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有棵古老而又神奇的“雷打樹”。聽說早年,騰沖有位高僧在選定日子,看好時辰后專程到這棵樹下燒香祭拜,并久久跪在地上,合上雙手,閉上雙眼祈禱:“雷打樹、樹打雷、人打鬼……”
我出生于云南騰沖市西源街道云山社區羅綺坪寨子,父母都是羅綺坪人。“雷打樹”就根植于羅綺坪寨子右下方的觀音寺內,緊連著我們楊家祠堂。據樹碑記載,這棵樹是我國唐朝時期大羅綺坪的鄉人所植,樹高21.5米,胸徑2.7米,至今樹齡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記得小時候,我時常會跑到“雷打樹”下,與寨子里的小朋友們邊玩耍邊吼叫,好開心啊!五、六歲的時候,我雖然跟隨父母到外縣生活,但我常常返回故鄉,還多次到“雷打樹”邊的場子上看電影。記得有一次,我被當年熱播的抗戰電影《地道戰》給迷住了。當看到村子里的百姓從地道悄悄爬出,不畏生死,奮力拼打鬼子時,我忍不住大聲吼叫:“打鬼子、打鬼子!”當場引發一陣大笑,有的還給我鼓掌。
“雷打樹”其實是一棵禿杉樹。小時候我曾詢問我三大爹(即三伯伯):那棵禿杉樹咋會叫“雷打樹”?他說這棵樹已經好多次被雷打雷劈,樹頂都被打禿了,樹枝也折斷不少,所以大家就習慣叫它“雷打樹”了。
這棵樹的根部確實有個空洞,為了讓樹挺而不倒,人們在空心部位砌石支撐,石頭上還擺放著一尊古人雕像。不少本地人常常到樹下燒香祭拜,外地人也常常去觀賞此樹。抬頭仰望,樹已禿頂,一些樹枝也被折斷。樹碑上刻記著,那是多次被雷擊火焚而枝干斷落,但該樹依然挺立不倒,生生不息。
有一次回到故鄉,我去二大爹家拜訪,他家就在“雷打樹”的左面。一位堂哥問我:你還記得小時候我們一起到“雷打樹”下玩,你一不小心就摔破了腳,我們幾個扶著你到我家,你一路哭個不停。我爹安慰你說:“不要哭,怕什么,要挺住!”
是呀,我忽然想起當年這件事。
堂哥告訴我:那天早上,他爹就到“雷打樹”下燒香祭拜寸老先生。抗戰時期,寸老先生就在這棵樹下絕食7天7夜,最終而亡……
咦,為何?我感到很驚訝。后來我反復查找相關資料,得知騰沖國殤墓園里就有寸老先生及其子寸性奇的雕像,并各豎有一塊傳略。寸老先生就是寸大進,那塊《寸大進傳略》載明:寸大進(1854-1942年)抗日名將寸性奇之父,字用之,清末愛國志士。他為前清騰越右營四品守備,開府衙于騰越干崖右營守備府(今盈江縣盞達)。其駐守邊關多年,功勛卓著,屢受朝廷表彰。光緒年間駐緬甸的英國殖民者常常入侵云南邊境,他帶領邊境軍民英勇反擊,擊退英軍多次入侵。后晉升三品督師騰越中營守備,"光緒帝御敕世襲一等龍騎都尉,"一等漢軍匡勇巴圖魯"(勇士之意)。盈江盞西土酋作亂,"搶掠殺燒,"士官盡逃,"民不聊生。他毅然率部往剿,"苦戰四晝夜,"身負箭傷。他仁慈為懷,"樂善好施,"曾倡建濟善局、育嬰院、節孝院,"以拯饑寒、養孤兒、恤貞寡。在他"88 歲高齡時,"眼見日寇猖獗,"耳聞其子已在抗戰中自戕身亡,"且恨自己年事已高而無力報國。為喚醒民眾抗日激情,"遂坐在被雷電擊斷的千年古杉樹下,"絕食七天含恨而終。死時仰望"“雷打樹”,"雙目不瞑……
寸大進全家原居住在騰沖市和順鎮,那是中國的著名古鎮,也是艾思奇的故鄉。據史料記載,寸大進的原配夫人楊瓊文,她就是我們羅綺坪的楊家人,也是抗日名將寸性奇的親生母親,但寸性奇才三歲多時其母不幸病逝。1942年5月,日軍侵占騰沖。無奈之下,寸大進全家急忙到城郊的羅綺坪避難。后來當他得知兒子寸性奇半年多前,就已在毛家灣抗戰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其傷心過度,病體轉重,但他拒絕吃飯喝藥,以清水續命。當時他說:“老夫行年88歲,如今縱死,此生亦無憾矣。”后來李根源先生曾題詩贊曰:“中條戰死有賢郎,老父圍城絕食亡。故國遺黎還幾輩,一回兇問一心傷。”
