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932.8;P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5-9857(2025)01-012-08
Abstract:Inordertoinvestiatetherelationshi betwenthe rowthcharacteristicsofRhopilemaesculentaandsurfacewatertemperatureduringtherapidgrowthperiodin HangzhouBay, theauthorsconductedasurveyofRhopilemaesculenta biologyandenvironmentalfactorsin HangzhouBayinJune—July202 .Theresultsshowedthat:(1)TheumbreladiameterofRhopilemaesculentarangedfrom45to 650mm ,theaverageumbreladiameterwas 327.55mm ; thebodymas ofRhopilemaesculentarangedfrom9to 18260g ,theaveragebodymas was 2 748.21g .(2)Therelationshipbetwenumbreladiameterandbodymas wasgivenby W= 1.578 5×10-5UB3.1208(R2=0.975 4,n=1 601). .(3)Withtheincreaseofdate,theaverageumbreladiameterofRhopilemaesculentaincreasedfrom 104.33mm to 361.20mm andtheaverage surfacewatertemperatureincreasedsignificantlyfrom 21.69°C to 27.94°C .(4)Theaverage umbreladiameterandaveragesurfacetemperatureduringtheinvestigationperiodwerefited, andtherelationshipbetwenthem wasasfolows UB=6.07ST2-259.62ST+2880.32 R2= 0.985).(5)Aftertheopeningofthefishery,theumbreladiameterofRhopilemaesculenta rangedfrom15to 650mm withanaverageumbreladiameterof 391.96mm ;thebodymas rangedfrom40to 18260g withanaveragebodymas of 3857.60g .Theumbreladiameterand bodymas ofRhopilemaesculenta gradualyincreasedwiththedate.Thisarticlestudiedthe growthcharacteristicsofRhopilemaesculentaanditsrelationshipwithsurfacewatertemperatureduringtherapidgrowthperiodinHangzhouBay,whichcanprovideareferencebasisfor scientificmangementofRhopilemaesculentafishingproductionduringthesummerfishingmoratoriuminHangzhouBayinthefuture.
Keywords:HangzhouBay,Rhopilemaesculenta,Umbreladiameter,Bodymas,Environmentalfactors
0 引言
海蜇(Rhopilemaesculenta)屬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屬,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大型海洋浮游動物,棲息于近岸海淡水交匯處,尤其喜居于水深 5~20m 的河口水域,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1-3] 。浙江沿岸海蜇一般分為浙南和杭州灣兩個群體,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捕撈產(chǎn)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1]。1975 年后,浙江沿岸海蜇產(chǎn)量逐年下降,資源量衰退嚴重。為恢復海蜇資源,浙江省多次開展了海蜇放流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3]。與此同時,對于海蜇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主要集中于海蜇生活史[4-5]、攝食生態(tài)學[6]、繁殖生物學[7-8]、生長規(guī)律[9-12]、資源變動[13]及增殖放流[3]等,但未見杭州灣海域海蜇的生長特性研究。在其他海區(qū),李培軍等[11]于1982年開展了遼東灣海蜇生長特性研究,認為海蜇生長分為3個時期,7月20日至8月末為海蜇的迅速生長期;盧振彬等[9,12]于193年開展了閩江口海蜇生長研究,認為5月1 日至7月30日為海蜇快速生長期,并確定最佳開捕日期為7 月20日,開捕傘徑為 465.8mm 。以上研究分別揭示了遼東灣和閩江口海蜇的生長特性規(guī)律,填補了海蜇生長特性研究的空白。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于202 年6-7月在杭州灣海域開展了海蜇生物學和環(huán)境因子調(diào)查工作,探索杭州灣海域海蜇的生長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guān)系,為伏季休漁期間海蜇開捕時間確定及科學管理海蜇捕撈生產(chǎn)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shù)據(jù)來源
調(diào)查海域位于杭州灣海蜇捕撈的3個傳統(tǒng)水域,包括大洋山-唐腦山水域、小洋山-薄刀嘴水域和灘滸山 大白山水域。調(diào)查漁船為實際海蜇張網(wǎng)漁船3艘,漁船船長 15.9m ,型寬 3.3m ,型深1.2m ,總噸位 18t ,主機功率 37kW 。調(diào)查期間在3個傳統(tǒng)海蜇捕撈水域各放置2頂海蜇張網(wǎng)漁具,用以采集海蜇樣本數(shù)據(jù),漁具主尺度為結(jié)附網(wǎng)衣的網(wǎng) 口 綱 長 × 網(wǎng) 衣 縱 向 拉 直 總 長: 20.8m× 13.0m 。調(diào)查日期間隔設(shè)置為 10~15d ,開始日期為 月 日,結(jié)束日期為 月 日; 月 日海蜇開捕后,日期間隔設(shè)置為 1d 。按照每次從海蜇張網(wǎng)的漁獲物中隨機取30個海蜇樣本進行取樣,若不足30個則全部取樣。海蜇樣本采集后,對其數(shù)量、生物學參數(shù)進行記錄和測量,其中生物學參數(shù)測量包括傘徑(精確到 1mm )、體質(zhì)量(精確到1g) )等。調(diào)查期間和開捕后海蜇取樣數(shù)量分別為687個和914個。與此同時,采用多功能水質(zhì)檢測儀測量 海 洋 環(huán) 境 數(shù) 據(jù),包 括 表 層 水 溫 (精 確 到0.1°C )和表層鹽度(精確到0.1)。調(diào)查期間,為保證環(huán)境數(shù)據(jù)采集的一致性,選取時間均為大潮汛的平潮期。
1.2 研究方法
1.2.1 海蜇傘徑與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海蜇傘徑 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用冪函數(shù)關(guān)系式進行擬合[11-12],關(guān)系式如下:
W=aUBb
式中: W 為體質(zhì)量 Ξ(Λg) );UB 為傘徑 (mm);a 與 b 為因子參數(shù),其中 Ωa 為條件因子參數(shù), b 為生長參數(shù)因子。
1.2.2 海蜇傘徑與表層水溫的關(guān)系
為探究海蜇傘徑與表層水溫之間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采用高次方程[11-12]擬合海蜇傘徑與表層水溫,關(guān)系式如下:
UB=anSTn+…+a1ST+b
式中:ST 為表層水溫 (°C)},an,…,a1 為相關(guān)系數(shù); b
為截距。
1.2.3 數(shù)據(jù)處理及繪圖
本研究數(shù)據(jù)處理及繪圖均采用R(version3.6.2)語言進行;利用 非參 數(shù) 統(tǒng) 計 K-W(Kruskal- )檢驗對海蜇傘徑、體質(zhì)量、表層水溫和鹽度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 Plt;0.05) )。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海蜇傘徑與體重的關(guān)系
年 月在杭州灣海域調(diào)查期間捕獲的1601個海蜇的傘徑范圍為 45~650mm ,平均傘徑 327.55mm ;體質(zhì)量范圍為 9~18 260g ,平均體質(zhì)量 2748.21g 。通過對捕獲的海蜇生物學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海蜇傘徑和體質(zhì)量進行了冪函數(shù)擬合回歸(圖1),得出海蜇傘徑與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式為:
W=1.578 5×10-5UB3.120 8
(R2=0.9754,n=1601)
從關(guān)系式來看, b 值大于 ,表明海蜇為正異速增長。
圖1 海蜇傘徑與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Relationshipbetwenumbreladiameterandbody mas ofRhopilemaesculenta

