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前后,融資盤通常呈現出“節前收斂、節后迸發”的變化規律。國慶節前市場走勢往往較為平淡,而節后市場風險偏好則出現明顯改善。9月美聯儲如期降息,從歷史經驗看,預防式降息后A/H股在未來上漲概率較高。展望后市,目前市場仍處于牛市階段Ⅱ,驅動A股本輪上行的三大原因沒有發生變化,在政策出現明顯轉向之前,市場有望繼續沿著低滲透率賽道的方向演繹。當前可關注固態電池、AI算力、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等領域。除此之外,中期角度,也可關注高內在回報率質量成長策略。
今年以來一個重要增量資金正反饋機制就是融資融券,尤其是7月以來市場突破了扭虧阻力位之后,融資余額呈現流入規模持續擴大的態勢,成為推動市場上行的重要力量,7月以來融資已累計凈流入5583億元,成為市場的主力增量資金。
8月中旬以來融資余額持續穩定在2萬億以上運行。截至2025/9/18融資余額達到2.39萬億,絕對規模超過2015年6月歷史高點,但是從相對規模看,融資余額占A股流通比值僅2.54%(歷史以來90%分位),距離2015年高點4.73%仍有距離。
國慶長假前后,融資盤通常呈現出“節前收斂、節后迸發”的變化規律。節前融資盤多趨向謹慎,作為高風險偏好資金,在國慶長假前,融資客會傾向于賣出股票償還融資,減少持倉,以規避長假期間可能出現的不可預測的風險和利息成本。從2010-2024年歷史平均表現看,融資在節前5個交易日均以賣出為主,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平均流出規模最高為69億元。國慶節后,如果假期期間沒有重大利空,或者甚至有利好政策釋放,市場風險偏好會快速回升,融資客會成為重要的增量資金之一,大舉入市,2010-2024年融資資金在國慶后首個交易日平均凈流入147億元,且隨后的20個交易日大部分時間均保持凈流入趨勢。(見圖)

A股國慶節前后市場表現同樣呈現出一定的日歷效應。具體來說,國慶節前市場交投相對清淡,部分資金在避險需求下流出,導致市場表現不佳。然而,國慶節后市場風險偏好改善,主要指數往往迎來反彈。從過去十年A股國慶節后一周表現來看,上證指數、滬深300、中證1000指數上漲概率均超60%。從2007年以來的數據統計看,萬得全A在國慶節后5個交易日區間上漲概率達78%。(見表)

從近十年國慶節后行業表現來看,國慶后一周一級行業上漲概率多數在50%以上,其中上漲概率靠前的行業集中在計算機、通信、電子等行業,其中銀行、非銀金融、汽車在國慶后兩周和國慶后一個月上漲概率仍然較高。
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整體符合市場預期,呈現鴿派決策+鷹派表述的預期管理。會議如期降息25bp,且給出的降息指引顯示年內仍有50bp的降息空間。同時,鮑威爾表示,9月的降息舉措是一項風險管理決策,沒有必要快速調整利率,此次對于降息50個基點并沒有廣泛的支持。9月的點陣圖顯示,大多數委員支持2025年內仍有50bp的降息空間;過半數委員支持2026年至少還有25bp降息空間,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年內仍有兩次降息。
結合當前美國經濟基本情況,2024年9月以來開啟的這輪降息屬于美聯儲進行的“預防式降息”,此次重啟降息是開始而非結束。往后去看,在市場反復進行降息交易的過程中,可能推動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再重回下行。
根據歷史經驗,在歷次美聯儲首次開啟/重啟預防式降息后,A股和港股在未來上漲概率更高。顯示中國資產受益于預防式降息下寬松的美元流動性環境。具體來看,港股在未來1周、2周上漲概率達到75%。在預防式降息后的3個月A股和港股上漲概率分別達到100%和75%;降息后的半年,港股上漲概率達到100%。中期維度上,整體繼續看好美聯儲重啟降息環境下,A股和港股的投資機會。
結構上,繼續看好偏成長風格方向。一方面,在美債收益率下行階段往往比較利好A股成長風格。另一方面,當前A股仍處于我們在報告《A股進入牛市II階段:成因和方向——A股2025年中期策略展望》中定義的牛市Ⅱ階段,驅動A股本輪上行的三大原因沒有發生變化,在政策出現明顯轉向之前,市場有望繼續沿著低滲透率賽道的方向演繹。當前可關注固態電池、AI算力、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等領域。除此之外,中期角度,也可關注高內在回報率質量成長策略。
(注:本文在原報告基礎上有小幅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