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屆重慶市攝影藝術展中,我的攝影作品《母親化作了蝴蝶》獲得紀錄類金獎。這是一組關于母愛、成長和希望的作品。2021年5月,我十一歲的兒子天天被檢查出罹患惡性骶尾部腫瘤,自此我和他媽媽帶著他輾轉重慶、北京等地,開啟了漫長的腫瘤治療之路。經過兩年多的化療、手術、放療及中藥維持治療,天天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勝利的曙光顯現。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23年7月,天天媽媽突然遭遇車禍去世。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天天要走的路還將繼續。
《母親化作了蝴蝶》是一組手機攝影作品,是我抓拍的天天生病這幾年與媽媽的日常生活點滴。他們母子連心,笑對生活,積極樂觀,勇斗病魔。治病期間,我和他媽媽鼓勵他: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休學而未復讀的情況下,天天通過自學課程,順利完成小升初、初升高。天天喜歡看書、寫作,在治病期間就創作了數萬字的中、短篇小說,并在《涪陵文學》《烏江》《巴渝都市報》(白鶴梁副刊)等媒體上發表。
拍攝的初衷,只是單純想記錄兒子與病魔作斗爭的過程,所以最初,這組作品被命名為《向陽而生》。天天媽媽意外去世后,我對作品進行了重新編排,主題從戰病魔轉向了母子情,并將標題改成了《母親化作了蝴蝶》。編排作品的過程,往事歷歷在目:病床邊的輕聲安慰、手術室外的焦灼等待、蹲下身為兒子系鞋帶、扶著兒子做康復訓練、在北京全聚德吃烤鴨、和兒子比身高……我從妻子身上看到的是善良、從容,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慈愛;從兒子的身上看到的是樂觀、聰穎、向陽而生的堅韌與頑強。我想,打動評委的,不僅是作品呈現的生活日常喜怒哀樂的本真與內心,更多的是關注時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命運與變數。這里既有共情和感慨,更有鼓勵和期待!
我原本想,一座沉甸甸的獎杯足以告慰天天媽媽的在天之靈。然而,在2025年6月天天中考結束后的半年例行檢查中,天天腫瘤復發,并于7月11日在重慶兒童醫院住院進行新一輪的化療和手術治療。
2025年7月24日是天天媽媽離開兩周年忌日,我帶著天天到他媽媽墳頭祭掃。天天把手捧的白菊花放在媽媽墓碑前,四周那么靜。我點上一炷香,遞給天天說:天天,給媽媽磕一個頭,讓媽媽保佑你健康平安。
唯愿母親化作蝴蝶,賦予兒子勇敢面對人生無常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