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入園三部曲

清晨的陽光剛爬上紫藤花架,糖糖開始了她的“入園三部曲”一緊緊摟住我的脖子,把她奶香的小臉貼上來:“媽媽,抱夠10秒鐘哦!”接著在我的左右臉頰各吻一下,最后揮著肉乎乎的小手喊:“媽媽,下午見!”這場持續了半年的入園儀式,讓我在研讀《學前教育法》時突然領悟到:原來那些看似尋常的擁抱里,藏著科學育兒的\"金鑰匙”。
從“入園儀式”到安全感的建立
讀到《學前教育法》第五十八條“幼兒園應當主動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交流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狀況,指導家庭科學育兒\"時,我翻開了糖糖的成長日記。開學第一周,糖糖緊緊擦著我的衣角,哭鬧著不肯進園。班主任朱老師建議:“試試建立專屬的告別儀式?”于是就有了這套“入園三部曲”。起初我以為只是安撫技巧,直到法律解讀會上專家指出,“穩定的依戀關系是學前兒童發展的心理基石”,我才明白,每天那10秒鐘的擁抱,實則是用身體記憶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情緒卡片里的成長課
家長開放日中,糖糖拉著我參觀“心情驛站\"。五顏六色的情緒卡片墻上,貼著孩子們用稚嫩筆觸畫的“開心云朵”“生氣火山”。糖糖指著一張擁抱的簡筆畫,驕傲地說:“這是我的充電站!”這個場景也詮釋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真諦一情感教育就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當其他家長驚訝于孩子能準確表達“我今天有點委屈\"時,我忽然懂得,那些入園前的親密接觸,正是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預備課”。
“小考拉\"變成\"小老師”
家長會上,朱老師展示的觀察記錄讓我眼眶發熱。視頻里,糖糖正在安慰哭泣的新同學:“你要和媽媽說“下午見'魔法嗎?”她站著腳模仿我輕拍對方后背的模樣,讓我看到愛的傳遞正在發生。這也印證了《學前教育》第五十條“堅持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理念一當我們用科學方法澆灌情感幼苗時,收獲的不僅是孩子的情緒認知,更是一個充滿共情力的溫暖世界。
現在,完成每天的“入園儀式”后,糖糖就會快樂地融入晨間游戲。望著她馬尾辮上跳動的蝴蝶結,我想起專家的話:“科學的學前教育,是看得見的現在和看不見的未來之間的擺渡人。”那個曾經掛在媽媽身上的“小考拉”,正在用家園共同編織的安全網,勇敢探索更廣闊的天空。
暮色中,糖糖撲進我懷里的第一句話變成了:“媽媽,我今天教朵朵‘下午見’魔法啦!”霞光給幼兒園的沙池鍍上金邊,我突然讀懂了《學前教育法》最珍貴的饋贈一一它把那些曾被忽視的溫柔瞬間,變成了照亮孩子成長之路的星盞。

尊重天性 靜待花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云溪幼兒園王一如家長
《學前教育法》對家庭教育提出了明確指引和要求。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最深刻的感觸是:學前教育要尊重孩子天性,守護“慢”的藝術,靜待花開,真正以兒童發展為本。
尊重天性,讓游戲點亮童年?!秾W前教育法》明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記得女兒剛入園時,我擔心她因內向而交不到朋友,但通過幼兒園的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游戲,她逐漸展現出主動社交能力,有了好朋友,也學會妥善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系。這讓我意識到,看似“無目的”的游戲,實則是孩子認識同伴、發展社會性的重要途徑。我不再急于改變她內向、安靜的性格,而更關心她在游戲中能否綻放快樂,理解她內心世界的秩序感
和規則感。
科學育兒,告別揠苗助長的焦慮。《學前教育法》對禁止小學化傾向的規定,如同一劑清醒針。進入中班后,除了舞蹈、美術等興趣班,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增加英語、數學、寫字等課外班,為幼小銜接做準備。我常常在朋友圈看到“天才寶寶”的成績,內心很動搖?!秾W前教育法》讓我明白,過早的超綱學習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今,我更關注女兒每天的運動打卡,更珍惜一家人難得的親子陪伴,以及女兒的“十萬個為什么”一一這些看似“無用”的經歷,恰恰在培養她受益終身的體能、專注力、好奇心和抗挫力。
《學前教育法》的頒布,不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一場教育觀念的革新。它提醒我們:教育不是“搶跑”,而是為孩子播下熱愛生活、探索世界的種子。作為家長,我愿與幼兒園一起,用耐心和信任澆灌這粒種子,靜待她在屬于自己的季節里,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屏幕時代的家庭引導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文一街幼兒園白蕩海園區楊靜深家長
作為中班孩子的家長,在翻閱研讀《學前教育法》過程中,我深受觸動,特別是第二十條“家庭和幼兒園應當教育學前兒童正確合理使用網絡和電子產品,控制其使用時間”。屏幕時代,孩子在生活中不乏接觸和使用電子產品,我們要理智應對電子產品帶來的機會與潛在的風險,做好引導。
首先,把握孩子對電子產品初印象的主動權很重要。2歲前,我們盡可能避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因為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自制力,不建議過早探索信息的汪洋大海。2歲后,我們引導孩子有限制地使用電子產品,比如聽喜歡的故事、搜索信息。選擇有質量的學習內容,用眼20分鐘后休息10一15分鐘,每天不超過1個小時。
其次,利用好信息技術帶給孩子的學習機會。每天晚上,我們會為孩子準備專屬的“問答時間”,孩子提出一個問題,爸爸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資料進行解答,親子共同觀看,然后進行討論。有段時間,孩子很喜歡編故事,我們就在聽書的應用軟件上給他設立了專輯,將他即興創編的故事記錄下來,還能時常回聽,這大大激發了他創作故事的欲望。
最后,高質量陪伴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源泉。當生活有期待、有意義感,孩子就不會被虛擬世界中的短暫快
樂所吸引。比如,每日一段“不插電\"時光,開展親子共讀或臥談會;每周家庭日,全家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去戶外爬山,呼吸新鮮空氣,鍛煉體能,又能放松眼睛和身心,磨礪孩子堅韌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