2.2 調(diào)查期間海蜇生長速率比較
由圖 可知, 月 日 月 日海蜇傘徑范圍為 67~160mm ,平均傘徑為 104.33mm;6 月14日-6月16日海蜇傘徑范圍為 45~260mm ,平均傘徑為125.87mm;7 月1日-7月2日海蜇傘徑范圍為 90~ 420mm ,平均傘徑為 218.18mm;7 月12日-7月14日海蜇傘徑范圍為 160~600mm ,平均傘徑為361.20mm 。
由此可知,隨著日期的增加,海蜇平均傘徑從104.33mm 增加至 361.20mm ,增加了 256.87mm ,增長幅度明顯。 K-W 檢驗表明,各日期間海蜇傘徑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X2=592.92 , df=3 , Plt; 0.01)。通過海蜇傘徑日增長速率可知(圖3),6月1日-6月4日至6月14日-6月16日期間,海蜇傘徑日增長速率為 2.15mm;6 月14日-6月16日至 月 日 月 日期間,海蜇傘徑日增長速率為 6.15mm;7 月 日 月 日至 月 日 月14日期間,海蜇傘徑日增長速率為 14.30mm 。隨著日期的逐漸增加,海蜇日增長速率從 2.15mm 增加至 14.30mm ,日增長速率逐漸增大,反映了海蜇傘徑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圖2 海蜇傘徑隨日期的變化Fig.2 VariationofRhopilemaesculentaumbreladiameter with date

