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櫻桃因獨特的風味和較高的經濟價值,被譽為“果實中的鉆石”,在全球水果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圖1)。然而,其果實嬌嫩、易受機械損傷及微生物侵染,尤其在采后貯存與運輸過程中病蟲害問題更為突出,成為其品質保持和市場供應的關鍵瓶頸。現有防控實踐中,化學農藥雖可在短期內控制了病蟲害的擴散,卻過度使用因殘留問題影響了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與此同時,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也加劇了傳統防控技術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構建以綠色、生態為核心的綜合防控體系,整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農業防治等技術手段,從多層面實現采后病蟲害的系統化控制。
1甜櫻桃采后病蟲害
甜櫻桃采后病蟲害是影響果實品質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其中灰霉病、青霉病和黑腐病是最為常見的病害類型。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引起,在高濕環境下尤為猖獗,其病原菌通常通過傷口或果柄侵染果實,形成灰色絨毛狀霉層并快速擴展,最終導致果實腐爛。此病害的廣泛流行主要是由于采摘、運輸過程中不當操作造成的果實機械損傷,為病菌侵入提供了便利條件。青霉病由青霉菌引發,多在儲存階段表現顯著,典型特征為果實表面形成綠色或藍綠色霉層。青霉菌的耐低溫特性使其在冷藏環境下仍能保持活性,嚴重威脅果實的貯存時間。褐腐病則由鏈核盤菌屬真菌引起,其侵染部位主要集中在果皮,隨著病情發展,果實出現褐色病斑并伴隨干縮和霉變,最終失去商品價值。以上病害不僅威脅果實品質,更會在貯運過程中相互疊加,加速損害范圍的擴大。
此外,甜櫻桃采后蟲害也不容忽視,其中果蠅和紅頸天牛是最具代表性的兩類害蟲。果蠅因其嗜酸性和高繁殖能力成為全球性問題,其雌蟲通過產卵器在果皮破損處產卵,幼蟲孵化后直接取食果肉,造成果實軟化、甚至腐爛(圖2)。紅頸天牛初齡幼蟲蛀食韌皮部,后蛀食枝干和木質部,蛀入木質部后一路向上蛀食,每隔一定距離蛀孔向外排糞。蛀孔外堆積木屑狀蟲糞,蛀后造成樹體流膠,成蟲取食嫩枝皮和葉。受害樹樹體衰弱,嚴重時可造成大枝甚至整株死亡。
圖1 甜櫻桃園

2 綜合防控技術
2.1 生物防治
甜櫻桃采后病蟲害綜合防治中,生物防治技術因綠色環保、低殘留和生態友好的特點,正逐漸成為研究與應用的重點方向。通過應用生物制劑,能夠顯著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并在病蟲害防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圖2 甜櫻桃果蠅蟲害

相較于傳統化學殺菌劑,生物制劑在甜櫻桃表面作用時對果實品質的影響極小,且能夠維持果實天然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為實現果實高質量保鮮提供了保障。
研究表明:櫻桃采摘后,用 0.5% 氨基寡糖素水劑50倍或 0.5% 幾丁聚糖水劑50倍浸果,對櫻桃貯藏期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氨基寡糖素為代表的生物農藥對人畜無毒,使用效果好,可延長鮮果貯藏期[2]。
趙珊等3利用苯乳酸-海藻酸鈉涂膜保鮮劑對甜櫻桃進行涂膜保鮮,可減少水分散失,有利于降低甜櫻桃代謝強度,較好地抑制甜櫻桃的腐爛,甜櫻桃的品質得到保持,使冷藏期延長。
此外,益生菌的引入也展現出顯著潛力,某些乳酸菌可通過降低果實表面pH值或生成抗菌性代謝物,抑制甜櫻桃病原菌的擴散。
然而,生物防治的推廣與應用仍面臨很多問題,如不同天氣和果實發育條件下,生物制劑的效果可能存在差異,需要進一步優化劑型和應用參數。盡管如此,隨著生態農業理念的深入人心及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防治在甜櫻桃采后病蟲害綜合防控中的地位勢必更加重要。
2.2 物理防治
甜櫻桃采后病蟲害防治中,物理防治方法因無污染、無殘留且符合綠色生產理念的特性,目前廣受關注。如氣調貯藏,為果實品質的保持與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技術支持[]。Serradilla等采用氣調來抑制櫻桃貯藏期間微生物的生長,發現 5%02+10% CO和 8%02+10% CO2 能有效抑制霉菌、嗜溫需氧型細菌等生長,延長貨架期。
采后在關注貯藏環境的同時,田間管理對防治蟲害也有一定作用,為了防治紅頸天牛,應加強果樹的日常檢查工作。被紅頸天牛危害的枝干會留下排列不整齊的蛀孔,在枝干的表面會有蟲糞排出。如果發現蟲枝,可以使用小刀或者鋼絲等可以深入蛀孔的工具將蛀孔里的蟲卵或者幼蟲刺死,或在6月上旬成蟲羽化前用涂白劑(生石灰:硫黃:水)=10:1:40對樹干及大枝涂白,可防止成蟲產卵。
盡管物理防治具有明顯優勢,但其推廣仍面臨一定挑戰。例如,智能貯存設施的高投入成本可能限制小型生產者的使用,而復雜的技術維護也對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然而,隨著技術不斷提高和政府支持政策的加持,這些瓶頸正在逐步被克服。
2.3農業防治
