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記憶是我繪畫的世界,到現在近五十年了,從小涂鴉到專業院校學習,到美術編輯再到大學當老師,然后下海從商,幾經飄浮,其間做了許多與畫畫有關和無關的事,雖然忽左忽右,若即若離,但始終沒有離開畫畫這條主線。
畫什么,怎么畫是個人的事情,應該輕松愉快,從容自在。今天要做到這一點真不容易,當畫畫成為你生活的主要方式時,對畫畫就有了一種期待,對未來就有了一種幻想,這種期待和幻想使畫畫不再單純,也左右了作畫的狀態。怎么想就怎么畫,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起始無終,戛然而止。不要刻意在畫中說出天大的道理,過分強調繪畫的教化作用,就會給繪畫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
繪畫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是藝術家用來表達對世界、對自然、對人生看法的言說方式,同時也是一種視覺美感享受,繪畫的精神品位在畫中,又常在畫外,在可見之處,在詩畫相生的生活里,繪畫包含著藝術家的思考與創造。繪畫之所以為繪畫,是因為它凝聚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技藝,這種表達呈現的繪畫帶有人的體溫和心路感應,每一個筆觸、每一塊色彩、每一根線條都呈現著繪畫的不確定性和不可復制性,它所涌現出的形式結構和形式意味,完全不同于冰冷的機械圖像。繪畫有時糾纏不休、有時心潮澎湃、有時心灰意冷,總是充滿著未知和意外,也充滿著期待和欣喜。
繪畫注重繪畫本身,遠離各種標準和要求,不要有什么附加條件,就會變得輕松、自由、隨性,就會獲得釋放般的輕盈和感動。我畫畫是因為我喜歡,是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快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