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木刻的刀鋒刺入木質肌理,我仿佛觸摸到時間那粗糲而堅實的脈搏。以黑白兩色為舟,以木刻為槳,《跨越·東方神跡》的創作,便是我力圖橫渡浩瀚歷史長河的一次莊重航行。
我以三聯畫的形式作為獨特敘事與象征構架的媒介。中央畫面以升騰的載人航天飛船為主軸,噴薄的煙霧托舉著它刺破蒼穹,東方紅衛星如耀眼的星辰般懸浮,天宮空間站則似不倦的燈塔駐守寰宇——這縱向的升騰,就是中華兒女氤氳千年的飛天夢想,是中華民族向宇宙深處的真切叩問。左翼展開的陸地圖卷:高鐵如銀梭飛馳,高架橋如龍脈縱橫,塔吊如鋼鐵森林,飛機如白鳥翱翔——這是大地之上無遠弗屆的馳騁,是華夏大地上山海相連、一日千里的壯美畫卷。右翼則引向深藍:鉆井平臺巍然屹立于驚濤之上,遠洋科考船乘風破浪,“蛟龍”號則如巨獸巡游于漆黑深淵——這是深海領域的無畏拓進,是國際前沿刷新的“中國深度”。三幅并置,由大地至天空至海洋,縱橫經緯交織出一幅文明奇跡的全息圖景,凝聚成一道跨越時空的“東方神跡”。
這“神跡”,絕非虛幻神祇的偶然恩賜,而是億萬中國人在時代幕布上以血汗寫下的現實詩篇。那煙云升騰的火箭,是無數無名者計算推演的心血結晶;那橫亙山河的高鐵軌道,是無數建設者默默鋪就的意志延伸;那深海中的“蛟龍”,是科研者以勇氣探向未知深淵的明亮眼眸。我試圖通過版畫展現這種“神跡”般的輝煌成就,探析輝煌成就背后的深層根基,那就是我們民族靈魂深處那份不甘沉寂、永不停息的超越渴望,就是我們民族精神中最為堅韌的基因內核,就是驅動我們從歷史的幽深隧道中步步掙脫、最終迎向時代光明的永恒引擎。但愿《跨越·東方神跡》能夠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生動摹寫與永恒銘記,成為獻給所有以沉默創造書寫東方“神跡”的無名英雄的樸素頌歌。
以刀為筆,以木為紙,黑白世界便是我心中最濃烈也是最真摯的畫卷。我相信,黑白,是一種最原始而恒久、最豐富而樸素的繪畫語言,它舍棄了浮華的色彩喧囂,使物象回歸最本質的形態與力量;我相信,木板上的刀痕,既是對中國現代工業精密與力量的一次摹刻,亦是對崢嶸歷史和滄桑歲月的深沉紀念。當堅硬的木板與流動的星空相遇,當單色的純粹與科技的絢爛彼此映照,一種奇特的張力便油然而生:這看似“舊”的技藝,恰恰承載著我們時代最“新”的靈魂,航天器、高鐵、鉆井平臺等,這些現代符號在刀鋒下被賦予了一種紀念碑式的永恒質感。黑白,不是貧瘠,而是包羅萬象的純粹基底,更是對時間莊嚴的默然致敬。每一刀都是時間的拓片,刻下我們曾如何存在、如何跋涉的痕跡。
于是,當刻刀在木板上游走,我感到自己不再只是一個創作者,更成了一個虔誠的見證者——見證著“東方巨龍”正以不可阻擋的姿態,在人類文明的星空中刻下自己深邃而獨特的軌跡。這軌跡,由刻刀下的黑白開始,終將在歷史的畫卷上,升華為永不褪色的傳奇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