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抽象函數主要考查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和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同時滲透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如將抽象函數轉化為具體的正、余弦函數來進行運算求解.解答此類問題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類比聯想能力,還要求其能夠選取或構造適合的數學模型,這對學生的甄別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本文以2021—2025年高考試題為樣本,將數學試卷中的抽象函數問題劃分為四種類型進行研究,通過教學實踐分析抽象函數問題的評價功能和解法,探討如何在教學中發揮高考的正向積極導向作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構建基本思想、積累基本經驗,從而激發創新意識,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低,主要考查函數的定義以及周期性等基礎知識
例1(2025·新課標全國I卷數學第5題)設f(x) 是定義在
上且周期為2的偶函數,當 2?x? 3時,
,則
)

解析:
,故選A.
試題分析:優秀的數學試題往往因其良好的情境設計而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情境結構,將一個問題從小范圍情境拓展到更大范圍的情境中,從而加工出更具開放性的試題.3本題情境設計的本質在于考查函數的奇偶性與周期性,題干給出的函數可以具象化為正弦函數模型.教師可以此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函數奇偶性與周期函數的性質,并進一步解決以下問題
12021一2025年高考數學抽象函數試題分析
2025年高考試題延續了對傳統考點的考查,部分試題涉及的考點與往年相同.其中,高考必考考點“抽象函數\"如期出現在試卷的第5題,該題難度較問題1 f(x) 的對稱軸為多少?
問題2當 -2
除此之外,還可以對這道高考試題的情境結構進行拓展,如改變條件,將“ f(x)=5-2x ”改為4 f(x)=x2+3x f(x)=ex ”或“
”等,這充分體現了高考試題良好的情境結構性與設問的開放性.
高考抽象函數問題具有條件多變和綜合性強等特點,解答時需要把握函數的性質,如對稱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并根據問題特征構建具體函數.進一步地,本文系統梳理2021一2024年高考試題中抽象函數的考查方向,并進行知識模塊的重組整合(見表1),以幫助考生構建抽象函數知識體系.
表1

2高考命題題型歸類
2.1題型1:常規條件下的奇偶性、周期性問題
例2(2021·全國甲卷理科第12題)設函數f(x) 的定義域為 R,f(x+1) 為奇函數, f(x+2) 為偶函數,當 x∈[1,2] 時, f(x)=ax2+b. 若f(0)+f(3)=6 ,則 

分析:試題條件隱含著這樣的數學問題,即“已知函數 f(a+bx) (其中 a,b 是非零常數)的奇偶性,判定函數 f(x) 的對稱性”.具體來說,若已知函數f(a+bx) 是定義在
上的偶函數,即這個函數關于y 軸對稱,也就是這個函數的自變量互為相反數時,它們的函數值相等,所以 f(a+bx)=f(a-bx) ,從而得出函數 f(x) 關于 x=a 對稱.同理,若已知函數 f(a+bx) 是定義在
上的奇函數,能夠得出函數 f(x) 關于 (a,0) 中心對稱.
因為 f(x+1) 是奇函數,所以 f(-x+1)= -f(x+1)①. 因為 f(x+2) 是偶函數,所以 f(x+
令 x=1 ,由 ① 得 f(0)= -f(2)=-(4a+b) ,由 ② 得 f(3)=f(1)=a+b ·因為 f(0)+f(3)=6 ,所以 -(4a+b)+a+b=6 =所以 a=-2. 令 x=0 ,由 ① 得 f(1)=-f(1) ,所以 f(1)=0 ,所以 b=2 ,所以 f(x)=-2x2+2
方法一:從定義入手.
(204號
,所以 
方法二:從周期性入手.
由 ① 得 f(x)=-f(-x+2)③. 聯立 ② 與 ③ ,得 f(x)=-f(x+2)④.
由 ④ 得 f(x+2)=-f(x+4)⑤. 聯立 ④ 與 ⑤ 得 f(x)=f(x+4) ,所以函數 f(x) 的周期 T=4 所以
,故選D.
