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漿果明星”云南藍莓、酸甜可口的陜西獼猴桃、甜如蜜糖的新疆西梅……秋天是瓜果飄香的季節,天南海北的鮮果陸續上市,從田間到餐桌,消費者能盡情品嘗大江南北的鮮果滋味。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我國消費者對水果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曾經,進口水果因稀缺性和差異化優勢一度受到我國消費者青睞;如今,在本土農業技術提升的推動下,國產水果品質迅速提升,逐漸奪回了水果市場的“主導地位”。
當前,越來越多“洋水果”國產化,吃國產好水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在水果界,有一個被業內人士偏好的水果類別——“超級水果(superfruit)”。
這一概念最初興起于歐美國家,用來形容那些憑借超高人氣帶動消費迅猛增長,還能為產業鏈各環節帶來豐厚利潤的水果單品。如今,中國本土水果產業正為這個品類賦予新的內涵。
以藍莓為例,它原產北美,早期我國藍莓市場多依賴進口,如今國產藍莓已成為國產“超級水果”崛起的典范。
“大多數進口水果的價格都比國產同類水果高,但國產藍莓(整體)的價格卻比進口藍莓貴。這是因為與很多傳統農產品不同,我們國產藍莓采用標準化種植方式,保證了產品品質,因此在市場上擁有了‘定價權’。”新橙果生態農業總經理陳龍告訴本刊記者。
陳龍說,現如今,種植國產藍莓并非只是“種出來”這么簡單,其過程更像是“精密制造”——通過選好土壤基質栽培、電腦精準調配營養液、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了對每一株藍莓的精細化管理。
“我們不僅能培育出果徑更大、甜度更高的藍莓果實,更重要的是,我們生產的藍莓能精準貼合中國消費者的偏好。”他說。
“種植端”通過科技賦能所獲得的優勢,迅速傳導至水果“銷售端”。
叮咚買菜水果事業部商品開發總監楊有恒告訴本刊記者,當前的水果市場,其實并不看重水果是國產還是進口,而是誰質優價廉誰就更有市場。
作為采購商,他們發現新疆、云南的藍莓品質不比進口產品差。于是,叮咚買菜開始與新橙果合作:把平臺消費大數據直接反饋給種植端,雙方聯合打造出爆款產品“啵啵脆藍莓”。該產品以脆甜口感贏得市場,復購率持續走高。
“國產化”不僅提升了水果品質,更優化了市場價格,保障了水果穩定供應。
“像藍莓這類產品,受眾群體龐大。如果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銷量必然會受到限制。大家可以看到,從2024年開始,藍莓均價下降了約15%,這正是藍莓的技術成熟、產量擴大帶來的。” 楊有恒說。
不僅是藍莓,越來越多的進口水果成為“土特產”。以西梅為例,西梅學名歐洲李,是櫻桃李和黑刺李自然雜交的后代,原產于法國南部。由于西梅富含營養元素和礦物質,它一直以來都屬于“高檔進口水果”,價格不菲。
近年來,新疆、四川等地大規模種植西梅,并經過多次品種優化與精心培育,國產西梅的口感和風味有了顯著提升,變得更加甜美可口。首衡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一位西梅經銷商告訴本刊記者,原本市場上90%的西梅靠進口,如今一半以上的西梅實現了“國產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翟天昶認為,進口水果“國產化”與國內市場需求刺激、現代化農業發展、物流發展都有關系。
“供應鏈升級對水果市場的刺激尤為明顯。生鮮水果都有保質期,縮短中間運輸時間,降低產品在中間環節的損耗率,可以最大限度確保市場份額和售價穩定。” 翟天昶說。
首衡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荔枝商戶王慧杰告訴記者,今年廣東荔枝大豐收時,首衡通過產銷對接會迅速組織采購,并開通專線冷鏈、搭建可視化物流調度平臺,實現了新鮮荔枝48小時就能到達京津冀地區的高效配送,還曾創下3天內銷售荔枝超500噸的成績。
“新鮮的荔枝最好吃也最好賣,只要能及時運來,就能減少荔枝滯銷風險。”王慧杰說,“得益于供應鏈優化,荔枝均價從去年的3.2元/斤漲到了今年的5.6元/斤。”
“我做了20多年水果生意,早些年,我們做水果批發只能盯著本地幾樣果子,外地好貨根本運不過來。自從冷鏈普及后,從廣東的荔枝到新疆的蘋果,各地特產真正實現了全國共享。”王慧杰說,“客戶想要什么貨,咱都能供應得上,這生意比以前好做太多了。”
從曾經的“吃不起”到如今的“隨便買”,“國產化”水果的崛起,不僅讓消費者享受到了更多實惠,也推動了我國水果產業的發展。
編輯:孫曉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