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內,機器人忙著搬運物料箱;舞臺上,機器人與明星碰杯,為品牌“站臺”;手機里,機器人的購買鏈接已經就緒,只等你下單付款……
今年8月底,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到,要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將人工智能融入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
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提升,智能原生產品與服務也正從底層架構重構研發、生產、經營模式以及產品與服務體系。比如,智能原生產業的代表——機器人,不僅能跳舞打拳,還開始“進廠打工”“四處走穴”。
在四川綿陽一個屬于富臨精工的工廠內,一群機器人正在搬運物料箱。當物料箱到達卸貨區后,機器人對疊放在一起的物料箱進行識別分揀、導航避障搬運、精準放置。3個小時,機器人共計搬運了800余個周轉箱。

上述場景源自智元機器人與富臨精工達成的一項“機器人進廠打工”項目合作,標的為數千萬元。在業內看來,數千萬的標的并不算太高,但這筆訂單背后的意義卻很不一般,這說明機器人正走進真實的生產線,初步具備創造實際生產力的潛質。
事實上,機器人走進工廠,看似只是簡單的搬運,背后卻是復雜的工程難題。哪怕是一次偶發零部件故障,也是對算法、本體、系統集成和現場工程的考驗。
據了解,目前,智元機器人在富臨精工工廠的作業范圍已從最初的2個產線點位拓展至15個,每日承接500臺以上產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務,同時承擔空箱自動化回收工作,單班次完成近萬次搬箱動作。
除了“進廠打工”的主業,機器人還開啟了“副業”,目前正在四處“走穴”,不斷開拓應用場景。
今年6月,智元機器人和百事可樂共同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百事藍寶”。在相關活動現場,這臺機器人表演太極、和明星碰杯,儼然一副“代言人”的模樣。
據了解,百事可樂計劃年內在我國多個城市做商業推廣活動,其中明星代言人不會現身的城市則由這臺機器人出席。
從今年6月起,智元機器人已完成來自境內外各景區、金融機構、商場、政府部門的商單不下百單,每臺機器人每天的常規“出場費”約為1.5萬元。
在手機上打開購物軟件,下單,幾天后,一款名為靈犀X2的機器人就能送貨到你家。
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告訴本刊記者,該公司生產的靈犀X2青春版,不僅可拓展各類仿人運動能力,輕松模擬點頭致意的細微姿態、彎腰問候的自然弧度等,還搭配了模態交互、端到端模型,可以實現親和的交互智能體驗,在科研教育、娛樂陪伴、康養陪護、營銷展演等多個場景都適配使用。
今年8月中旬,智元機器人在線上開售六大核心產品線,包括機器人、機器狗,以及單獨的機器手等產品。這家成立不到3年的企業不僅將機器人送進了工廠,還將目光放在了消費者家里。
從長線來看,智元機器人董事長兼CEO鄧泰華給出了“拐點已至”的結論。
他認為,人工智能正加速朝著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邁進,2025年具身智能機器人將迎來商用發展的拐點,最終成為繼手機和汽車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終端”。

智元機器人的高速發展,背后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與“人工智能+”行動的持續推進。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25.5%。截至目前,我國已有機器人相關企業超過93萬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相關企業10萬多家,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約45%。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今年9月發文表示,從應用基礎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已具備規模化落地的用戶基礎。隨著《意見》的深入實施,我們定能加速通向智能體時代,讓人工智能成為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或許,下一個全民瘋搶的“Labubu”就是機器人。
責編:楊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編: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