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地處華北平原南部,年平均氣溫為13.5°C ,年降水量為 700mm ,無霜期長達200d,年平均日照時數在 2400h 以上,土壤類型以潮土和褐土為主,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適中,為草莓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地區草莓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達 3 333.33hm2 ,年產草莓鮮果8萬t,濟寧地區的草莓種植主要集中在汶上、曲阜、泗水等地,其中,汶上縣種植面積最大,達到了1 666.67hm2 ,年產量為4萬t;曲阜市次之,種植面積為 1000hm2 ,年產量為3萬t;泗水縣種植面積為666.67hm2 ,年產量為1萬t,這為草莓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選用良種
在山東濟寧地區,草莓種植者十分注重選用良種以提高產量和品質。目前,濟寧地區主要種植的草莓品種包括甜寶、章姬(圖1)紅顏等,這些品種不僅口感甜美,而且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其中,甜寶草莓種植面積達 2000hm2 ,年產量為6萬t;章姬草莓種植面積達 800hm2 ,年產量為2.4萬t;紅顏草莓種植面積達 533.33hm2 ,年產量為1.6萬t,通過選用良種,濟寧地區的草莓種植者有效地提高了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同時也增強了草莓的抗病蟲害能力,為草莓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培育壯苗
培育壯苗是草莓種植的關鍵環節之一,一般采用組培的育苗方法,確保草莓苗健壯(圖2)。組培苗的育苗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母株,取其莖尖或葉片作為外植體進行消毒處理;其次,在無菌條件下,將外植體接種在含有適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培養基上,誘導形成愈傷組織;接著,將愈傷組織轉移到分化培養基上,誘導其形成叢生芽;然后,將叢生芽轉移到增殖培養基上,進行繼代培養,最終獲得大量脫毒植株;最后,將組培苗移至穴盤進行煉苗處理,逐漸適應外界環境,即可移栽到大田。在育苗過程中,種植者嚴格控制光照、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即光照強度保持在 1800~2000lx ,光照時間 12~14h/d ,溫度控制在 20~25°C 左右,濕度保持在 70% 左右,以確保草莓苗的正常生長發育。經過組培方法培育的草莓苗,根系發達,葉片濃綠,生長勢強,去除了絕大多數植物病毒,移栽到大田后成活率高,為草莓的高產優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1 章姬草莓苗圃

圖2 章姬草莓壯苗

3 合理栽培
嚴格控制種植密度,種植草莓苗8000株 ?667m2 以確保草莓植株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光照條件;注重水肥管理,每年施用有機肥 2000kg/667m2 ,復合肥50kg/667m2 ,以滿足草莓生長所需的養分;灌溉時,采用滴灌技術,每次灌溉用水量為 30m3/667m2 ,既節約了水資源,又保證了草莓的充分灌溉。此外,應定期進行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3次,以保持土壤疏松,減少雜草對草莓生長的影響(圖3)。
4 土壤消毒
應采取多種措施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蟲,以保障草莓的健康生長。使用石灰氮進行土壤消毒,用量為 50kg/667m2 ,石灰氮能有效殺滅土壤中的多種病原菌和害蟲,同時調節土壤酸堿度,為草莓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此外,在夏季高溫季節,將土壤深翻 30cm ,將棚室密閉,使室內溫度達到70°C 以上,持續悶棚15d,提高土壤溫度,從而達到殺滅病原菌和害蟲的目的。這種方法成本較低,僅需人工和簡單的設備,即可有效對土壤消毒,減少病蟲害的發生3。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壤消毒效果,應結合使用生物制劑,如施用枯草芽孢桿菌 2kg/667m2 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長,促進草莓根系的健康生長發育。
圖3草莓栽培

5 科學防治病蟲害
在草莓生長過程受多種病蟲害影響,不同病蟲害對草莓生長造成的影響不同,目前,從濟寧地區的草莓種植中發現,常見如灰霉病、白粉病、蚜蟲、紅蜘蛛、白粉虱等,這些病蟲害的出現不僅影響了草莓的產量和品質,還增加了種植戶的管理成本和農藥使用量。因此,科學防治病蟲害是保障草莓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濟寧地區的草莓種植者采取了一系列綜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提高防治效果。
5.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過物理手段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對草莓的生長環境進行調控,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刹捎命S板誘殺害蟲的方法,懸掛黃板30張 /667m2 ,每張黃板每天能誘殺蚜蟲、白粉虱等害蟲約50頭,有效降低了害蟲的數量;同時,利用防蟲網進行防治,鋪設25目的防蟲網,能有效阻擋蚜蟲、紅蜘蛛等害蟲的入侵,減少了害蟲對草莓的危害;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設置殺蟲燈2盞 /667m2 ,夜間開啟,可誘殺多種害蟲,一個生長周期內可誘殺害蟲上萬只;覆蓋銀灰色地膜,利用銀灰色地膜的反射作用,有效驅避了蚜蟲等害蟲,地膜每天能驅避害蟲20頭 /m2 ,進一步降低了害蟲的數量。這些物理防治方法不僅環保、安全,而且成本低廉,操作簡單,為草莓的健康生長提供了保障4]。
5.2 生物防治
利用自然界中天敵的作用,例如,利用瓢蟲防治蚜蟲,釋放瓢蟲成蟲1000只 /667m2 ,每只飄蟲捕食蚜蟲50只/d,有效控制了蚜蟲的數量,減少蚜蟲對草莓的危害;同時,還可利用阿維菌素防治紅蜘蛛,噴灑阿維菌素制劑 0.5kg/667m2 ,制劑中的有效成分能夠破壞紅蜘蛛的神經系統,導致紅蜘蛛死亡;此外,還可采用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利用蘇云金桿菌防治草莓夜蛾類害蟲,噴灑蘇云金桿菌制劑 1kg/667m2 。通過生物防治方法的應用,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草莓農藥殘留,提高草莓品質。
5.3 化學防治
在進行化學防治時,應嚴格遵循農藥使用標準,精準施藥,以減少化學農藥對環境和草莓的負面影響[。針對草莓常見的灰霉病,使用 50% 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kg/667m2 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對于白粉病,使用 2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1.5kg/667m2 噴霧防治,每隔7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可取得顯著的防治效果;針對蚜蟲和紅蜘蛛等害蟲,使用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00g/667m2 噴霧防治,每隔10d噴施1次,連續噴施2次,可有效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保證草莓的健康生長。在施藥過程中,還注重農藥的輪換使用,以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確保化學防治的長期有效性,同時,嚴格控制農藥使用量,避免過量使用對草莓造成危害。
6結語
綜上所述,山東濟寧地區草莓種植過程中,通過選用良種、培育壯苗、合理栽培、土壤消毒和科學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草莓的產量和品質,保障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這些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不僅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草莓中的農藥殘留,還提高了草莓的品質和安全性,為草莓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劉正雄,胡學軍,徐崢,等.北京市昌平區溫室草莓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綠色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2(6):76-79.
[2]姜莉莉,于海寧,王恒,等.山東省草莓避雨育苗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10):216-218.
[3] 馬草吉,張勝文,劉金鴿.白草莓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23,41(15):96-98.
[4] 亢菊俠,王壯,仲顏怡.設施草莓主要病蟲害全程生物防控技術集成[J].現代園藝,2023,46(6):64-65.
[5] 周榮全,胡進軍.大棚草莓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知識,2023(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