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規”)。新規旨在降低投資成本、抑制短期投機行為、并鼓勵長期價值投資。根據證監會此前披露的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總體安排,本次是繼管理費、交易費之后第三階段的公募費率改革,標志著證監會對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三部曲進入最后篇章。新規目前處于征求意見稿階段,如若本版新規最終落地,債券型基金或將迎來重大變革。
2009年,證監會曾出臺《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后在2013年修訂。新規和現行政策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修訂:
1.贖回費下限上調,贖回費100%歸基金財產。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贖回費下限有所上調,債券型/FOF基金的贖回費新設了下限,與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持平。(具體對比見表)

該條款將收益率較低的債券型基金和收益率較高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贖回費持平設置,且短期內贖回的“懲罰性費率”較高,投資者6個月內交易債基的摩擦成本加大:
一方面,該條款可能有助于鼓勵債基投資者長期持有債基,有利于提升債基負債端的穩定性,降低以往債市調整過程中負債端負反饋對波動的放大作用。
另一方面,當前債市票息收益較低、資本利得空間也較為有限,公募債基的節稅優勢可能無法完全彌補新規下短期贖回費用較高的成本,投資者或面臨節稅效應和流動性難以兼得的抉擇。以投資10Y國開活躍券250215為例,其票面利率為1.65%,投資30日/6個月分別能獲得0.138%和0.825%的利息收入,據此估算,銀行自營通過公募債基投資250215能夠節約的利息收入稅收部分分別約為4BP和23BP。考慮目前債市資本利得空間有限,資本利得的節稅效應存在不確定性,總體節稅效應或難抵0.5%~1.5%的贖回費。
值得關注的是,本條規定,ETF/同業存單基金/貨幣基金及證監會認可的其他基金,可按合同約定收取贖回費。這使得ETF/存單指數基金/貨幣基金的短期交易成本相對于其他債基的優勢凸顯,進而有利于這3類基金的銷售和規模擴張。
2.客戶維護費:針對向非個人投資者銷售股票型/混合型以外的其他基金,客戶維護費上限從基金管理費的30%下調至15%。該條款或將降低基金銷售機構的管理費收入。
3.銷售服務費上限下調,持有期超過一年的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基金免收銷售服務費。該條款或將降低基金銷售機構的代銷收入。
4.認(申)購費上限下調。由于目前國內主要基金代銷機構,大多數對認(申)購費率已按照現行價格的一折收取,因此本條影響預計不大。
本次新規對債券型基金或將形成較大影響,其中純債基金受到的沖擊可能高于一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短期純債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的現行贖回費率以“7日以內1.5%,7日至30日為0%~0.1%,30日至6個月為0%”為主,低贖回費率的基金分別占到對應類型基金規模的91%、94%和99%。若贖回費率提升,純債基金整體規模可能將承受一定壓力。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的現行贖回費率以低費率和中低費率為主,低贖回費率及中低贖回費率的基金分別占到對應類型基金規模的72%、79%和45%,贖回費率提升對一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的規模也可能形成沖擊。
高費率在維持債基整體穩定性方面難以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含高費率份額的債基規模整體較低,截至2025年6月30日,含高費率份額的債基規模合計約3229億元,僅占債基規模的5%(見圖)。另一方面,含高費率份額的債基中,二級債基和短債基金的高費率份額占比較低,且中低費率和低費率份額中的機構持倉規模占比較高,受新規沖擊預計仍較大。

整體來看,本次公募基金銷售費用新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贖回費提升的影響。
首先,新規目前仍是征求意見稿,不排除最終落地前調整的可能。
第二,按照新規,基于公募債基的頻繁交易策略的交易成本上升,而當前債券票息低和資本利得有限的市場環境也使得公募節稅優勢不強。新規落地前,公募債基規模或將承壓。關注流動性管理和短期交易的投資者,或將減少對公募債基的投資,增加自營投資的占比,或轉向理財等其他類型的固收產品或含權益的產品。
第三,中長期而言,新規有助于提升公募債基負債端的穩定性,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
第四,債券ETF交易費用低、場內交易靈活的優勢更加凸顯,后續債券ETF或有進一步的增量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