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蟲簡稱“桃小”,俗稱“鉆心蟲”“桃蛀果蛾\"等,隸屬鱗翅目蛀果蛾科,危害植物主要有桃、梨、蘋果、棗、海棠、山楂等多種經濟林樹種。桃小食心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果實,果實從幼果期就開始受害,果實表面出現凹凸不平,多畸形,俗稱“猴頭果”。若近成熟期果實受害,外觀雖然不變,但果內充滿蟲糞,俗稱“豆沙餡”。桃小食心蟲的危害嚴重降低了果實品質(圖1),損害了果農的切實利益。因此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實時預防和防治,以確保果品優質、商品價值高,助力果農獲得較高的利潤。
1 發生原因分析
1.1越冬基數大
桃小食心蟲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度過冬季,若越冬蟲口多,果農未采取清園等措施降低蟲口基數,翌年桃小食心蟲的發生將十分嚴重。若冬春季節采用修剪枯枝(圖2)、病蟲枝條以及清除落葉雜草、落果蟲果等措施,就會極大地降低蟲口基數,蟲害的危害將極大地減輕。因此蟲口越冬基數是桃小食心蟲發生程度嚴重與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1桃小食心蟲危害狀

圖2清理枯枝

1.2食物來源廣
桃小食心蟲的寄主植物多,食物來源十分豐富。目前園林以及景區中搭配種植有桃、梨、蘋果、棗、海棠、山楂等多種果樹,經濟林游玩采摘區各種果園比鄰,或者一個果園中多種果樹混合種植,以滿足群眾采摘或觀賞游玩需要。果樹混栽及相距不遠都會為桃小的傳播與蔓延提供廣闊的空間,以至于蟲口不斷增加與擴散,蟲害的發生有增無減。
1.3 防治難度大
一是地面防治難度大。目前果園生態環境及地面情況各不相同,桃小食心蟲老熟幼蟲越冬范圍廣,在樹盤附近、畦埂地邊、地表覆蓋物下等均有分布,地面防治實施的難度較大,漏防漏治不可避免。二是防治難以達成一致。目前經濟林產區或農家采摘園區,雖然果園管理水平及經營方式不同,但卻相互連接成片或相隔直線距離不遠。據觀察,桃小食心蟲成蟲飛行距離為 200m 左右,僅靠成蟲飛行完全可以引發蟲情的大面積擴散。因此防治上若做不到協調一致,即使防治比較到位的果園,不久也會因為成蟲的擴散而再次引發蟲害。
2 發生規律
桃小食心蟲在山東地區1年可發生1~2代,以老熟幼蟲越冬休眠。多數老熟幼蟲在果樹樹冠投影范圍深度為 3~10cm 的土層中越冬,少部分在果樹根頸部、堆果場等處越冬。5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出土活動,盛期為6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出土后在果樹老根、雜草及土塊旁結成夏繭,夏繭形狀為紡錘形,老熟幼蟲在繭內化蛹。老熟幼蟲從出土到化蛹需要時間很短,在1~2d內即可完成,此段時間蟲體嬌嫩,對外界干擾及農藥抗性最弱,若此時間段防治,可事半功倍?;己笙x蛹歷經12d左右開始陸續羽化,6月中旬第1代成蟲出現。成蟲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棲息于雜草中、葉背面等處,夜晚是成蟲交尾產卵的活躍期。雌蟲產卵位置很多,葉片上、果實的梗洼及萼洼均是雌蟲喜歡產卵的位置,產卵后7~10d孵化出小幼蟲,初孵幼蟲在果實表面活動一段時間,然后選準位置,鉆蛀入果內危害22~29d后,一直至幼蟲老熟后脫果。脫果早的老熟幼蟲向外啃咬1個較大的蛀孔,然后脫離果實落地,就近尋找土層縫隙化蛹,然后羽化產卵孵化第2代幼蟲,繼續蛀果危害。脫果晚的桃小食心蟲幼蟲,1年僅發生1個世代,老齡幼蟲落地后直接爬向樹干,圍繞根頸做繭進入越冬休眠狀態。9月上旬,脫果早的第2代老熟幼蟲陸續脫離果實入土進入越冬休眠期。
3 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秉承“預防為主、積極防治”的原則,采取地面防治 + 地下防治相結合的策略,多措并舉,綜合防治桃小食心蟲,最大限度地壓減蟲口基數。
3.1農業防治
一是在越冬老熟幼蟲出土前,及時清理干凈樹盤內的覆蓋物及雜草垃圾等,壘集石塊誘集老熟幼蟲在此處化蛹以集中消滅?;蛘咴诶鲜煊紫x脫離果實前,適時摘取蟲果,集中帶離果園做無害化處理,也能達到減少蟲口的目的。二是在越冬老熟幼蟲出土前,圍繞樹干 1.5m 的范圍內,挖翻土壤 15cm 左右,撿拾并擊殺在土壤中的越冬幼蟲,以此降低越冬蟲源基數。三是越冬幼蟲出土期間,地面噴灑辛硫磷藥液,以此毒死出土的越冬幼蟲。四是土壤封凍前,將樹冠投影范圍內的土壤深翻 20~30cm ,惡化及破壞桃小食心蟲幼蟲越冬休眠的場所,以達到消滅越冬老熟幼蟲的目的。
3.2 物理防治
一是樹盤覆膜。春季越冬幼蟲出土前,樹體周圍覆蓋黑膜,覆蓋范圍為樹冠投影下的土壤,以此阻止老熟幼蟲出土。注意用土壓實黑膜邊緣,以免有遺漏幼蟲出土。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期間,自制糖醋液誘殺桃小食心蟲成蟲。糖醋液配比為紅糖1份、醋2份、水20份,另外可加入適量白酒。在果園內每 667m2"懸掛7個裝有糖醋液的瓶子,每15d左右更換1次糖醋液。三是性誘劑誘殺。成蟲羽化期間,在距離地面高度 1.5~2.0m 處的樹枝上懸掛誘捕器,每 667m2"懸掛5~8個,定期查看清理粘蟲板蟲尸并重新涂刷黏膠,20d左右更換1次誘芯。四是果實套袋保護(圖3)。在成蟲產卵前實施套袋保護,不僅可阻隔灰塵及農藥污染,還可阻隔多種害蟲危害果實,能夠顯著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
圖3果實套袋