圖3 海蜇傘徑日增長率
Fig.3 DailygrowthrateofRhopilemaesculenta umbreladiameter

2.3 調(diào)查期間海水表層水溫、鹽度隨時間的變化
由圖4可知,6月1日-6月4日表層水溫范圍為 20.6°C~23.7°C ,平均表層水溫為 21.69°C:6 月14日-6 月 16 日 表 層 水 溫 范 圍 為 22.3°C~ 25.1°C ,平均表層水溫為 23.49°C;7 月1日-7月2日表層水溫范圍為 24.5°C~26.7°C ,平均表層水溫為 25.71°C;7 月12日-7月14日表層水溫范圍為 27.3°C~28.8°C ,平均表層水溫為 27.94°C 。由此可知,隨著日期的增加,平均表層水溫從 21.69°C 增加至 27.94°C ,增加了 6.25°C ,增長幅度明顯。K-W 檢驗表明,各日期間表層水溫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X2=116.38,df=3,Plt;0.001) )。
圖4 表層水溫隨日期的變化
Fig.4 Variationofsurfacetemperaturewithdate

通過表層水溫日增長速率可知(圖5),6月1日-6月4日至6月14日-6月16日期間,表層水溫日增長速率為
月 14 日 -6 月 16 日至7月1日-7 月2 日期間,表層水溫日增長速率為0.15°C:7 月1 日-7 月2 日至7 月12 日-7 月14日期間,表層水溫日增長速率為 0.22°C 。隨著日期的逐漸增加,表層水溫日增長速率從 0.18°C 先減少至 0.15°C 再增加至 0.22°C ,反映了表層水溫呈現(xiàn)逐漸增高的趨勢。
相比于表層水溫,調(diào)查期間鹽度變化相對較小。由圖6可知,6月1 日-6 月4 日鹽度范圍為9.18~22.4 ,平均鹽度為18.20;6 月14 日-6 月16日鹽度范圍為 15.9~22.6 ,平均鹽度為18.3 ;
圖5 表層水溫日增長率

7月1日-7月2日鹽度范圍為 13.2~21.8 ,平均鹽度為 17.94;7 月 12 日 -7 月 14 日 鹽 度 范 圍 為18.0~22.8 ,平均鹽度為20.74。可以看出,在7月日 月 日至 月 日 月 日鹽度增長明顯,平均鹽度增加了2.8,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
,
),其他日期間鹽度變化不大。
圖6 鹽度隨日期的變化 Fig.6 Variationofsalinitywithdate

2.4 調(diào)查期間海蜇傘徑與表層水溫的關(guān)系
根據(jù)調(diào)查期間海蜇平均傘徑與平均表層水溫數(shù)據(jù)(4組數(shù)據(jù)),對海蜇平均傘徑與平均表層水溫進行了擬合,得出兩者關(guān)系式為:
UB=6.07ST2-259.62ST+2880.32
(R2=0.998 5)
根據(jù)上式 R2 可知,擬合效果較好,今后可通過測量平均表層水溫為海蜇開捕日期確定提供參考依據(jù)(圖7)。
圖7 海蜇傘徑與表層水溫的關(guān)系 Fig.7 Relationshipbetwentheumbreladiameterof Rhopilemaesculentaandsurfacetemperature

2.5 開捕后海蜇傘徑與體質(zhì)量隨日期的變化
整體而言,開捕后捕撈海蜇傘徑范圍為 115~ 650mm ,平均傘徑為 391.96mm ;體質(zhì)量范圍為40~18 260g ,平均體質(zhì)量為 3857.60g 。海蜇傘徑和體質(zhì)量隨日期的延長而逐漸增大,從7月13日的平均傘徑 367.32mm 增至7月23日的 432.43mm ,增加了 65.11mm (圖8);平均體質(zhì)量從 3341.83g 增至 6130.29g ,增加了 2788.46mm (圖9)。 K- 檢驗表明, 月 日至 月 日海蜇傘徑和體質(zhì)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X2=55.31,df=8,Plt; 0.01; ;X2=57.95,df=8,Plt;0.001) )。從傘徑和體質(zhì)量增加幅度來看,傘徑增加幅度較小,而體質(zhì)量大幅增加。
3 討論
3.1 海蜇生長規(guī)律探討
海蜇通常分為3個生長時期,即變態(tài)發(fā)育期、迅速生長期及生長緩慢和衰老期[11]。本研究的海蜇生長時期為迅速生長期,為正異速增長,即隨著日期的延長,傘徑逐漸增大且增速明顯。盧振彬等[9,12]研究認為傘徑快速增長期表現(xiàn)為隨著緯度升高而推遲,呈現(xiàn)緯度性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從本研究來看,202 年杭州灣海蜇迅速生長期在6月15日至7月25日,早于王永順等[8]研究的7月15日至8月15日,這主要與202 年天氣有關(guān),縱觀202 年6—月天氣炎熱且雨水較少,海蜇生長較為迅速。本研究認為海蜇日增長率在6月1日至7月14日范圍內(nèi)隨著日期的延長而逐漸增大,海蜇日增長率從2.15mm 增至 6.15mm ,再增至 14.30mm ,因此可以認為海蜇在迅速生長期階段也分為不同的生長時期且增長幅度有所不同。7月13日開捕后,海蜇傘徑 和 體 質(zhì) 量 依 然 逐 漸 增 大,平 均 傘 徑 增 加1.18倍,平均體質(zhì)量增加1.83倍。此時海蜇體質(zhì)量增加幅度高于傘徑增加幅度,處于迅速生長期的迅速育肥階段。杭州灣地處浙江北部海域,海域面積達 萬 km2 ,以王盤洋、灘滸、大戢、洋山、岱山和金塘生產(chǎn)最盛[1],每年以上地區(qū)海蜇增殖放流數(shù)量眾多。因海蜇為當年生且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今后應持續(xù)觀測海蜇生長模式,總結(jié)不同年份海蜇的生長規(guī)律,以期為海蜇增殖放流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
圖8 開捕后海蜇傘徑隨日期的變化Fig.8 ChangesoftheumbreladiameterofRhopilemaesculenta withthedateaftercatching注:無7月19日、7月20日測量數(shù)據(jù)

