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巴山背二哥》版畫作品前,看到畫面上背二哥的身影,巴山的魂魄隨著刻痕奔涌而來,那些關于巴山背二哥的記憶便如潮水般涌來。
大巴山,那片廣袤而厚重的紅色土地,孕育和滋養了背二哥這一獨特的群體。他們背負著生活的重壓,在陡峭的山路上吼著山歌艱難前行。而巴山背二歌,便是他們在漫長跋涉中,為排遣長路寂寞、抒發情感而誕生的歌謠。我是土生土長的大巴山人,身為大巴山的兒子,為更好地呈現這一巴山魂魄的群像,我多次到巴山背二哥的原鄉——萬源市大竹鎮,體驗生活、采風、收集素材,觸摸背二哥布滿溝壑的手掌,追尋他們嵌入峭壁間的足跡,感受那沉甸甸壓彎生計的背負,讓自己的心靈和靈魂與巴山背二哥的魂魄交融。回到工作室后用了兩年多時間整理創作了這幅版畫,我試圖將背二哥的堅韌與巴山背二歌的悠揚融入刻刀,用刻刀成就我的致敬。每一次落刀,都在摹寫山道上蹣跚的印跡,每一道刻痕都是對不屈脊梁的禮贊。我在創作中追尋著他們在崎嶇山路上的蹣跚腳步,感受他們歌聲中蘊含的對生活的熱愛與無奈。巴山背二歌的旋律,時而高亢激昂,仿佛在訴說著背二哥面對艱難險阻時的不屈;時而低沉婉轉,又像是他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我努力捕捉這些情感的共鳴,將其轉化為畫面上線條的頓挫、光影的明暗,用巴山背二哥的身軀組合成一座山形,人就是山,山就是人;人即山魄,山即人魂。
這幅版畫,是我對巴山背二哥的禮贊,也是對巴山背二歌這一非遺技藝瑰寶的傳承。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背二哥的生活,感受巴山背二歌的魅力。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應忘記那些在艱難中堅守的人們,不應忽視那些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間藝術。每一次凝視這幅作品,我都能感受到大巴山的脈搏在心上在刻痕間跳動,聽到背二哥的歌聲在刀鋒上在耳畔回響。這不僅是一幅版畫,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種精神的傳承。我愿用我的刻刀,繼續講述大巴山的故事,讓巴山背二歌的旋律永遠回蕩在人們心間,讓巴山背二哥的精神血脈永遠在大巴山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