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CucumismeloL.)富含豐富的可溶性糖、有機酸、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能夠很好地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及營養元素,是葫蘆科甜瓜屬的一種重要園藝作物2,已經成為現代人們飯前餐后不可或缺的一種水果。不同的栽培方式對甜瓜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可以影響到植株的生長,進而影響到果實的品質。由于不同的品種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性狀表現,所以在某地區引進新品種時,首先要探索合適的栽培模式。為了探究更加高產質優的栽培方式,獲得品質上乘的甜瓜,科研人員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品種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上海浦東以玉姑為材料的春季栽培結果顯示,三蔓整枝的果實品質以及植株抗性遠遠優于雙蔓整枝和四蔓整枝[3;在新疆圖木舒克種植厚皮甜瓜研究結果顯示,單蔓單瓜整枝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優于雙蔓雙瓜和三蔓三瓜;在上海嘉定種植網紋甜瓜比美的研究顯示,采用單蔓單瓜的整枝方式的果實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均優于雙蔓雙瓜;在陜西楊凌的秋季栽培厚皮甜瓜研究顯示,單蔓單瓜的果實內部品質及單果質量明顯優于單蔓雙瓜;在山東濰坊日光溫室栽培伊麗莎白品種研究顯示,前茬坐2瓜性狀較為優異,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在江蘇南京種植多個品種甜瓜對比研究顯示,小果型品種眾天翠玉、中甜1號在單株留2個果實時表現最好,中果型品種新世紀、海蜜2號在單株留1個果實時表現最好,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特性;在新疆烏魯木齊種植老漢瓜和甜寶的研究顯示,單株留2個瓜比留1個瓜時果臍減小,影響到果實質量和外觀。綜上所述,不同的甜瓜品種在不同地區以不同栽培方式種植時,會出現性狀表現優劣不同的現象,所以在某個地區引進新品種的時候,需要先進行栽培模式探索,確定合適的高產栽培方式后,才能大面積種植。
本文旨在探究新引進品種厚皮甜瓜紅酥手和蘭蜜30兩種甜瓜在洛陽地區春季設施最合適的吊蔓栽培方式,達到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示范效果。本試驗設計了單蔓單瓜和單蔓雙瓜兩種栽培模式,通過比較甜瓜果實成熟時的各種性狀指標,選出合適的整枝留果方式,以提高當地紅酥手和蘭蜜30的種植水平和經濟效益。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厚皮甜瓜紅酥手和蘭蜜30,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在洛陽市農林科學院大棚內進行,大棚為南北走向,長 45m ,寬 8m 。大棚土質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每棚撒施腐熟羊糞 1200kg ,復合肥(N、P、K質量比
阿維菌素顆粒劑 2kg 土益康1號 1.5kg ,旋耕整地。
基質處理:采用穴盤育苗,基質按泥炭土、珍珠巖與蛭石質量比3:1:1,每 1m3 基質加 1kg 復合肥,200g 甲基托布津,適量水,混拌均勻后以手捏成團且不出水為標準[10]。
種子處理:剔除雜粒、枇粒、小粒、形狀不標準的種子,選取顆粒飽滿、色澤亮麗的種子,提前將種子放入 55°C 溫水中浸泡處理6h,將浸過的種子,清洗后瀝干水放在干凈透氣的布內包好,然后放入恒溫培養箱 30°C 下催芽[]。 36h 左右待發芽率 90% 左右時,播種穴盤育苗。
穴盤育苗:將穴盤放置在日光溫室中,第1次澆透水,蓋上透明塑料薄膜,保持濕潤。破土期,白天保持 30°C 左右、夜間保持 20°C 左右為宜;種子出土后,撕掉薄膜,溫度可以適當降低,白天保持24°C 左右、夜間保持 16°C 左右為宜。真葉出現后適當提溫,白天保持 26°C 左右、夜間保持 18°C 左右為宜[]。由于基質較薄穴盤育苗應及時澆水。應根據溫室內濕度,適時通風放濕。
試驗分組:將大棚分為3個區域,待植株長到40cm 吊蔓后,每個區域隨機選取30株生長勢一致的瓜苗,分成兩組,每組15株,一組整枝留果方式為單蔓單瓜,另一組為單蔓雙瓜。本試驗采用人工授粉方式,單蔓單瓜試驗組只將植株第2朵雌花授粉,單蔓雙瓜試驗組將第2朵雌花和第3朵雌花均授粉,不同日期授粉后要掛置不同顏色的指示牌標志,最后每組選取生長健康的10株作為試驗材料進行后續試驗。
1.3 調查方法
(1)果實質量:根據指示牌標志,當果實成熟時及時采摘,稱得單瓜質量。(2)果實縱橫經:將果實縱剖和橫剖,對比拍照,用 30cm 尺子在甜瓜中心位置測量甜瓜的外側縱橫徑和內腔縱橫徑,并計算果肉厚度。(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靠近內腔和瓜皮0.5cm 處挖取些許果肉,利用便攜式測糖儀測得中心和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種子千粒質量和發芽率:選取甜瓜中整體形狀正常一致、質粒飽滿的種子稱得千粒質量;發芽率測定方法以試驗方法中的步驟為準測出。
1.4數據分析
使用MicrosoftExcel2016匯總數據、分析、制圖,并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果實質量
在保證商品性前提下,果實質量越大,產量就越高,經濟收益就越高[3],更能激發農戶的種植熱情。如圖1所示,單株留雙瓜與單株留單瓜相比,紅酥手單果的質量小于單株留單瓜質量的1/2,蘭蜜30單果質量接近于單株留單瓜質量的1/2,且均存在極顯著差異。數據表明單株留雙瓜后,與單株留單瓜相比雖然果實數量增加1倍,但是單株兩個果實的總質量并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降低的現象。
圖1不同留果數對單果質量的影響

