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之八》的誕生,根植于我對時代脈動的持續關注。2020年,“百年夢圓”的歷史語境厚重而激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進入關鍵階段,在國家發展的宏大敘事里,“建設”是貫穿始終的強勁音符。
我常年走訪于城市建筑工地,那些交錯的腳手架、堆砌的建材、半成型的建筑框架,承載著“從無到有”的創造力量,深深觸動著我。我以建筑施工場景為靈感原點,提取鋼鐵支架、建筑輪廓等元素,用幾何分割與色彩層疊,模擬建設現場的空間張力與材質質感。斑駁的顏料、交錯的線條,既是對鋼筋水泥的視覺轉譯,更是想捕捉建設過程中,無序向有序轉化、夢想照進現實的動態進程,讓畫面成為時代奮斗精神的視覺容器,呼應“百年夢圓”征程里實干筑夢的集體記憶。
在創作《圓夢之八》時,我始終在思考:如何讓冰冷的建筑元素,承載時代的溫度與夢想的重量。提筆之初,工地上機器的轟鳴、工人專注的神情仍在腦?;厥?,我試圖摒棄傳統寫實的復刻,以抽象化的語言重構場景——用硬朗的線條勾勒建設筋骨,借厚重的色彩堆積歲月質感,讓每一筆顏料的鋪陳,都成為對“奮斗”的抒情。
當畫面逐漸成形,那些交錯的結構、斑駁的色塊,不再只是視覺符號,更像是時代精神的切片。作品入選“百年夢圓——202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于我是莫大鼓舞,這讓我確信,藝術創作若錨定時代脈搏,便能引發共鳴。
《圓夢之八》于我,是一次與時代的深度對話。它讓我明白,藝術家的筆觸不該只停留于個人表達,更應成為記錄時代、傳遞精神的媒介。未來,我將繼續以現實為土壤,以時代為底色,用油畫語言講述更多關于奮斗、關于圓夢的故事,讓藝術真正成為時代的鏡像與注腳,在歲月長河中,留存屬于我們這代人的“筑夢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