總結:例2中函數周期 T=4 ,也可以是8,12,…或 -4,-8,… ,根據函數的周期特性、軸對稱特性和中心對稱特性,自然聯想到將抽象函數具象化為基礎函數,對理解抽象函數有顯著成效.在解決函數性質類問題時,通常可以借助一些二級結論,達到簡化運算的效果.學生在抽象函數的題目訓練中培養了函數思維,也加深了對函數性質的理解,
2.2題型2:導數條件下的抽象函數問題
例3(2022·新課標全國I卷第12題) 已知函數 f(x) 及其導函數 f′(x) 的定義域均為
,記 g(x)= f′(x) 若
均為偶函數,則( ).
A. f(0)=0 B.
(204號 C. f(-1)=f(4) D. g(-1)=g(2)
分析:試題條件隱含著這樣的數學問題,即“已知原函數(可導)的奇偶性(或圖象的對稱性),判定導函數的奇偶性(或圖象的對稱性)”.具體來說,若函數 f(x) 的圖象關于點 (a,0) 中心對稱,則對任意的實數 x ,都有 f(a+x)=-f(a-x) .兩邊分別求導,得 f′(a+x)=f′(a-x) ,所以 f(x) 的導函數 f′(x) 的圖象關于直線 x=a 對稱.同理,若函數 f(x) 的圖象關于直線 x=a 對稱,則對任意的實數 x ,都有 f(a+x)=f(a-x). ,兩邊分別求導,得f′(a+x)=-f′(a-x) ,所以 f′(x) 的導函數 f(x) 的圖象關于點 (a,0) 中心對稱.反之,若已知導函數的奇偶性或對稱性,也可以得知原函數的奇偶性.
方法一:對稱性和周期性的關系研究
對于 f(x) ,因為
為偶函數,所以
,即
,所以 f(3-x)=f(x) ,所以 f(x) 關于 x=
對稱,則 f(-1)=f(4) ,故C正確.
對于 g(x) ,因為 g(2+x) 為偶函數,所以g(2+x)=g(2-x),g(4-x)=g(x) ,所以 g(x) 關于 x=2 對稱.由 ① 求導,得
.因為 g′∈(1)D=f′∈(1)D ,所以
,所以 g(3-x)+g(x)= 0,所以 g(x) 關于
對稱.因為 g(x) 定義域為
,所以
同時結合 g(x) 關于 x=2 對稱,從而周期
,所以
,故B正確.
又因為 g(1)+g(2)=0 ,所以 g(-1)+g(2)= 0,故 D 錯誤.
若函數 f(x) 滿足題設條件,則函數 f(x)+ C(C 為常數)也滿足題設條件,所以無法確定 f(x) 的函數值,故A錯誤.
方法二:特殊值構造函數
由方法一知 g(x) 周期為2,且關于 x=2 對稱,故可設 g(x)=cos(πx) ,則
將選項逐一代入,知AD錯誤,故選BC.
方法三:直接推理.
因為
均為偶函數,所以
,即 f
,所以 f(3-x)= f(x),g(4-x)=g(x) ,則 f(-1)=f(4) ,故C正確.
函數 f(x),g(x) 的圖象分別關于直線
0x=2 對稱, g(x)=f′(x) ,且函數 f(x) 可導,所以g
,所以 g(4-x)= g(x)=-g(3-x) ,所以 g(x+2)=-g(x+1)= g(x) ,所以
,
g(1)=-g(2) ,故B正確,D錯誤.
若函數 f(x) 滿足題設條件,則函數 f(x)+ C(C 為常數)也滿足題設條件,所以無法確定 f(x) 的函數值,故A錯誤.
總結:例3通過對試題背后隱含性質的挖掘,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抽象和數學模型意識.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其主動思考、積極探究,通過挖掘題目條件中隱含的數學性質,不斷深化其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在豐富和完善數學認知結構的同時,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2.3題型3:多變量條件下的抽象函數問題
例4(2023·新課標全國I卷第11題)已知函數 f(x) 的定義域為 R,f(xy)=y2f(x)+x2f(y) ,則.