寸性奇是寸大進之二子。其《傳略》載明:寸性奇(1895-1941年),字念潔,1909年入云南講武堂,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后在滇軍中任川邊鎮守使少校參謀,護國戰爭爆發后出任南溪縣縣長。1922年10月與楊希閔、范石生等擊敗叛變的陳炯明,迎接孫中山回廣東。1923年2月大元帥府重新建立,其任大元帥府少將參軍、中央直轄憲兵司令,11月14日暫代廣東江防司令,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軍參謀處處長,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調任湘、贛、閩三省總指揮部參謀處處長,同年升任第三十四旅副旅長,后升任第三軍參謀長,1937年任第三十四旅旅長,參加了太原保衛戰,同年升任第十二師師長,后率部駐守山西中條山四年之久。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他于1941年5月12日下午,在率領部隊突圍中連遭截擊,其胸部中彈。此時當得知第三軍軍長唐淮源因身陷重圍,無法自救而舍身成仁的消息時,寸性奇悲憤交集,率軍沖向敵陣,其部下趕來守護,他大聲喝道:“不成功便成仁耳,毋以我為累!”全體官兵遂與日軍激戰。其間寸性奇左肩不幸中彈,但他依然堅持指揮部隊奮勇沖殺,并于夜間11時攻下胡家嶺。在與日軍的血戰中,寸性奇腰部受傷、左胸中彈、右腿被炸傷,已不能行走。13日晨,他身帶重傷仍然指揮余部,且戰且行至毛家溝。此時日軍已四面圍堵并近在咫尺,炮火更加密集,寸性奇左腿已被炸斷,血流不止。眼看日軍瞬息即至,他不肯被俘受辱,遂慷慨而言:“我雙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言畢,他拔出孫中山親賜的“中山劍”自戕身亡。
1942年5月12日,寸性奇被追贈為陸軍中將。1986年5月10日,國家民政部特為寸性奇頒發“革命烈士”證書。1989年9月6日,因家鄉親戚及民眾的請求,經協調并報經國家民政部批準,寸性奇烈士的遺骨從山西運回故土,并安葬于騰沖國殤墓園。同年10月31日,騰沖黨政及社會各界人士在墓園為其舉行隆重葬禮。
除了寸性奇外,寸大進的四子寸性祿是遠征軍中校,在1944年與日軍在云南龍陵激戰中壯烈殉國;五子寸性福之前也在日軍侵犯云南時,為保衛雷允機場而為國捐軀。據傳說,當父親寸大進得知其三個兒子犧牲的消息時,作為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憂傷父親卻連聲說道:“好、好、好……”
說到故鄉,我的乳名家國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這一生我最愛此名。回到故鄉見到親戚,當大伙喊我乳名時,我最開心。我曾詢問父母我的乳名來由,父親說那是我出生不久爺爺給我起的。因爺爺的一生也是歷經磨難,尤其是親眼見證了當年日寇入侵騰沖所帶來的災難,所以爺爺給我起的乳名叫家國,不可改變。是啊,家連著國,國護著家,家國情懷,永不分離。
遠看“雷打樹”,古老滄桑,歷經磨難;近看“雷打樹”,謙懷毅然,不畏生死;再從觀音寺的下方仰望,三棵古杉樹形成三角形,手拉著手,根連著根,代代相傳,萬年不變!
作者簡介:
楊中學,男,漢族,現居云南省昌寧縣田園鎮。單位:昌寧縣人民法院,系刑事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