圖9 開捕后海蜇體質(zhì)量隨日期的變化Fig.9 Changesofthebodymas ofRhopilemaesculentawiththedateaftercatching注:無7月19日、7月20日測量數(shù)據(jù)

3.2 表層水溫、鹽度對海蜇生長的影響
海蜇生長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影響因素眾多,通常以表層水溫和鹽度最為突出[1,9]。本文研究顯示,在6月1日至7月14日范圍內(nèi)隨著日期的逐漸延長,表層水溫逐漸升高,海蜇的日增長率也逐漸增大。7月1日-7月2日至7月12日-7月14日期間海蜇日增長率最大,生長速度最快,此時表層水溫范圍 24.5°C~28.8°C 為 年海蜇生長最佳的溫度區(qū)間。本研究結(jié)論與盧振彬等[9]研究的最佳表層水溫 22°C~26°C ,高漁獲最適表層水溫26°C~28.5°C 較為一致。海蜇的生長不同于魚類,并不存在漸近值,因此李培軍等[11]和盧振彬等[12]均采用高次方程來模擬海蜇的生長與時間的關(guān)系。因表層水溫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升高,鑒于此,我們對調(diào)查期間海蜇傘徑與表層水溫也進行了高次方程擬合,擬合效果較好,可為今后通過表層水溫判斷海蜇的生長情況提供參考依據(jù)。從本研究來看,相比于表層水溫變化對海蜇生長影響較大,調(diào)查區(qū)域鹽度變化較小,對于海蜇生長影響不大。考慮其主要原因為202 年雨水較少,杭州灣海域鹽度變化較小,因此并未發(fā)現(xiàn)鹽度對其生長影響的規(guī)律。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結(jié)合不同年度表層水溫、鹽度對海蜇的生長影響做深入探究。
3.3 伏休期間海蜇專項特許捕撈管理建議
海蜇作為一種當年生的大型食用水母,歷來是我國沿岸漁業(yè)重要的捕撈對象[4]。其分布范圍廣,我國沿岸自南至北均有分布。為合理開發(fā)海蜇生物資源,同時兼顧傳統(tǒng)漁民的生計問題, 年我國首次在全國各地開展伏休期間海蜇專項特許捕撈,捕撈時間為 天。因每年天氣狀況的不同,伏休期間海蜇專項特許捕撈開捕日期不盡相同。因此,伏休期間海蜇專項特許捕撈的開捕時間的確定較為關(guān)鍵,如202 年浙江省海蜇統(tǒng)一開捕時間為月 日至 月 日,而 年開捕時間為 月日至 月 日,相差 天左右。為準確制定每年伏休期間海蜇專項特許開捕時間,漁業(yè)管理部門需投入部分資金長期開展海蜇資源調(diào)查工作,以合理制定當年海蜇開捕時間。合理的開捕日期不僅對于海蜇資源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漁民豐產(chǎn)增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另外,如何建立漁業(yè)資源調(diào)查與評估體系,科學準確評估海蜇資源可捕量同樣十分重要[14]。海蜇專項特許捕撈期間,漁民應嚴格遵守相關(guān)管理政策,依法進行捕撈生產(chǎn)活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胡杰.談談影響海蜇資源變動的因子[J].東海海洋,1983(2):81-82. HUJie.FactorsafectingthechangeofRhopilemaesculentaresources[J].DonghaiMarineScience,1983(2):81-82.
[2] 張錫佳,張培超,湯憲春.山東沿海海蜇、面蜇、沙蜇3種食用海蜇的區(qū)分[J].齊魯漁業(yè),206,23(10):6-8. ZHANG Xijia,ZHANGPeichao,TANG Xianchun.Diferentiationofthre kindsofjelyfish:Rhopilemaesculenta,Rhopilem asamushi,StomophplusnomurainShandongcoastalarea[J].ShandongFisheries,206,23(10):6-8.
[3] 周永東,王永順,黃鳴夏.浙江近海海域海蜇的增殖放流[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4,23(1):28-30. ZHOU Yongdong,WANGYongshun,HUANG Mingxia.Jelyfish,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ehancementresearchinthecoastal watersofZhejiang[J].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4,23(1):28-30.
[4] 丁耕蕪,陳介康.海蜇的生活史[J].水產(chǎn)學報,1981,5(2):93-102. DINGGengwu,CHENJiekang.Thelifehistoryof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J].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1981,5(2): 93-102.