A. f(0)=0
B. f(1)=0 (204號
C. f(x) 是偶函數
D. x=0 為 f(x) 的極小值點分析:本題可利用賦值法,同時結合函數奇偶
性,可判斷選項ABC,舉反例 f(x)=0 即可排除選
項D.此外,對于選項D,還可構造特殊函數 f(x)=
,進行判斷.
方法一:賦值法.
f(xy)=y2f(x)+x2f(y), ,對于選項A,令 x= y=0 ,則 f(0)=0f(0)+0f(0)=0 故A正確.
對于選項B,令 x=y=1 ,則 f(1)=1f(1)+ 1f(1) ,所以 f(1)=0 ,故B正確.
對于選項C,令 x=y=-1 ,則 f(1)=f(-1)+ f(-1)=2f(-1) ,所以 f(-1)=0. 令
,則f(-x)=f(x)+x2f(-1)=f(x). ,又因為函數f(x) 的定義域為 R ,所以 f(x) 為偶函數,故C正確.
對于選項D,不妨令 f(x)=0 ,顯然符合題設條件,但此時 f(x) 無極值,故 D 錯誤.
方法二:構造函數.
對于選項A、B、C,判斷方法同方法一.
對于選項D,當 x2y2≠0 時,對 f(xy)= y2f(x)+x2f(y) 等式兩邊同時除以 x2y2 ,得到
故可以設
(20
,則
圖象如圖1所示.當 xgt;0 時,
,則 f′(x)=
令 f′(x)lt;0 ,得
;令 f′(x)gt;0 ,得
,故 f(x) 在(204號
上單調遞減,在
上單調遞增.因為 f(x) 為偶函數,所以 f(x) 在
上單調遞增,在
上單調遞減,顯然,此時 x= 0是 f(x) 的極大值點,故D錯誤.
圖1

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例題時應優先選擇具有多種解法的題目,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處理.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更能促進學生形成解決一類問題的通用策略.例如,通過對例4不同解法的比較與分析,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求解抽象函數問題的通用策略,并遷移至其他類似問題中靈活運用.此外,對于選擇題和填空題,教師還應啟發學生充分依據題型特點,快速、巧妙地解題,避免陷入題海戰術和套路式學習的困境.
2.4題型4:不等式條件下的抽象函數問題
例5(2024·新課標全國I卷第8題)已知函數 f(x) 的定義域為 R,f(x)gt;f(x-1)+f(x- 2),且當 xlt;3 時 f(x)=x ,則下列結論中一定正確的是.
A. f(10)gt;100 B. f(20)gt;1000
C. f(10)lt;1000 D. f(10)lt;10000
分析:本題的抽象函數問題與常規抽象函數問題存在顯著差異,其抽象函數關系是通過不等式表達的.題目的背景可以關聯到“斐波那契數列\"和“楊輝三角”.本題的解題過程充分考驗學生的思維嚴謹性、敏銳性、批判性,核心在于等式與不等式轉化、函數遞增的快慢比較等問題.依據題目條件,重點討論x?3 的整數情形.
解析:因為當 xlt;3 時, f(x)=x ,所以 f(1)= 1,f(2)=2. 又因為 f(x)gt;f(x-1)+f(x-2) .所以 f(3)gt;f(2)+f(1)=3,f(4)gt;f(3)+f(2)gt; 5,f(5)gt;f(4)+f(3)gt;8,f(6)gt;f(5)+f(4)gt; 13,f(7)gt;f(6)+f(5)gt;21,f(8)gt;f(7)+f(6)gt; 34,f(9)gt;f(8)+f(7)gt;55,f(10)gt;f(9)+ f(8)gt;89,f(11)gt;f(10)+f(9)gt;144,f(12)gt; f(11)+f(10)gt;233,f(13)gt;f(12)+f(11)gt;377, 號f(14)gt;f(13)+f(12)gt;610 . f(15)gt;f(14)+ 3)gt;987,f(16)gt;f(15)+f(14)gt;1 597. 顯然,f(20)gt;f(16)gt;1000 ,故選B.