注:*表示在 Plt;0.05 水平差異顯著,**表示在 Plt;0.01 水平差異極顯著,***表示在 Plt;0.001 水平差異極顯著。下同。
2.2 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溶性固形物的積累反映了植株的光合作用積累物質的能力,從側面可以衡量植株的健康生長發育程度。在食用上不僅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是果實營養品質的重要指標,對甜瓜果實的商品性影響至關重要[14],是人們選購時要著重考慮的因素。如圖2所示,單株留雙瓜與單株留單瓜相比,紅酥手和蘭蜜30的單株留雙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極顯著低于單株留單瓜,降低幅度在2~4百分點,存在極顯著差異。如圖3所示,單株留雙瓜與單株留單瓜相比,紅酥手和蘭蜜30單株留雙瓜后,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單株留單瓜顯著降低,降低幅度在3~4百分點,存在極顯著差異。表明單株留雙瓜后,與單株留單瓜相比果實的中心和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這一重要指標均出現了降低的現象,影響了甜瓜口感降低了果實的品質。
圖2 不同留果數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

圖3 不同留果數對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

2.3 果實大小
果實的縱外內徑和橫外內徑決定了果實的外觀大小、果實形狀、內腔大小和果肉厚度,能夠反映出果實大小和可食用部分的多少,是果實商品性的重要指標[15]。如圖4和圖5所示,單株留雙瓜時,紅酥手和蘭蜜30的縱外徑與單株留單瓜相比均減少了 5cm 左右,且存在極顯著差異;單株留雙瓜時,紅酥手和蘭蜜30的縱內徑與單株留單瓜相比均減少了 3cm 左右,且存在極顯著差異。如圖6和圖7所示,單株留雙瓜時,紅酥手和蘭蜜
圖4不同留果數對縱外徑長度的影響

圖5不同留果數對縱內徑長度的影響

圖6不同留果數對橫外徑長度的影響

圖7不同留果數對橫內徑長度的影響

30的橫外徑與單株留單瓜相比均減少了 2cm 左右,且存在極顯著差異;單株留雙瓜時,紅酥手和蘭蜜30的橫內徑與單株留單瓜相比均減少了 1cm 左右,且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單株留雙瓜后,與單株留單瓜相比果實的縱內外徑和橫內外徑都出現變小的情況,影響了果實的外觀品質,降低了商品性。
2.4果肉厚度和果形指數
果肉厚度反映果實可食用部分的多少,是衡量果實食用價值和商品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如圖8所示,單株留雙瓜時,紅酥手和蘭蜜30果肉厚度與單株留單瓜相比較均減少了 2cm 左右,與果實大小和果實質量變化趨勢相符合。表明單株留雙瓜與單株留單瓜相比果實的果肉變少,可食用部分減少,食用價值降低。
圖8 不同留果數對果肉厚度的影響

果形指數反映了果實的外觀形狀,體現了種植方法是否得當,有沒有達到原始果實的品質,也是果實商品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優美的果形是人們選購時重要的考慮因素。如圖9所示,單株留雙瓜時,紅酥手和蘭蜜30果形指數與單株留單瓜時相比,均降低了10百分點左右,且存在顯著差異,弱化了果實原有的長橢圓形性狀,降低了商品性。
圖9不同留果數對果形指數的影響

