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8日,來自東盟成員國及各對話伙伴國約1500名代表齊聚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第58屆東盟外長會議及系列配套活動。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以及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此次東盟外長會議的召開格外引人注目。
規劃東盟未來
馬來西亞是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今年馬來西亞為其主席國任期設定了“包容性和可持續性”(InclusivityandSustainability)的主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和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桑在多個場合闡述了這一主題的核心理念,即在充滿挑戰的國際環境中,東盟應致力于建設一個團結、繁榮且面向未來的共同體。
在這一主題的指引下,第58屆東盟外長會議圍繞共同體建設和區域合作方面的進展進行了系統性規劃,其核心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東盟共同體愿景2045:我們共同的未來》。東盟試圖通過強調“包容”,向世界宣告致力于維護一個以規則為基礎、向所有伙伴開放的區域秩序。
我們必須堅決拒絕將世界劃分為勢力范圍的觀念也不能接受由外部勢力替本地區做決定的做法。”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開幕式上,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將關稅等貿易壁壘用作“地緣政治競爭工具”的行為。外長會《聯合公報》雖然措辭謹慎,但也明確表達了對“與關稅有關的單邊行動表示關切”,并認為這些行動“適得其反”,可能加劇全球經濟的碎片化。
東盟各國外長重電了加強東盟三大支柱一一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之間協同增效的重要性,并強調提升東盟的機制能力和效率是實現這一宏偉愿景的關鍵。具體而言,此次外長會取得了以下幾項重要成果:
一是東帝汶入盟進程。持續推進東帝汶加入東盟的進程,各方對在東盟秘書處設立“東帝汶小組”(Timor-LesteUnit)表示歡迎,認為這是促進東帝汶融入東盟架構、支持其履行路線圖義務的重要機制,為2025年10月舉行的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東盟要想確保自身的穩定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各種外部關系特別是與中美兩個大國的關系。

第47屆東盟峰會正式接納東帝汶鋪平道路,這標志著東盟向實現其涵蓋所有東南亞國家的創始目標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擴大《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朋友圈。作為東盟處理區域關系的基礎性政治文件,《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強調互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等原則。會議歡迎阿爾及利亞和烏拉圭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二者的加入進一步擴大了認同并支持“東盟方式”的國際伙伴網絡,增強了東盟作為和平與合作倡導者的國際聲譽。
三是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面對日益嚴峻的跨境挑戰,會議特別強調了加強合作的緊迫性,議題涵蓋打擊跨國犯罪、網絡犯罪、在線詐騙,以及保護海底電纜和管道等方面。泰國等國在會議上積極推動就打擊網絡詐騙等影響民眾安全的問題展開區域合作,反映出東盟正努力將其合作議程從傳統的政治安全領域擴展到與民眾福祉和經濟安全息息相關的新興領域。
中國外長表現引人關注
據外交部網站報道,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中國-東盟關系協調國代表共同主持了在吉隆坡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東盟各國外長、東盟觀察員及東盟秘書長與會。
王毅介紹了中國-東盟合作成果,并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典范。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方支持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愿同東盟國家一道,踐行開放的區域主義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地區及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二是做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典范。當今世界亂象頻生,我們所在地區的和平穩定彌足珍貴,應當牢牢守護。絕不允許把地緣沖突、集團對抗引入亞洲家園,要繼續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維護好共同的發展環境。中方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不是大國博弈的“角斗場”。中方愿同東盟國家拓展海洋環保、航行安全、海上執法、海洋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共同塑造南海合作穩定友好的新敘事。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始終將南海問題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方愿同東盟共同建設好中國一東盟自貿區3.0版,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三是做開展互利共贏合作的典范。中方愿同東盟共同建設好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打造高水平自貿網絡。愿繼續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主要平臺,同東盟加強互聯互通、產供鏈合作,打造人工智能、數字轉型、清潔能源等合作亮點。中方贊賞東盟堅定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認為必須堅持平等對話、互利互惠解決經貿分歧,維護好自身尊嚴和原則底線,不能以犧牲第三方利益為代價。
四是做促進包容互鑒的典范。中方愿同東盟各國繼續倡導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交流互鑒,共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亞洲大家庭。雙方要共同辦好“人文交流年”活動,增進教育、青少年、智庫、媒體等領域的交流,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增進民眾相知相親相融。
據東盟媒體報道,此次會議氣氛與其他會場的緊張拘謹截然不同,被與會者形容為“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對話。中國愿意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承諾,在此次中國-東盟外長會上大受好評,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哈桑稱其為“邁出的重要一步”,展示了中國的“領導力及對無核東南亞的承諾”。
此外,媒體還注意到,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也參加了此次東盟外長系列會議,但中美兩國外長給東盟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魯比奧帶來的是華盛頓的強硬信息:一項針對包括多個東盟成員國在內的關稅威脅,稅率高達 25% 至 40% ,最后期限迫在眉睫。而中國外長帶來的卻是“禮物”:一份剛剛完成談判、即將簽署的全面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以及一項建設無核東南亞的鄭重承諾。中美對待東南亞姿態的巨大差異,也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
此次東盟外長會議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評價。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東盟要想確保自身的穩定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各種外部關系,特別是與中美兩個大國的關系。分析人士指出,東盟應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同時也應與美國進行建設性對話,促使其摒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以平等、互利、共贏的態度開展合作。只有這樣,東盟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找準自身定位,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構建一個更加團結、繁榮且面向未來的共同體,為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