注:先從第一個條件不難得到 f(3)gt;f(2)+ f(1) ,要探究 f(10),f(20) 可能的取值范圍,唯有借助遞推關系 f(x)gt;f(x-1)+f(x-2) .而直接借助這個不等式推理較難,可輔以定性分析.當 xgt; 3時, f(x)gt;f(2)+f(1) ,但“大多少”是不確定的,可以“大得很多”,這時函數 f(x) 遞增速度快;也可以“大得很少”,這時函數 f(x) 遞增速度慢
總結:這道題將函數與不等式等問題綜合起來,條件“ f(x)gt;f(x-1)+f(x-2)! \"引導學生由不等式問題聯想到函數問題.題目要求學生具備高階思維能力,重點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此外,學生也易想到“斐波那契數列”,通過特例便可以遞推分析函數的范圍.本題的解題關鍵是利用 f(1)=1 . f(2)=2 以及函數不等式 f(x)gt; f(x-1)+f(x-2) ,代入函數值并結合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不斷遞推.本題綜合性強,特別是對邏輯推理能力的考查,達到水平三的層次.
3總結反思
縱觀2021年到2025年高考對抽象函數的考查,可以發現其知識考查呈現出清晰的層次性:既注重基礎,又蘊含靈活應用性及思維深刻性,充分彰顯了數學知識的本質.4考生需要將題目情境設置融入既有認知結構中,建立關聯并將已有知識遷移運用到新情境中,進而選擇恰當方法并解決問題.[5在情境與問題的交互中,考查高階思維能力.情境與問題是思維之源,從情境出發,由問題的初始狀態轉向目標狀態,經歷發現并提出問題、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依賴于高階思維能力支撐.[6]例如,例5考查抽象函數具體化,即特殊賦值法的靈活運用,需要考生基于抽象函數的結構特點,精準設計賦值策略,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3.1深刻理解方法,探索構建思路
函數的單調性、周期性和對稱性是函數的核心性質,也是高中函數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探究這些性質時,考生應注重結合函數圖象進行直觀分析.無論是函數的周期性,還是函數的對稱性,均可以通過圖象直觀呈現.在解題過程中,考生要逐步深人,深刻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周期性和對稱性,并靈活運用解題方法,從而拓展思維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原則構建解題策略.此外,在解題探究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思維引導,幫助學生按照總結的思路和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并強化同類型問題求解策略的掌握,進而構建個性化解題思路.
3.2重視分類歸納,合理分組
在教學探究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問題的總結歸納,可從三個視角展開:一是題設條件的構建特性,二是問題模型的構建特征,三是突破思路的構建特點.在應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選用具有代表性的考題,必要時可對問題進行變式處理,讓學生深入體會解題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此外,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通過科學的分類歸納,幫助學生厘清知識脈絡;通過合理分組,強化題型解法訓練,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系統化的學習模式.
3.3關注“生成性”高考真題,培養探究意識
新高考“抽象函數”部分的試題,立足高中函數的相關知識內容,重點考查學生對概念、知識、原理的深層理解,突出數學學科“不斷生成\"的本質.例如,例1在保持傳統函數試題框架的同時有所創新,穩中求變,持續強化對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力度,呼應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理念.題目設計突出主干知識,鼓勵學生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更加靈活主動地思考,同時加深對函數性質的理解,逐步構建出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數學理解體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慧.抽象函數甄別素養具象模型助力思考[J].高中數學教與學,2023(10):55-57.
[3]吳景峰.情境視角下高中數學試題的命制啟示[J].中國數學教育,2025(8):52-58.
[4]魯依玲,夏玉梅,寧連華.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高考數學試題分析—以2022年全國數學新高考I卷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3(3):18-23.
[5]程明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4):66-70.
[6]方立新,劉新春.促進數學高階思維實現的問題驅動教學—以“函數單調性”一輪復習為例[J].數學通報,2023(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