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一天,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梅花鎮,專程到梅花慘案紀念館參觀。因為在過去翻閱抗戰時期有關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制造的慘絕人寰的慘案中,其中就有梅花鎮慘案案例,早就有來此參觀的想法,所以,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到來之際,驅車來到建立在村東部的梅花慘案紀念館,懷著難以形容的心情,進到館內進行了參觀。
梅花鎮距藁城城區正南20公里,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1996年8月因特大洪水全部倒塌。1998年2月進行了重建。基地由北院、南院和村西轄鱸把水坑遺址三部分組成,紀念館正門上方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同志題寫的“梅花慘案紀念館”館名。北院大門是兩個大寫的“九”字,相對而立,示意著慘案發生的時間(農歷九月初九)。
據講解員介紹,梅花鎮自古是商業重鎮,四周曾有寨墻圍護,慘案之前,鎮上共有550戶,2500人,街道寬闊,房屋整齊,商業繁華,是遠近聞名的棉糧集散中心。“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瘋狂南侵。緊要關頭,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原東北軍691團團長呂正操舉旗抗日,布兵梅花鎮,激戰日軍板垣師團,并重創日軍,殲敵800余人。梅花鎮戰斗,是日軍正當侵華開始,不但裝備精良,而且氣焰囂張,卻在梅花鎮受到當頭一棒,遭受慘重打擊,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長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志氣,大滅了侵略者的威風。隨后,日軍大批增援部隊趕到,為減少傷亡,呂正操率領部隊迅速撤離,同時通知村民快速撤離,以防報復,但大部分村民還不曾體會到敵人的殘暴,或動作慢了一些,沒來得及撤離。10月12日清晨,5000多日本侵略軍包圍并占領梅花鎮,展開血腥大屠殺,共殺害我同胞1547人,占當時全村人口的60%,殺絕46戶,燒毀房屋600多間。僅輾鱸把水坑就有600多名群眾遇難,婦女兒童也未能幸免;還有在南門外城墻根下,敵人追問691團去向未果,將200多名婦女和小孩全部殺害;還有粉坊大院和尚家大院,日軍極其殘忍地奸污婦女殘害兒童,槍殺和挑死后,扔到大菜窖和大糞坑里;還有敵人把青壯年們的頭砍下來掛到樹上,尸體扔進井里,最多的一口井里就有45具尸體,像這樣的“血井”梅花鎮共有13眼。敵人在梅花鎮連續燒殺4天3夜,村民尸體布滿了大街小巷,殘尸斷肢隨處可見,鮮血流遍了整個村鎮,使這里變成了處處殘垣斷壁,家家戴孝埋人的人間地獄。這就是駭人聽聞的”九九梅花慘案”。
進到展廳,展廳中央為高2.35米的銅雕,其后是一座長7.02米,高2.65米的巨型浮雕。四面是四部分環形展覽。第一部分“沃野明珠”,以沙盤再現慘案前梅花古鎮的雄姿和繁榮;第二部分“鐵獅怒吼”,以翔實的歷史資料,再現梅花慘案的歷史背景及呂正操率領部隊,舉起抗日大旗,阻止日軍南侵,斃傷敵軍800余名,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三部分“九九血證”,揭露日寇制造梅花慘案的滔天罪行;畫面展示著血腥場景,文字描述著日軍惡行,真實記載著抗日戰爭中,日軍面對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實施極端惡行的真實場景。第四部分“歷史昭示”,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人民政權,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并警示人們:應牢記“落后就要挨打”,以史為鑒,不忘國恥,奮發有為。展廳內還配置了vcd及背投電視,以播放與慘案有關的資料、物證、人證等紀錄片。
梅花鎮戰斗以及敵人隨后瘋狂報復制造的血腥慘案,燃起了梅花鎮人民和全國人民抗日烈火,為了抗擊日軍,拯救民族危亡,藁城和梅花鎮一些有志之士紛紛組織起抗日地方武裝,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全國解放后,這里建立了“梅花慘案紀念館”,并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的歷史遺跡,以紀念偉大的抗日戰爭和人民所遭受的慘案。如今,該紀念館正在以“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開展“知基地、愛基地”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梅花慘案紀念館先后被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石家莊市命名為首批黨史教育基地;與河北科技大學等10家高等院校結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共建單位。梅花慘案紀念館已成為研究抗戰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參觀結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日本帝國主義在梅花鎮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和認知,看著那一張張殘存的實錄照片,閱讀著那一段段殘酷的文字記述,怎么也想像不出敵人是如此的慘絕人寰和喪盡天良,這莫大的民族恥辱與冤屈教訓極其慘痛而深刻。再聯想到80年前在中華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時,激發出中華兒女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抗爭精神,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悲壯激昂的英雄贊歌。經過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自豪。
參觀紀念館后,給我的啟示是有三點:一要銘記歷史,維護和平。八十年后的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過去,不僅要銘記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犧牲的先烈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和平不是輕而易舉獲得的,而是需要每一代人共同努力去維護和捍衛的寶貴財富。二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更應該傳承和發揚抗戰精神——那是一種不畏強敵、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精神;是一種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更是一種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源泉。三是以史為鑒,提升自我。古人說: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導致未來的災禍,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建設,提升綜合國力,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同時,我們也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問題。
作者簡介:
陳紅旗,退休干部,石家莊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愛散文詩歌寫作,多篇文章發表于報刊雜志并獲多項獎勵,出版散文詩歌集《時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