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鹽源瀘沽湖采風之行,澄澈的湖水如同摩梭人靈魂的倒映,祖母屋內繚繞不散的古老歌謠,成為血脈深處悠長的回聲。正是這些,催生了《摩梭》這首作品。肖淑明女士的故事,讓我們的目光穿透歷史的煙靄:一位漢家女子遠嫁,最終化身摩梭末代王妃,她的命運在瀘沽湖的柔波里無聲暈染開去,如一首跨越民族與時空的史詩,亦是我們歌里最厚重深沉的底色。
創作中我們渴望以音樂為舟,負載起這湖光山色與獨特人文。歌詞嘗試大寫意的手筆,“誰在彩虹那頭,響起黃金歌喉”這般意象,是以寥寥數語勾勒命運宏闊而神秘的輪廓;“那是一塵不染的你啊,藍色湖水般回眸”則努力捕捉瀘沽湖如神祇般永恒的純凈。旋律如湖水般鋪展延伸,遼闊而悠長,試圖將歌詞描繪的意境與那無垠時空感融為同一氣息。編曲里我們把民族元素沉潛于現代國際化的節奏框架內——在“流行性”的廣闊河床里,鑿出一條通向“民族性”深處的清流。當錄音棚中由作曲楊智聰完成的摩梭老人口誦的經文與合成器音色相遇,那瞬間的震顫并非技巧的疊加,而是兩個靈魂在時間深淵中的共鳴。
吉克雋逸的演繹為歌曲注入了靈魂。她硬朗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將歌曲的筋骨與深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她自身融合的氣質,如同摩梭文化本身,既固守傳統,亦坦然擁抱廣遠的風。
創作《摩梭》于我,是一次向著永恒之美的虔誠跋涉。當吉克雋逸的歌聲沉入瀘沽湖的靜夜,我恍然明白:所謂永恒,并非凝固的標本。它藏在繁星輪守的誓言里,藏于藍色湖水的每一次回眸中。摩梭人的浪漫,是深扎于泥土、湖水與星空的生命法則。
這一次創作,也讓我領悟到真正的民族性從不需要刻意標榜——它可以隨時、自由地匯入現代節奏的脈搏,當然這需要一顆真誠的心和一雙靈動的手方能喚醒,它古老卻也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