2.5種子千粒質量和發芽率
種子質量是植株繁衍后代的保證,衡量指標主要為千粒質量和發芽率,是該品種繁衍的重要衡量標準[18]。如圖10和圖11所示,單株留雙瓜與單株留單瓜相比,紅酥手和蘭蜜30的種子千粒質量明顯減少,均減少了 3g 左右,發芽率降低了3百分點左右。表明單株留雙瓜時種子千粒質量減少、發芽率降低,會影響該品種后代的正常繁殖。
圖10 不同留果數對種子千粒質量的影響

圖11 不同留果數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3 討論與結論
本試驗以厚皮甜瓜紅酥手和蘭蜜30兩個品種為材料,探究采用單蔓單瓜和單蔓雙瓜方式整枝方式對成熟果實不同性狀指標的影響。綜合來看,在果實產量方面,單蔓雙瓜2個果實的質量之和低于單蔓單瓜1個果實的質量,所以單蔓單瓜產量更具有優勢,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關于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單蔓雙瓜均低于單蔓單瓜,所以果實單蔓單瓜甜度更具有優勢,更能受到人們的喜愛;單蔓雙瓜的縱橫外徑均顯著低于單蔓單瓜,同時也解釋了果實質量的變化趨勢,所以單蔓單瓜果實大小更具有優勢,能夠增加產量;單蔓雙瓜的果肉厚度顯著低于單蔓單瓜,與果實大小和果實質量變化趨勢相符,所以單蔓單瓜果肉厚度更具有優勢,可食用部分增加,更能增加經濟效益;單蔓單瓜的果形符合原本選育目標的形狀,說明植株生長得更加健康,單蔓雙瓜的果形指數雖然也是長橢圓形,但是單蔓單瓜果形指數更符合長橢圓形,更符合選育目標,能健康的生長發育,果實也更有營養;單蔓雙瓜的千粒質量和發芽率均顯著低于單蔓單瓜,所以單蔓單瓜的種子更加飽滿有營養,且更容易繁殖后代。
所以,在洛陽春季設施栽培吊蔓種植條件下,厚皮甜瓜紅酥手和蘭蜜30兩個品種采取單蔓單瓜的栽培方式較為合理,可以獲得商品性更好、產量更高、果實品質更佳的果實。
參考文獻
[1] 王盼,薛喜琴,婁丁,等.設施甜瓜品種間果實品質比較[J].陜西農業科學,2024,70(10):57-61.
[2] 畢研飛,魏斌,唐政輝,等.甜瓜HSP20基因家族的鑒定及表達分析[J/OL].分子植物育種,1-14.(2024-12-12),https://link.cnki.net/urlid/46.1068.S.20241211.919.004.
[3] 蔡祺,陳春雷,顧春軍,等.“玉姑\"甜瓜多蔓整枝栽培模式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22(4):79-80.
[4] 依明江·圖爾迪,魏俊梅,劉相博,等,不同整枝方式對厚皮甜瓜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農村科技,2024(1):46-49.
[5]張容,李婷.不同整枝坐果方式對網紋甜瓜商品性和產量的影響[J].上海蔬菜,2020(4):73-74.
[6] 李立昆,李玉紅,程智慧.不同留果方式對秋季栽培厚皮甜瓜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0,19(6):157-159.
[7] 李媛媛.不同坐果數對厚皮甜瓜葉片衰老及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1,26(增刊1):181-184.
[8] 謝澤君,包衛紅,吳震.單株留果數量對厚皮甜瓜果實發育、品質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瓜菜,2012,25(3):34-36.
[9]包睿,賞蕾娟,張輝,等.不同農藝操作對甜瓜果臍大小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3,36(7):24-30.
[10]田紅梅,楊積山,俞家永,等.不同規格穴盤砧木育苗對斷根甜瓜嫁接苗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22):51-53.
[11]董友磊.蔬菜溫湯浸種方法[J].農家致富,2016(24):30.
[12]陳明月,蔡立平,劉娜,等.厚皮甜瓜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1(7):21.
[13]何曉慶,艾琪,白青,等.不同厚皮甜瓜品種果實品質和田間性狀影響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24,70(11):50-52.
[14]吳保良,郭昊杰,紀道保,等.寧波春茬網紋甜瓜品種比較試驗及綜合分析[J].長江蔬菜,2024(12):15-17.
[15]馮路路,閆洪朗,王曼曼,等.209份甜瓜種質資源果實性狀的綜合評價[J].江蘇農業科學,2024,52(16):178-186.
[16]于翠香,張海燕,安仕博,等.生態因子對薄皮甜瓜主要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11):24-26.
[17]陳克農,張紅卓,袁麗偉,等.甜瓜果形指數的F2代遺傳研究[J].北方園藝,2016(19):1-4.
[18]劉麗麗,鄭付國.玉米種子質量影響因素及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探析[J].種子世界,2024(1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