中國輕工業南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輕南寧”)與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員會簽訂兩個意義重大的總承包合同:在阿比讓和西南沿海城市圣佩德羅各新建一個年加工能力5萬噸的可可加工廠,并分別配套一個具備14萬噸和16萬噸倉儲能力的可可豆倉庫。這不僅是一份合同,更是一份承諾和攜手共進的決心。

成立于2019年的Transcao,隸屬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員會,該公司的成立旨在助力科政府實現可可豆 100% 本地加工的目標。這一目標涉及上述由中方出資建設的兩座可可加工廠,同時建設兩座總儲量30萬噸的可可倉庫,以及建設一個可可職業培訓中心。
今年年初,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員會宣布馬來西亞可可粉供應商源宗集團(GCB)增資Transcao,注資由17億西非法郎(約合265萬美元)增至200億西非法郎 (約合3100萬美元),持股比例增加到 25% 。GCB是馬來西亞最大、全球第四大可可粉供應商。有關報道認為,GCB的加入將為科特迪瓦可可產業注入資金、提供專業技術以及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
多年來,許多“全球南方”國家因進口工業品、出口原料價格之間的剪刀差而受到嚴重剝削。作為2018年3月簽署的《阿比讓宣言》的一部分,科特迪瓦和加納攜手打造可可行業雙邊合作框架,以期糾正市場失靈,讓可可市場價格反映產品的社會價值,確保生產者獲得體面的報酬和更好的工作環境。
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員會還在2024年10月的收獲季改革收購方式,通過發放百萬張具有支付功能和可追溯信息的農戶認證卡,確保合作社成為可可豆從農戶到出口商的唯一中間人,讓農民直接獲得報酬,避免不正規的中介以壓價、囤貨等方式賺取差價。
按此路線圖,科特迪瓦正在向2030年可可豆100% 本地加工的目標加速沖刺中,一條真正由科特迪瓦主導的“巧克力高速公路”正在成型。
工業園里的“巧克力魔法”
今年6月26日,由中輕南寧承建的科特迪瓦阿比讓可可加工總承包項目舉行竣工典禮。阿比讓可可加工廠位于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西北部PK24工業園,占地約21公頃,項目投資總額達1300億西非法郎(約合2.26億美元)。同時,該項目是中非合作重點項目和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也是科特迪瓦首個國有現代化可可加工廠。
科特迪瓦國務部長兼農業部長阿朱馬尼在竣工典禮上表示:“阿比讓可可加工廠契合科政府推動國家經濟轉型的愿景,其核心在于打通生產、加工與消費之間的鏈條。”
工廠補齊了科特迪瓦長期缺失的規模化精深加工環節,使“種植一初加工一精深加工一品牌銷售”首次在本土實現閉環運行。該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提升科特迪瓦可可豆收儲和加工能力,促進農產品貿易和增值,助力科特迪瓦從“可可王國”向“可可產業強國”躍升。
在預處理車間,38歲的操作員恩蓋桑·夸西一邊擦著汗水,一邊和同事記錄著機器的設備參數。“這座全國最大的國有加工廠讓更多年輕人獲得工作機會,為社會作貢獻。”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中國企業來到科特迪瓦投資建廠,為科特迪瓦的農產品和年輕人帶來更多機遇。
在PK24工業園內,這座凝聚兩國合作智慧的工廠,正在開啟科特迪瓦從“可可原料產地”向“可可加工基地”的轉型之路。當流水線運轉起來,輸送的不僅是醇香的可可,還有一個國家掌握產業鏈自主權的底氣和信心。
一顆小小可可豆,見證了中非產能合作的深度,也詮釋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精度。不是簡單的產能轉移,而是中國通過技術、標準、資金、人才“四位一體”的系統集成,幫助非洲伙伴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這,正是“剝”豆生“金”的最好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