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養殖技術助力柬埔寨當地漁業增產增收,讓農民鼓起錢袋子;緬甸強震救援中,7小時極限開發的中緬英互譯系統打通救援生命線;中國研發的“媽祖(MAZU)” 早期預警系統根據不同國家需求提供可定制、易部署、可持續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當今時代,科技創新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著世界經濟版圖。通過“人工智能+”全球合作,中國的開源AI,跨越千山萬水。
“阿昆阿昆!”(柬埔寨語,謝謝) 柬埔寨茶膠省的農民Chhour Aily提到中國時,由衷地感謝。
柬埔寨水稻種植面積達330萬公頃,而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為1350公頃。在柬埔寨南部的茶膠省,廣袤的土地上世代沿襲著傳統的農業種植養殖模式,農民們靠天吃飯。然而,這一現狀在2024年迎來轉機,中國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啟動實施的柬埔寨智慧農場一體化發展計劃,改變了這片土地。?
“中國的智慧農場計劃真是太棒了!我以前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待在魚塘,憑借經驗判斷水質,投喂飼料,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一旦水質出現問題,或者飼料投喂不當,就可能導致魚蝦大量死亡,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盋hhour Aily說。
2023年2月,中柬兩國共同發布《關于構建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提出探討在柬埔寨打造“魚米走廊”,開展智慧農業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國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于2024年啟動實施柬埔寨智慧農場一體化發展計劃,在茶膠省開展智能化稻漁種養模式試點,推動建立政府、研究機構、協會、農戶等在稻漁種養及其智能化發展方面的合作網絡。
Chhour Aily就是這一計劃的直接受益者。
現在,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天清晨,只需輕松地打開手機上的專屬 APP,她就能實時獲取魚塘的水質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安裝在魚塘各處的智能傳感器收集,人工智能算法精準分析后給出相應的調整建議。?
在投喂飼料環節,Chhour Aily也告別了以往的粗放模式。如今,她只要操控著無人機在魚塘上方盤旋,人工智能系統就會根據魚塘面積、魚蝦數量和生長階段計算出精準投喂量,進行飼料投放。這樣既避免了飼料浪費,又能確保魚蝦獲得充足的營養。?
而對羅氏沼蝦養殖,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更是展現出了神奇的力量。
過去,由于缺乏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精準的環境監測,當地羅氏沼蝦苗種的成活率一直不高,質量參差不齊。如今,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水溫、酸堿度、溶氧量等多項關鍵指標的實時監測和智能調控,為蝦苗創造了最為適宜的生長環境。
現在,當地農戶培育的羅氏沼蝦苗種成活率從以往的不足50%提升到80% 以上。而且,蝦苗質量也顯著提升,個體更大、更健壯,市場售價更高。?
智慧農場一體發展計劃項目的實施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茶膠省稻漁種養面積擴展到52.8公頃,每公頃土地的年收入從約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以上。收入增加使農民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他們蓋起了新房,購置了新家具,子女的教育和醫療條件也得到提升。
2025年8月28日,中國氣象局與約旦等國家氣象部門聯合開展“媽祖(MAZU)”早期預警系統研發計劃啟動儀式舉行。
媽祖是廣受敬仰的海洋守護者、氣象守護者,媽祖信俗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氣象局將全民早期預警的中國方案命名為“媽祖(MAZU)”,4個字母分別代表多災種(Multi-hazard)、預警(Alert)、零差距(Zero-gap)和普惠(Universal)。
中國氣象局還與埃及氣象局聯合開展AI驅動氣象模型的研發和應用,旨在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
據介紹,中國氣象局圍繞風云氣象衛星和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兩大支柱,與阿拉伯國家深化合作,覆蓋天氣預報、氣象衛星應用和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等多個領域,為當地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實皆省發生7.9級強震,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救援隊伍火速集結,趕赴震區展開救援。
在這場國際行動中,阻擋在救援隊伍和受災民眾之間的不僅有瓦礫堆,還有一道無形的“語言屏障”。
當時,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立即組織技術團隊研發“中緬英互譯系統”,為前線救援提供語言服務。團隊運用DeepSeek大語言模型的開源技術,調用教育部、國家語委相關科研課題的語料庫和技術資源成果,7小時內向遠在緬甸的中國救援隊交付第一版“中緬英互譯系統”,并通過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廣泛向抗震救災一線投送。
該系統及時幫助中國救援隊化解語言溝通障礙,突破應急場景監測、研判、協調、指揮各環節“語言關”,有效執行國際援助任務。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及產品加快‘出?!?,在智慧醫療、農業、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等領域為世界注入‘智慧動能’?!北本煼洞髮W教授萬喆對本刊記者說,這些生動的案例,僅僅是中國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的一個縮影。未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合作持續深入,我們相信,相關合作成果會在全球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全球人民共享科技發展紅利。
責編:楊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編: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