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尉氏縣依托優良的自然條件,發展成為河南省重要桃產業基地。當地核心品種沙紅桃以果肉脆甜、耐貯運的特點,從地方特產發展為全國性特色品牌[2]。近年來,當地在鄉村振興政策推動下,通過智能滴灌系統推廣、桃花精油提取技術研發等,與線上銷售和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構建起“科技興農、品牌強農、文旅富農”的多維發展模式。然而,面對鮮果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的影響和冷鏈物流覆蓋率不足的短板,如何在現有規模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尉氏桃產業突破瓶頸的關鍵。
1 尉氏桃產業發展現狀
1.1 尉氏桃種植歷史與自然資源狀況
尉氏縣依托黃河沖積平原砂質土壤易耕種的優勢,持續擴大桃樹種植面積[3]。在農業邁進現代化的進程中,當地政府與農戶協作,結合地域資源推動桃產業規模穩步擴展。2020年,尉氏桃成功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編號AGI02935)4,覆蓋14個鄉鎮、210個行政村[5,標志著“尉氏桃”品牌建設取得重要突破。
尉氏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條件優越。年均氣溫約 14°C ,無霜期達215d,年降水量約 692mm ,年均日照對數 2400h ,為桃樹生長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自然條件。
1.2產業規模與技術創新
作為河南桃產業的核心產區,尉氏縣近年來通過擴大種植規模與技術創新取得顯著進展。當地種植包括沙紅桃、日本紅、中桃5號(圖1)等30余個特色品種,其中沙紅桃憑借甜脆口感與耐貯運特性,成為當地主要種植的品種。同時通過應用智能灌溉系統與科學施肥技術,使得收益較傳統模式提升40% ,土地產出效率顯著提高。
圖1 中桃5號

當地聯合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發桃花精油提取技術,預計可提升收益約 20% ,為產業升級提供新動能。尉氏縣張市鎮榆林郭村采用“合作社 .+ 電商\"模式實現鮮桃線上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與周邊5個村莊連片種植,構建起規模化產業聚集帶(圖2、圖3)。
圖2尉氏縣張市鎮桃園

圖3 尉氏縣張市鎮桃豐收

1.3農旅融合與品牌建設
農旅融合與品牌建設對提升產業附加值有重要作用。當地重點打造桃花文化節,把農業和旅游融合發展。2025年3月29日舉辦的第二十一屆桃花文化節,通過設置沉浸式體驗活動,傳播桃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桃花經濟走廊”的設置也極大地豐富了桃產業鏈的內涵,活動期間共設置38個特色展位,首日銷售額突破50萬元,其中桃花酥、桃膠飲品等深加工產品占比達到 35% ,進一步凸顯了尉氏桃在品牌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024年,尉氏縣榆林郭村開發賞花采摘及農事體驗旅游項目,有力地推動“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為尉氏桃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尉氏桃產業的競爭優勢。這種模式不僅激活了桃產業鏈的隱性價值,通過游客口碑傳播與社交媒體宣傳,進一步提升了尉氏桃的知名度(圖4)。
圖4尉氏縣桃花觀景臺

2 尉氏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生產分散化、組織化程度不足
當前尉氏桃產業雖形成一定規模,但生產主體仍以分散的小農戶為主。據《2024年中國桃產業研究報告》顯示,全國桃農約130萬戶,戶均種植面積僅 0.67hm2 。這種分散經營模式導致生產管理、技術推廣難以統一實施,新型種植技術和管理手段無法快速普及。同時,桃農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加之小農戶在信息獲取、資金投入和技術改造方面的弱勢地位,嚴重制約了產業鏈的整體升級進程。
2.2 品牌競爭力薄弱與市場風險
尉氏桃在品牌建設上仍有明顯不足。雖然已注冊地理標志并提升了產品辨識度,但因品種混雜、品質差異較大,品牌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市場影響力主要局限在省內,缺乏覆蓋全國市場的領軍企業和標志性產品。
同時,市場需求增長趨緩與供應鏈穩定性不足。2023年全國桃產量超1600萬t,但需求增長空間有限,供過于求加劇市場競爭。分散的生產模式導致物流倉儲整合困難,信息不透明常引發供需錯配,致使尉氏桃價格波動明顯,農戶收益穩定性與產業可持續發展受到威脅。
3 尉氏桃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與措施
3.1大力推進產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發展、以實現規模化經營
當前多數桃農尚未加入合作社或行業協會,導致生產分散、資金不足以及信息傳遞滯后的問題較為突出。未來應推動桃農組建區域性合作組織,在政府政策支持與專項資金的幫助下,推廣標準化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可設立專項扶持基金用于合作社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化管理系統開發,降低農戶加入合作社的成本,同時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建立穩定的訂單合作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合機制。通過規模化經營,能夠強化產業集聚效應,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和市場議價能力。統一規劃種植周期和協調產銷對接,通過錯峰上市規避集中供應的價格競爭壓力,有助于穩定產品品質,提高農戶收益,并能有效應對小規模分散經營所帶來的效率損失及潛在風險。
3.2著力加強“尉氏桃”品牌建設,提升區域桃果的市場競爭力
尉氏桃雖然已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但其品牌價值尚未充分利用。未來需要優化品牌戰略,通過建立分級分類標準體系統一產品規格和包裝標準,針對高端禮品市場、大眾零售市場設計差異化經營方案。可以借鑒榆林郭村核心產區的示范作用,開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品牌推廣活動。例如,通過組織桃文化節等活動,提升消費者對沙紅桃等特色品種的認知度。同時,政府和企業應共同構建質量信用體系,設計具有地域特點的品牌標識。通過建立種植戶信用評級制度與產品溯源區塊鏈平臺的規范化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品牌附加值。
3.3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和現代化信息手段
技術升級對提升桃品種的產量與品質具有關鍵作用。政府應持續深化與科研機構及農技推廣部門的合作,將抗病砧木、智能設備、生物防治等技術推廣到中小種植戶的生產中。具體措施包括定期組織技術培訓、開展現場示范以及建設技術服務站,確保每位桃農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現代農業設備。同時,可借助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搭建區域農業信息平臺,實現田間管理、病蟲害監測及資源調度的實時與精準。
3.4推動農旅融合和產業鏈延伸
當地應整合桃文化資源與生態優勢,構建農業文旅融合模式。政府可引導企業開發集桃園觀光、鮮果采摘、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旅游項目,配套建設主題民宿、手工藝品工坊等衍生服務,吸引城市消費群體參與體驗式旅游,促進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的高效轉化。同時推進桃果精深加工,如研發桃膠飲品、桃花精油等高附加值產品,促進桃果產業鏈的發展,推動當地產業從鮮果銷售向加工增值轉型。不僅能緩沖鮮果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更可通過高附加值產品打開更多市場。
參考文獻
[1]黨增青,喬慧芳.開封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與對策[J].農村·農業·農民,2024(11):29-32.
[2] 錢開勝.全國79個水果品牌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J].中國果業信息,2020,37(7):55.
[3] 王書明,李書明,宋長新.綠染古城滿目景:開封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紀實[J].資源導刊,2022(7):36.
[4] 岳金鳳.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封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2,16(15):145-147.
[5] 佚名.尉氏大桃[J].農村·農業·農民,2022(15):35.
[6] 胡春麗.河南省桃產業地理分布及其旅游開發研究[J].中國果樹,2023(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