在甜櫻桃采后,農業防治更強調全流程管理的系統性。
規范化種植以科學的栽培管理為核心,通過優化生長環境和植株管理,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合理的種植布局和科學的密植模式有助于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從根本上抑制灰霉病、褐腐病等病害的擴散。同時,通過選擇抗病蟲優良品種與優化嫁接技術,可在源頭上提升果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同時也應注意及時清理果園內的雜草;及時清除裂果、病蟲果及殘次果、落果,并集中進行深埋處理。也可以將果蠅危害的果實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在強光下暴曬以殺死幼蟲和卵。此外,每年11月中下旬,還需徹底清除園內的落葉和病枝,并進行集中深埋或燒毀。冬季深翻土壤,壓低蟲口基數,或用黑色地膜覆蓋土壤,以防成蟲爬出。施肥和灌溉作為種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嚴格遵循精準施肥與滴灌技術,通過滿足植物生長需求,避免水分過量引發果實裂果及病害暴發。
以上對果實采后環境、設備、操作流程等的精準調控,從源頭上構建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儲運環境。
事實上,不少采后病蟲害的暴發并非源于病原菌的首次侵染,而是貯藏環境中“隱性感染”條件的激發。殘留在分揀臺、包裝設施或周轉筐內的微生物群落,往往在高濕、通風不暢的情況下成為病害滋生的“溫床”。因此,農業防治還可通過制度化、常態化的清潔消毒措施,減少儲藏設施中的病原菌。例如,在果實入庫前統一執行環控設備和儲物器具的清洗、消毒、烘干流程,此外,控制人員操作是否規范、果實搬運中是否造成機械性傷口、采后初處理過程中果品的滯留時間等,均會影響病原侵入。
農業防治還應延伸至采后各處理環節的環境管理。例如,預冷車間的溫濕調控是否精確,直接關系到果實感染病原菌。若在初冷過程中溫度下降過慢,或濕度管理不到位,極易出現果面冷凝、水珠積聚等現象,為灰霉菌等真菌性病原提供可乘之機。此外,包裝材料的選擇亦不可忽視。透氣性差、吸濕性弱的包裝材料加劇果實間的交叉感染。因此,通過優化包裝材質、改進通氣結構以及設定合理的裝箱量,可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基礎概率。
可以看出,農業防治在采后階段雖不具有“直接殺菌”的手段,卻可以通過人、機、環、料的系統協同,建立起一道防護屏障。只有將防治思路從“對癥治療\"轉向“生態預防”,才能真正提升甜櫻桃在儲運環節的抗風險能力,確保果實在進入市場前仍保持其應有的品質與商品價值。
規范化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最終目的是形成采后全流程的高效管理體系。這種體系要求種植管理與采后處理各環節相輔相成,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比如,在病蟲害高發季節,通過嚴格控制果園衛生,降低果實表面攜帶病原菌的概率;而科學采摘與快速預冷則進一步保障果實在運輸和貯存中的良好狀態。這種前后銜接緊密的體系,不僅提升了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整體效能,也極大增強了甜櫻桃在市場中的商品競爭力。
3結語
甜櫻桃采后病蟲害的防治,作為保障果實品質與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急需綜合性、系統化的技術支撐。本文通過分析主要病蟲害的發病癥狀和危害特點,提出了以綠色防控為核心的綜合防治策略。從微生物制劑構建生態化病蟲害控制體系,到智能控溫控濕貯存技術抑制病原菌,再到規范化種植奠定采后管理基礎,多維協同的防控模式才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生態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淑平,王同廣,楊麗暉,等.櫻桃早產豐產栽培技術[J].煙臺果樹,2024(4):50.
[2] 王正明,任俊,陳明,等.幾種生物殺菌劑對櫻桃貯藏期病害防治效果[J].湖北植保,2009(4):26-27.
[3] 趙珊,貢漢生,田亞晨,等.苯乳酸-海藻酸鈉涂膜保鮮劑的制備及其在甜櫻桃保鮮中的應用[J].食品科學,2018,39(11):221-226.
[4] 王亮.櫻桃番茄早春保護地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24(19):25.
[5] SerradillaMJ,VillalobosMdelC,HernandezA,etal.Studyofmicrobiological qualityofcontrolled atmospherepackaged‘Ambrunés’sweet cherriesand subsequentshelf-lif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3,166(1):85-92.
[6] 周園園,馮均科,陳穎,等.蘇南地區櫻桃番茄高品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長江蔬菜,2024(1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