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又名胡瓜,其果實富含纖維素、多種維生素和礦質元素,營養價值高,適于涼拌、熟食、制作泡菜等,各種食法都別有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本文就設施水果黃瓜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土攘處理與施肥、種子處理、壯苗培育、病害防治和及時采摘等方面內容進行總結,希望能為廣大菜農提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水果黃瓜喜歡溫暖的生長環境且不耐寒,在選擇品種時,要考慮其耐寒性、抗病性以及產量等因素。優良品種如MKL60、戴多星、春光2號、甜翠綠6號、香香脆(圖1)等,適合設施栽培。
圖1 香香脆黃瓜結果狀

2 茬口安排
秋冬茬:一般在8月份至9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定植,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供應市場。
冬春茬:一般10月中下旬播種,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定植,春節前上市,一直供應到6月份。
3 土壤與施肥
3.1土壤準備
選擇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排水良好且前茬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提前深翻土壤,深度約 25~30cm 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通氣性與保水性。
3.2整地施肥
水果黃瓜需肥量較大,施肥過程中應氮、磷、鉀、鈣肥配合施用。在種植前,應施足底肥,如腐熟細碎的優質農家肥等。整地施肥最好在播種前的1個月進行,按每667m2 產 10000kg 黃瓜,需施用腐熟的圈肥 8~10m3 或發酵好的優質雞糞 2~3m3 ,再施用氮、磷、鉀復合肥100kg 作基肥,為了防治地下害蟲,每 667m2 用天諾3% 正地丹顆粒 4~5kg 加細砂拌勻,將肥藥撒施后深翻30cm ,使土、肥、藥混合均勻,耙細樓平。在生長階段,根據黃瓜的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狀況進行追肥。追肥時,可采用滴灌方式,使肥料隨水施入土壤中。
4 種子處理
4.1用種量
黃瓜種子千粒重一般為 28~32g ,每 50g 黃瓜種子大概有1700粒。一般每 667m2 需種子 150g 。
4.2 種子處理
選取晴天,將種子在太陽下晾曬2~3d,促進種子發芽整齊。將種子放入 50~55°C 恒溫的熱水中,不停的攪拌,燙種 15min ,然后撈出種子放入 25~30°C 溫水中,將種皮上的黏質淘洗干凈,同時撈去癟籽和雜質等,浸泡 46h 。
也可用 0.1%~0.5% 的高錳酸鉀浸種消毒,黃瓜種子浸 3h 后撈起用清水清洗,瀝干催芽。黃瓜催芽適宜溫度為 28~30°C,30°C 時 24h 即可出芽。催芽時種子表面的水分要甩干、并保證良好的透氣性。發現開始出芽,立即將溫度調低 2~3°C ,使緩慢出苗,保證幼芽健壯和整齊。
5 壯苗培育
小拱棚育苗多用于春露地黃瓜栽培的育苗,為了移栽方便,苗床地一般選在要種植的地塊的邊上。播種時間一般按當地終霜期向前推35~40d,根據天氣預報,選最近5~7d均為晴天的前1d,浸種催芽。苗畦一般寬 1.2m ,長度根據育苗量多少而定。畦間相距 0.8m ,便于取土和管理。作畦時畦內撒施復合肥5~10kg/667m2 ,然后樓平。播種前澆大水,要求水深10cm 。為殺死地下害蟲,可隨水沖施 5% 毒死蜱·辛硫磷顆粒劑,可有效預防線蟲等地下害蟲危害。待水滲干后劃成 10cm×10cm 的地塊,每塊中央平放1粒發芽的種子,胚根向下。然后覆蓋 1.5~2cm 的濕土。播種完后,先覆蓋一層地膜,然后架上小拱棚,覆蓋塑料薄膜,一般不用覆蓋草苫。
6 定植管理
6.1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要綜合考慮黃瓜品種、土壤肥力等因素。一般早熟品種株行距可為 30cm×40cm ,每667m2 定植3500~4000株;中晚熟品種株行距可調整為 35cm×50cm ,每 667m2 定植3000~3500株,保證黃瓜生長有足夠空間和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6.2 定植苗選擇
挑選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片濃綠且無病蟲害的適齡壯苗,苗齡通常在 30~40d 。
6.3 定植方法
6.3.1起苗起苗時盡量保持根系完整,減少傷根。可以用小鏟子等工具帶土坨起苗,保護根系。
6.3.2定植先按株行距挖好定植穴,將黃瓜苗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填土至一半時輕提苗,讓根系與土壤貼合緊密,再繼續填土并壓實,定植時莖基部與地面平齊。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確保土壤濕透,促進緩苗。
7 定植后田間管理
7.1 覆蓋地膜
在黃瓜種植后覆蓋地膜,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濕度,還能起到一定的保溫和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例如采用黑色地膜,既能降低濕度又能防止雜草滋生(圖2)。
7.2 溫度調控
定植初期,白天保持棚溫 25~30°C ,夜間 15~18°C ,利于緩苗。緩苗后適當降低溫度,白天 22~25°C 夜間 12~15°C ,通過調整通風口等方式合理調節溫度。
圖2 黃瓜覆膜種植可保溫抑草