[5] 劉春勝,莊志猛,陳四清,等.海蜇生活史的補充研究[J].海洋科學,2014,38(12):16-21. LIUChunsheng,ZHUANGZhimeng,CHENSiqing,etal.ThecomplementarystudyonthelifehistoryofRhopilemaesculentum[J]. MarineSciences,2014,38(12):16-21.
[6] 李玉龍,高祥剛,鮑相渤,等.海蜇攝食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J].水產(chǎn)科學,202 ,41(5):89 -904. LIYulong,GAOXiangang,BAOXiangbo,etal.FedingecologyofediblejelyfishRhopilemaesculentum[J].FisheriesScience,202 , 41(5):89 -904.
[7] 黃鳴夏,胡杰,王永順,等.杭州灣海蜇生殖習性的研究[J].水產(chǎn)學報,1985,9(3):239-246. HUANG Mingxia,HUJie,WANG Yongshun,etal.PreliminarystudyonthebredinghabitsofediblejelyfishinHangzhouWanBay [J].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1985,9(3):239-246.
[8] 王永順,黃鳴夏,孫忠,等.海蜇的人工工廠化育苗[J].水產(chǎn)學報,191,15(4):32 -327. WANG Yongshun,HUANG Mingxia,SUNZhong,etal.Artificialbredingofediblemedusa[J].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191,15 (4):32 -327.
[9] 盧振彬,顏尤明,戴泉水,等.閩江口海蜇漁業(yè)生態(tài)學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19 ,10(3):86-89. LUZhenbin,YAN Youming,DAIQuanshui,etal.FisheryecologyofjelyfishatMinjiangRiverestuary[J].ChineseJournalofAplied Ecology,199,10(3):86-89.
[10] 劉頂海,張繼紅,陳四清,等.海蜇池塘養(yǎng)殖生長規(guī)律的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7):12 -125. LIU Dinghai,ZHANGJihong,CHENSiqing,etal.GrowthlawsofpondculturedRhopilemaesculenta[J].HunanAgriculturalSciences,201 (17):12 -125.
[1] 李培軍,譚克非,葉昌臣.遼東灣海蜇生長的研究[J].水產(chǎn)學報,198 ,12(3):243-250. LIPeijun,TANKefei,YEChangchen.Growthpaternandcharacteristicsofediblejelyfish(Rhopilemaesculenta)inLiaodongBay[J]. 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198 ,12(3):243-250.
[12] 盧振彬,戴泉水,顏尤明,等.閩江口海蜇生長的研究[J].臺灣海峽,19 ,18(3):314-319. LUZhenbin,DAIQuanshui,YANYouming,etal.AstudyongrowthofRhopilemaesculentainMinjiangestuary[J].JournalofOceanographyinTaiwanStrait,199,18(3):314-319.
[13] 盧振彬,戴泉水,顏尤明,等.福建海蜇資源變動評析[J].福建水產(chǎn),198(3):20-27. LUZhenbin,DAIQuanshui,YANYouming,etal.TheanalysisofthevariationofjelyfishresourceinFujiancoastalwaters[J].JournalofFujianFisheries,198(3):20-27.
[14] 辛藝,俞存根,菅康康,等.我國主要海洋捕撈政策對浙江省海洋捕撈業(yè)的影響探究[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20,37(5):25-31. XIN Yi,YUCungen,JIANKangkang,etal.Theefectivenes ofChina'sfishingpolicyofmarinefishingindustryinZhejiangProvince [J].OceanDevelopmentandManagement,2020,37(5):25-31.