3.3 生物防治
一是果園生草。果園自然生草后,禁止使用除草劑,草高可人工收割?;蛐虚g種植白三葉草等草本植物,以此保護天敵昆蟲。通過果園生草,增加赤眼蜂、草蛉、繭蜂、姬蜂等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敵的種類和數量,以此達到長期控制病蟲害的目的(圖4)。二是微生物制劑防控。春季越冬老熟幼蟲出土前,在樹盤周圍的地面上噴灑綠僵菌或白僵菌可濕性粉劑,以消滅出土幼蟲。三是釋放桃小甲腹繭蜂。該寄生蜂寄生率較高,它將卵產在桃小食心蟲的卵內,桃小食心蟲孵化幼蟲后,桃小甲腹繭蜂也孵化幼蟲,在桃小食心蟲幼蟲體內吸取其營養,一直到越冬幼蟲出土化蛹后被蠶食殆盡。因此,在越冬成蟲羽化盛期,果園成功投放桃小甲腹繭蜂實施生物防治,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四是禁止使用高毒農藥。生物防治的效果要鞏固、長久,果園內藥物防治時須優先使用生物農藥,嚴禁使用高毒、殘效期長的農藥,以免對天敵造成傷害。
圖4果園生草

3.4 藥劑防治
一是幼蟲出土期防治。春季5月開始,安排專人在果園監測桃小食心蟲出土情況,當連續3d監測到幼蟲出土數量持續增多時,在樹盤周圍地面噴施 40% 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淺鋤使藥土混合均勻,或者將藥液噴在細沙土上,攪拌均勻后撒施樹盤附近,對消滅出土幼蟲效果較好。二是成蟲及卵期防治。成蟲羽化高峰期及產卵期,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苦參堿、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農藥,在無風天氣均勻噴灑樹體,以達到消滅蟲害的目的。發生嚴重的果園,每隔15d后再噴1次藥劑,可增強效果。三是幼蟲蛀果前防治。在桃小食心蟲初孵幼蟲至蛀入果實前,選用青蟲菌6號、阿維菌素、桃小靈、氟苯蟲酰胺、甲維鹽等藥劑進行噴藥防治,重點噴灑果實,徹底殺滅初孵幼蟲,降低果實受害的概率。四是在幼蟲脫果期防治。選用阿維菌素微乳劑、氯蟲·高氯氟懸浮劑、溴氰菊酯乳油等藥劑毒殺脫果后的老熟幼蟲,效果較好。
4結論
桃小食心蟲是目前果園中嚴重危害果實的一種常見害蟲,對果樹生產構成巨大威脅。因此建議采取地面防治 + 地下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對桃小食心蟲實施綜合防控措施。其中地面防治方法主要有果實套袋、圍草誘殺、糖醋液誘殺、殺蟲燈誘殺及藥物防治等,地下防治則是深翻土壤,晾曬及凍死幼蟲。日常精心管理果園,適時采取多種有效技術措施,盡量降低桃小食心蟲對果實的危害程度,確保果樹健康生長,實現優質豐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