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江蘇省宿遷市運河宿遷港產業園,江蘇潤澤特種新材料項目(下稱“江蘇潤澤”)工地建設一派火熱。記者在現場看到,塔吊林立間,一號鑄造車間的灰色屋頂已率先封頂,二號全自動化擠壓車間和三號精密加工車間的框架初步搭建。
江蘇潤澤是由湖南經閣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經閣集團”)在宿遷投資建設的重要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從2022年5月簽約到2023年2月開工,再到如今一期工程雛形初顯,整體只用了兩年多時間。
湖南經閣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華告訴本刊記者:“選擇宿遷,就是選擇了一片能讓項目快速扎根生長的沃土。”
2021年底,經人推薦,經閣集團將投資目光投向了宿遷。
“推薦時說起宿遷,就是招商引資政策好、講誠信,營商環境一流。”張國華說,最初團隊只是抱著考察的心態而來,卻被運河宿遷港產業園的誠意打動——現任宿遷市副市長、宿城區委書記陳偉帶著團隊多次赴湖南拜訪,向經閣集團詳細介紹宿遷的產業規劃、招商政策和服務保障。
這種誠意在運河宿遷港產業園與經閣集團簽約后轉化為實打實的效率。
根據雙方簽訂的《工業項目協議書》,項目用地700余畝需分兩期供應,一期350畝已在2023年7月8日前完成土地平整并開工。
張國華說,更讓他意外的是手續辦理速度:項目公司注冊、環評審批、規劃許可等手續,全程由宿遷港產業園園區“代辦員”跟進,原本可能需要5個月走完的流程,在這里45天就全部辦結。
建設中,當地政府部門出面協調的工作效率更顯誠意。
一次施工中,工人發現因引進的進口設備尺寸超出原設計,廠房需要增高。“當時我們擔心變更規劃會耽誤工期,沒想到區委書記當天就帶著規劃、住建等部門到現場辦公,協助我們完成審批調整。”宿遷這種“不拖延、不推諉”的實在作風,讓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我們將堅決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讓企業發展順心、投資安心、生活舒心。”2022年5月15日的江蘇宿遷經閣特種材料項目簽約儀式上,陳偉如此表示。
在運河宿遷港產業園,“重大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安全服務”機制貫穿項目從簽約到投產的每一個環節:園區設立“駐廠員”,實時對接企業需求;推行“免申即享”政策兌現模式,企業無需申請,符合條件的獎補資金便會自動到賬。
今年上半年,園區營商政策惠及江蘇康納精密、眾一能源等157家新竣工投產企業。正如江蘇宿遷經閣特種材料項目的補充協議中所承諾的“獎勵資金必須用于項目發展”,經閣集團將這些資金投入到設備采購和技術升級中,不少企業都是同樣的做法。
當地這種“貼身服務”滲透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細節中。
張國華對此深有體會。經閣集團項目建設初期,融資遇到困難,運河宿遷港產業園管理委員會主動幫助對接金融機構,通過“項目貸款+供應鏈金融”組合方式,協助經閣集團落實一期4.5億元融資,還協調國有擔保公司提供擔保,降低融資成本。
“建設之初,我們對宿遷的金融環境不熟悉,政府就像我們和金融機構間的‘橋梁’。”張國華說。
在金融支持方面,宿遷推出了民營經濟“雙專員”服務機制,打通了“政銀保會企”常態化溝通渠道。今年上半年,已發放無還本續貸126.66億元,同比增長38.46%;新發放信用貸款276.7億元,同比增長69.6%。
監管服務上,當地制定了《宿遷市優化涉企行政檢查條例》,推行“信用 + 行政檢查”模式,為全市21萬戶經營主體建立信用畫像,對信用等級為“優”的企業堅持“無事不擾”,讓企業能夠安心經營。
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今年宿遷市“營商環境提升年”半年成績單顯示,全市新竣工項目157個,完成投資419.5億元;帶動新增登記注冊經營主體4.6萬戶,增速位居全省第三,民營經濟增勢強勁。
2025年6月5日,陳偉在調研時表示,要常態化開展“規上企業家家到”等活動,堅持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助力企業發展壯大。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訂單、用工、用電等實際問題,全力支持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江蘇潤澤的一號鑄造車間,設備已進入安裝階段。未來,該車間將專注于鋁鎂合金鑄錠的生產,產品將供應中車集團用于高鐵車廂制造,供應比亞迪用于新能源汽車外殼生產以及儲能柜體制造。憑借與中南大學合作研發的“純凈化技術”,江蘇潤澤將產品強度提升30%。
張國華說,企業多年來深耕鋁鎂合金材料研發,已積累多項專利。其產品以“高強度、高韌性、輕量化”為核心優勢,不僅應用于高鐵、新能源汽車,還延伸至航空航天、儲能設備等高端領域,市場需求持續攀升。
他進一步說,當時選擇宿遷是考慮到這里的產業生態與區位優勢。例如,運河宿遷港產業園是“公鐵水”聯運樞紐,通過宿遷港出海,海運比陸運要節省15%的物流成本。
張國華說,周邊聚集了多家潛在客戶,供應鏈響應速度會大幅提升。按照建設規劃,項目達產后,總計年產35萬噸特種金屬材料,其中有12萬噸直供長三角軌道交通企業。
這與宿遷構建“3+4”特色產業體系的規劃高度契合。宿遷市宿城區正以江蘇潤澤為龍頭,打造本地的特種材料產業集群。目前已引進5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從原材料到深加工的完整鏈條。
“我們計劃在江蘇潤澤投產后5年內實現主板上市,這既是目標,也是動力。”張國華說,企業正借助宿遷當地的上市扶持政策,加速推進自身的規范化運營。
編輯:孫曉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