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山水畫的創作體現在其通過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積淀,構建出兼具雄秀、神秘、幽邃與宏博的審美境界,既承載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內核,又彰顯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關于巴蜀山水畫的溯源,實際上可以追溯到魏晉至隋唐時期。這一時期的巴蜀地區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游覽,并留下了豐富的藝術作品。其中,東晉顧愷之的《畫云臺山記》被學界認為是中國第一幅山水畫的文字記載,而云臺山正位于巴蜀地區(四川廣元蒼溪東南部),這為巴蜀山水畫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畫云臺山記》雖然沒有作品傳世,但其文字內容讓后人得以了解當時山水畫的創作理念和技術。而今,巴蜀山水畫的創作體現在其通過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積淀,構建出兼具雄秀、神秘、幽邃與宏博的審美境界,既承載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內核,又彰顯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巴蜀山水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在巴蜀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山川的奇絕之美令人嘆為觀止。山川奇絕、云涌山澗,氤氳蒸騰、流光溢彩,光影明滅、玄妙幽邃,神秘莫測的天地垂相普遍存在,奇異的山川大地必將產生獨特而神奇的文化和藝術。巴蜀文化藝術經歷了漫長的啟蒙與發展,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在廣泛交流、兼收并蓄的融合中仍保留了獨具風貌的文化藝術特色——云涌山澗之間,霧氣繚繞,氤氳蒸騰,仿佛天地間最絢爛的畫卷在這里緩緩展開,流光溢彩,光影明滅之間,透出一種玄妙幽邃、神秘莫測的氣息。
巴蜀文化藝術歷經數千年的啟蒙與發展,“儒、道、釋”“三星堆”“蜀文化”等多種文化的碰撞,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具風貌的藝術特色。首先在自然環境上,唐代李白曾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巴蜀的山水以險峻奇絕、幽秀雄渾著稱,變化無窮。這里有圣潔的雪山、清幽的青城山、秀美的峨眉山、奇幻的九寨溝以及險峻的劍門關等名勝。文化上,巴蜀地區豐富多彩的風土民情和深厚的人文背景,使得這里的山水更加多變,巴蜀山水畫也因此變化莫測,多姿多彩。不同山水畫家入蜀后,面對這片獨特的自然美景,紛紛展現出各自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筆墨語言。
巴蜀山水的虛實與筆墨之美
黃賓虹的知白守黑。黃賓虹注重筆墨,章法,認為中國山水畫的美在于筆墨,中華民族其獨特民族性也是需要用筆墨來表現的。他曾自題山水“國畫民族性,非筆墨之中無所見。”(《黃賓虹論畫集》)黃賓虹注重理趣,追求文雅。以積墨之法,墨氣淋漓;其用平、圓、留、重、變對中國畫線條的總結,為后人學畫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古之人有有筆有墨者,亦有有筆無墨者,亦有有墨無筆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賦受不齊也。”(《石詩畫語錄》)張大千在具有筆墨的同時,在潑墨山水畫中還創新融合了中西繪畫技巧。他以大面積先潑墨、積墨、破墨等中國傳統技法,然后在濕墨上又加入了西方繪畫的潑彩法。別具一格的創新既保留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又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表現語言。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氣勢磅礴,墨色豐富多變,筆法靈動,以獨特的留白與虛實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潑寫兼施、色墨交融”的獨特風格。
陸儼少的峽江勾云留白。陸儼少以勾云、留白、墨塊等技法突破傳統,形成獨樹一幟的“陸家山水”。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三峽題材的作品,把巴蜀流動的云彩和三峽水流中的沖波逆折轉換成中國山水畫中虛實結合的動態幻象變化筆墨語言。其《巫峽云濤》以云濤翻涌、山勢崢嶸展現巴蜀山水的奇綺變化,墨色與留白交織,形成了沉雄機狡、動態幻象的山水畫風,成就了前無古人的奇幻山水畫圖式和獨特的審美境界。
陳子莊的田園詩意。生于斯長于斯的陳子莊,作品充滿鄉情與綠樹人家的和諧。其《龍泉山》以平遠視角描繪山間小屋與林間小溪,淡然安逸中透出巴蜀山水猶如蜀中江南的詩意之美。他善用留白營造空靈意境,云霧繚繞的山間、波光粼粼的溪面,皆以虛代實,賦予畫面呼吸感。即便是尋常的田埂、老樹,在隨意生動的筆觸下也煥發出生命律動,恰似他所言“畫中須有詩”,將巴蜀山水的平凡樸實轉化為超越現實的詩意棲居。
巴蜀山水意境之美的探索與表現
宗炳的“以形媚道”說表明山川之形、趣味之靈,可作為道的供養之資。其實,山川之彩和靈,在供養道的同時,也供養著人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水的氣度,滋養著人的秉性,性品格又映出山水的氣度,山與人之間互為滋養。熱愛巴蜀,這片充滿神奇與靈秀的土地,應當是每位巴蜀人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所向。在傳統山水畫的繪畫技法中,皴擦點染,每一筆都蘊含著畫家的情感與智慧。筆墨語言虛實結合,既有濃墨重彩的磅礴大氣,又有淡墨輕描的細膩溫婉,有疏有密,筆筆周到。在新時代下的創作,既要注重傳統的筆墨技法的表現,用需要考慮中國山水繪畫的創新性和時代性,既要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又需要有人民性。
結合創作為例,整體采用了傳統石青,頭青,三青和花青為主色調;在傳統青綠山水中求得單一色彩中細節變化的賦彩形式。這些色彩源自古人對自然之美的深邃感悟,正如王維所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中國山水畫講究“一步一景”,如此賦彩更是如夢似幻,將時間與空間巧妙交錯。創作中巧妙地穿插了現代化的高鐵、風能大電機等新時代標志物,它們與古典山水相得益彰,不僅展現了傳承和創新,更彰顯了新時代繪畫語言的獨特魅力與無限可能。
結語
巴蜀山水畫,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積淀,承載著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內核,彰顯出地域文化的獨特意境之美。巴蜀山水畫不僅是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更是傳統與創新的碰撞,它將繼續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為后人帶來無盡的審美享受與藝術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