7.3 濕度調控
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70%~80% 為宜,通過通風、控制澆水等措施來調節濕度,防止濕度過高引發病害[2]。
打開大棚通風口通風換氣時,一般晴天的上午通風效果較好,每次通風時間可根據濕度情況持續 30min 至數小時不等。
7.4光照管理
為了保證黃瓜有充足的光照時長和光照強度,應盡量選擇光照條件好的地塊種植。如果是大棚種植,應定期清潔棚膜,以提高透光率;還可以通過后墻懸掛反光幕等方式增加光照,讓黃瓜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利于黃瓜筆直生長和色素合成,顏色變得更深。
7.5搭架引蔓
及時給黃瓜搭架,引導瓜蔓順著架子攀爬生長,使黃瓜能垂直懸掛,減少因著地、擠壓等因素造成的彎曲現象,同時也能保證果實各面受光均勻,顏色更均勻、更深。為了使水果黃瓜豐產,要及早將1~5節位的幼瓜疏掉,從第6節開始留瓜,單株結瓜60條以上(圖3)。
圖3對黃瓜搭架引蔓

7.6 定植后用肥
黃瓜緩苗后,沖施優道含腐殖酸生根肥、礦源黃腐酸鉀、碧卡20億復合微生物菌劑,可大大提高黃瓜苗的成活率,預防后期的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生長期可采用平衡型水溶肥搭配中量元素水溶肥,搭配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效果明顯,不旺長,全程使用優道特種肥,可以早上市。
掛果期應使用有機復合母液水溶肥、含腐殖酸平衡型沖施肥、亞磷酸鉀葉面肥,不僅能及時補充大量的有機質,又可補充多種中微量元素,預防因缺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大量的氮磷鉀營養物質的攝入,可促進黃瓜不斷開花結果。
8 設施水果黃瓜常見病害
8.1 霜霉病
8.1.1癥狀表現葉片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淡綠色小斑點,隨后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的黃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葉背病斑處會生出紫黑色霉層,嚴重時葉片枯黃、干枯(圖4)。
圖4黃瓜霜霉病葉片表現

8.1.2發病原因 棚內濕度大、溫度適宜( 16~24°C 最易發病)時容易誘發此病。
8.1.3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合理控制棚內溫濕度,加強通風;預防時使用優道亞磷酸鉀,發病后可噴施甲霜靈、霜脲錳鋅等殺菌劑。
8.2 白粉病
8.2.1癥狀表現葉片、葉柄、莖蔓等部位均可受害,發病初期表面出現白色近圓形的小粉斑,之后逐漸擴大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嚴重時白粉布滿整個植株,葉片枯黃、發脆。
8.2.2發病原因在高溫干旱與高溫高濕條件交替出現時易發病,植株生長弱、通風差等情況也利于白粉病發生。
8.2.3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預防時使用優道亞磷酸鉀;發病時可選用粉銹寧、多菌靈等藥劑噴霧。
8.3 細菌性角斑病
8.3.1癥狀表現主要危害葉片,初為水漬狀淺綠色斑點,后變為淡褐色多角形病斑,病部質脆易穿孔,濕度大時葉背有白色菌膿溢出,干后有一層白色薄膜。
8.3.2發病原因種子帶菌、棚內濕度大、植株上有傷口等容易引發細菌性角斑病。
8.3.3防治方法種子消毒處理;避免大水漫灌,降低棚內濕度;預防時使用優道亞磷酸鉀;發病后可噴施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藥劑。
8.4 灰霉病
8.4.1癥狀表現多從開敗的雌花、殘花開始侵染,致使花器變軟、萎縮腐爛,進而向瓜條、葉片、莖蔓等部位蔓延,病部表面有灰色霉層。
8.4.2發病原因低溫高濕(溫度 18~23°C. 相對濕度90% 以上)環境利于發病,植株過密、通風透光差時也易發病。
8.4.3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殘體;加強通風降濕;預防時使用優道亞磷酸鉀;發病初期可選用異菌脲、腐霉利等藥劑噴霧。
8.5 根腐病
8.5.1癥狀表現根部或根莖部開始發病,先是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之后逐漸擴大、凹陷,皮層腐爛,地上部分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發黃,嚴重時整株萎蔫死亡。8.5.2發病原因土壤連作、排水不良、根部有傷口等容易引發根腐病。
8.5.3防治方法實行輪作倒茬;避免積水,做好排水工作;使用優道600億菌劑、生根肥、微生物菌劑來預防;發病時可用惡霉靈、甲霜靈等灌根。
9采收
從播種到采瓜大約70d,尤其是根瓜必須及早采收,防止墜秧,中上部黃瓜,一般開花到采收7d左右,結瓜初期一般2~3d采收1次,盛果期1~2d采收1次。
10 結束語
設施水果黃瓜栽培技術涉及品種選擇、茬口安排、土壤準備與施肥、種子處理及育苗、定植和定植后的生長環境調控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合理運用這些技術措施,可實現水果黃瓜的高產優質栽培。
參考文獻
[1]鄭菌.水果黃瓜種植項目分析[J].農村新技術,2024(5):52-53.
[2] 華秀麗,史震偉,孫志明,等.甜椒無公害無土栽培技術規程[J].長江蔬菜.2007(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